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不但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有与其经济强国地位相适应的发达的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已在德国高等教育中占有主体地位,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的形成对德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德国高职教育的形成和方法给我们发展高职教育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主任检察官制度是我国检察机关顺应司法体制改革及检察权规范、独立行使而启动和探索的,在去行政化、促进检察一体及检察权独立行使、保障主任检察官主体地位和提高执法办案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明确主任检察官基本理论基础上,结合主任检察制度的实践探索,梳理其存在的不足与面临的困难,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德国师范教育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创立师范教育的国家之一。德国近400年师范教育的发展和完善,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对德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也必将对德国未来在参与国际竞争中保持强有力的地位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德国的发展轨迹极为典型。自从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德国借着国家统一和两次工业革命的东风,迅速崛起,一跃成为当时的资本主义强国之一。随后德国相继经历了战争、战败、再复兴、再挑起战争、再战败。在二战后,德国终于跳出战争怪圈,与其欧洲邻国启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成就了今天德国的大国地位。德国的发展特别是二战后再度迅速崛起有许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尤其在崛起方式、统一问题、外交选择和文化实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权力受到有效制约是法治国家的重要特征,而作为配置和制约司法权手段之一的刑事诉讼,在赋予检察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的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有鉴于此,有必要对国外关于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的制约机制进行比较研究,然后联系我国现行检察官制约机制中存在的缺陷,提出完善我国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6.
论德国成人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畅  黄梅 《成人教育》2008,(5):91-92
德国是世界上成人教育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之一,成人教育在德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主要特点有: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专业、课程丰富多彩,注重依法治教,管理方式灵活等。通过研究德国成人教育的特点,将会给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检警关系的定位采配合制约模式,这与大陆法系国家的检警关系定位明显不同。基于配合制约模式种种弊端,我国在警检关系协调模式上,应当承认双主体的侦查模式和检察官的指挥权,即肯定警察事实上的主体侦查地位,并辅以检察官对司法警察的指挥权,协调不同的侦查资源以有效追诉。另外,检察指挥权实现样态应当多样化,而不限于现场指挥。  相似文献   

8.
检察官客观义务贯穿于刑事诉讼法的始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各阶段都应体现检察官客观公正的立场。检察官客观义务虽然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发展路径大相径庭,但无一例外都在本国刑诉中规定和反映这一义务的内容和精神。检察官在刑诉活动中的天然偏向、司法一体化的境遇、不合理的内部考核制以及控辩的实质不对等是检察官履行客观义务时所面临的障碍。司法实践中应从内部建设和外部抵制两层面完善检察官的客观义务:需优化诉讼体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落实检察官责任来加强检察官的内部体制建设;需从辩护权保障和公众多方位监督两方面达成外部抵制。  相似文献   

9.
1848年德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打破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割据局面,完成国家的统一。而什列斯维希——霍尔斯坦的归属问题在德国的统一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个问题在1848年德国革命中不仅被重新提出,而且立即成了国际问题。它成了整个变革中的一部分,马尔摩停战协定成为1848年德国革命的中心事件。所以,在研究德国的统一问题时,必然要涉及到什列斯维希——霍尔斯坦的归属问题。但是,我们在研究德国的统一时,往往只  相似文献   

10.
德国教师地位高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是教师教育高度发达的国家。在德国,教师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幸福的德国教师为德国培育了一批批高质量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并以此成为德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殊不知,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背后有严格的职前教育培养体系、优秀的教师教育传统以及相关的得力措施在支撑。本文试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德国的教师教育加以阐述并希望对我国的教师教育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德国是为数极少的不承认家庭学校合法地位的西方国家之一.德国的义务教育实为权利义务复合体,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在学校接受教育.如非特例情况,在德国实行家庭学校教育构成违法.虽然如此,德国自20世纪末以来还是形成了一波家庭学校运动,动因可分为宗教动因和替代式教育动因两类.囿于家庭学校不具合法地位,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德国家长不得不采取各种策略应对司法困境.德国对于家庭学校的低容忍度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原因,从长期看,家庭学校合法化在德国应是大势所趋,但是鉴于历史和文化原因,实现的过程必然是漫长的.  相似文献   

12.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也是欧洲最早从教会手中夺得教育权的国家。伴随着德国学校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界中地位的提升,德国的语文教育也得到大家的认识和关注。同世界各国一样,语文教育在德国的学校教育中发挥着核心学科的作用,有着完善的语文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全球挑战,自2004年起,德国开始对如何加强其科学和研究的卓越地位展开讨论。讨论主要聚焦国际标准下德国大学和研究中心如何提高竞争力。鉴于德国和其他国家正面临的全球挑战,行政官员和研究者一致认为,德国应以世界领先国家为参照,改革科学和学术体系。德国必须增强对其他国家的学者的吸引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成为全球的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4.
历史的年轮刚刚进入90年代,德国就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颇有成效的外交,未响一枪一炮,克服了国家分裂,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在国际政治中,这犹如晴天霹雳,德国再一次引起国际社会广泛的、特别的关注.战后50年,德国从战败、分裂到重新统一,收回全部主权,最后成为美、法、俄等几个大战胜国的最重要伙伴.如果说战后各大国地位和对外关系变化之巨,德国则当数第一.德国战后地位和对外关系的变化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欧洲经济发达,发展水平居各洲之首。工业、交通、商贸、金融保险等行业在世界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科学技术的若干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欧洲,许多国家属于发达国家,有许多非常有名望的高等专科学校和综合性大学,是许多中国同学出国留学的首选地区。正因为有了这诸多"许多",本栏目分两期对欧洲最受欢迎的6个留学国家英国、荷兰、德国、...  相似文献   

16.
德国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不仅有一套完整的培养培训体系,而且采取严格的国家考试制度,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非常重视其在职业界的实际工作经历。在德国,教师是国家公务员(有的州是国家雇员),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稳定的工作环境,对青年人和职业界的专业人士转行进入职业学校做教师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德国,成为职业学校教师的条件是:完全中学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接受过职业培训或在企业工作至少1年;在大学学习4~5年;参加第一阶段国家考试;进入教育学院学习2年,同时,学院派往职业学校作实习教师;…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诉讼制度,对刑事诉讼中检察官的诉讼地位与检察机关性质、客观公正义务、审判模式、法律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探讨,认为基于刑事诉讼的平等对抗原则、当事人的权利保护原则以及合理的诉讼结构的要求,庭审中的检察官不应具有监督权,庭审中的检察官地位可定为一造当事人。公诉权与监督权的暂时分离并不会改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的性质,也不否定检察官的客观公正义务,改变检察机关的监督方式有利于公诉职能与法律监督职能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8.
1919年初魏瑪共和国的成立,虽然标志德皇帝国的崩潰,但是德国軍国主义分子仍然逍遙自在;虽然由社会民主党人組織政府,担任总统、总理、部长、大部分市的議长和警察长,但是垄断資本家仍然是国家經济和政治生活的主宰;虽然規定工人有选举权,但是反动派却拥有武器;虽然宪法規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但在法庭上坐着的仍然是过去的反动法官和检察官。  相似文献   

19.
德国"双轨制"法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双轨制”法学教育,实行宽进严出,不作时间上的限制,并且具有制度和法律保障,注重实践性,因此对高质量的法学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它的培养目标从偏重培养法官检察官的“统一法律人”,向注重包括律师职业和律师实务在内的“法律职业专业人才”方向转变;从培养“爷爷法律人”的8-9年学制向6-7年缩减;改革国家考试制度,充分发挥大学法律系教学积极性,在各大学法律系开展提高教学质量的良性竞争:这些经验是中国法学教育与改革应当借鉴的。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公诉制度起源于英国,受英国的影响很大,但同时结合自己国情,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新加坡没有独立的检察系统,公诉部门是政府行政当局的一个部门。新加坡检控署是主管检控工作的职能部门,其地位与中国的最高检察院完全不同。专职检察官是受政府长期雇佣的公诉人,但检察官具有绝对的独立性,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法律工作群体之一。了解新加坡公诉制度,有助于中国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