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白居易的《长恨歌》前一部分有讽谕,是客观历史的真实反映与描写;后一部分又有颂扬,是主观感情的投入与虚构。这样就形成了人们所常道的“双重主旨”。我们姑且不论讽谕的一面,专论颂扬的一面,因它字里行间时时渗透着诗人自己生活经历中的恋情。白居易创作《长恨歌》,友人陈鸿在《长恨歌传》中说他有两个重要条件,即“乐天深于诗,多于情”。“深于诗”是言写诗有高超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正>一、诗是一种生态现象诗缘情而生,随性而发,完全是一种人的自然性的体现;诗文本也就成为了语文文本中最生态的一种文本样式。规规矩矩坐在书斋里是做不出好的诗的,好的诗一定要到大自然中去,一定是情之所至,心之所感。屈原徘徊沅湘之间,行吟江泽之畔,有了《离骚》;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了《归园田居》;李白赐金放还,仗剑天涯,有了《将进酒》。人只有到自然中去成为了自然的人时,感情才是最真挚的。可以说诗的产生是一种自然现象,或者说一种生态现象。在这个  相似文献   

3.
诗因情而作。西晋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诗缘情"是从诗的特征上强调了诗的艺术本质。"诗缘情"这一理论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曹丕的《燕歌行》充分诠释了"诗缘情"的特征。在教学中有效帮助学生体会诗歌情感,有助于更好的体会诗歌。  相似文献   

4.
向子諲的《酒边词》含《江南新词》与《江北旧词》。前者收南渡以后之作,较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以诗为词,多旷放之作,艺术表现上较有生气。后者收南渡以前之词作,内容多写闺情、恋情,艺术上承继欧、晏词风,本色当行,受到选家的重视,然欠创新锋芒。  相似文献   

5.
向子諲的《酒边词》含《江南新词》与《江北旧词》。前者收南渡以后之作,较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以诗为词,多旷放之作,艺术表现上较有生气。后者收南渡以前之词作,内容多写闺情、恋情,艺术上承继欧、晏词风,本色当行,受到选家的重视,然欠创新锋芒。  相似文献   

6.
温若谷的诗集《冬天里的花》表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对诗歌真请的叩问,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反思,对美的事物的执追求,对乡情、亲情、恋情的珍视。他的诗幽默含蓄,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7.
陈鸿不认可李杨恋情,尤不认同《长恨歌》的赞美,写《长恨歌传》以纠正白诗之思想过失,引导读者摆脱情的羁绊,用政治眼光解读诗的内容。《长恨歌传》是改写诗歌内容,有文本、再创作性质的小说,是以志书、野史为文本的演义体小说的前奏,为《长恨歌》作政治意义解读是它的主题,其思想价值的丰富性远远超过当代学者们的现有评价。  相似文献   

8.
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今朝一惆怅,反复看未已。人隻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在这诗里,白居易抒写的是生活中的一时惆怅,这惆怅是有感于早年恋人之深情而发的,因此也可以说是一首爱情诗。一般说来,在白居易以前的盛唐,诗人自己的恋情是绝少发为吟咏,形诸笔墨的。在流传下来的盛唐人的情诗中,如李白的《夜坐吟》《杨叛儿》《荆州歌》等佳作,都是非写实性的想象悬拟之作。到了中唐,以个人恋情  相似文献   

9.
诗要有强烈的感人力量。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他认为感情是诗的根本,必须有感情,诗才能起到“感人心”的作用。这种看法和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所说的“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一样,都强调真情实感,在“情动”的创作过程中,深入地接触所描绘对象的感情领域,并把这种“情”寓于诗的艺术形象之中去“为情而造文”(《文心雕龙·情采》)。一首诗令人读之不厌,回味不止,甚至被感动到“方解其中意,欲语已忘言”  相似文献   

10.
至今我不喜欢《廊桥遗梦》。我觉得《梦》对人类生活的包容量太单薄了。它不过叙述了一个黄昏恋斜阳的故事。由于故事的古老,而使生活在西方现代工业社会中的人,神往那种田园恋情;而中国的一些读者痴醉于《梦》,则渊源干中国社会封闭得太久太久了,对情外情、恋外恋,有着一种特殊的敏感。当然《梦》写得十分纯净,  相似文献   

11.
《大连大学学报》2015,(5):91-97
孔子所说的"兴于《诗》"的含义是习礼修身当先感发于《诗》。诗本为配合礼教而采编的,其中必然贯穿了周礼的核心价值观——持中致和的理念。汉以后儒生以其所处时代的伦理道德观念衡量《诗》,怀疑"恋情诗""怨刺诗"与礼教相悖,故做了种种曲解。周代谴责违背伦理的纵欲,但却以恋情诗为美;怨刺诗只要不危及政权的稳固,皆在礼教许可的范畴之内。而那些激烈批判恶德恶行的诗歌,与孔子所说"温柔敦厚,《诗》教也",也并不矛盾。礼本植根于社会生活,而诗歌创作又是源于生活,故学《诗》可以使青少年间接地增加生活阅历,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礼教的熏陶。  相似文献   

12.
联想与想象是创作中常用的方法,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互为映衬,互为因果。应用美妙时可以收到情同姊妹,纵横捭阖的艺术效果。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中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论述。在诗歌创作中,郭沫若的新诗《天上的街市》将联想和想象美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诗的意境开阔浩缈,意味深长久远,引起读者无穷的遐思和对理想世界的憧憬。  相似文献   

13.
一首诗由外象之物和内在之情组成,读诗的关键在于“披文以入情”。要准确地把握一首唐诗所表达出的诗人的真实情感,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一方面是唐诗太成熟。太成熟的东西往往最复杂。人如此,诗亦然。另一方面是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常常表里不一。这就是本文所说有“情表”与“情里”。所谓“情表”,是指诗中最直接,最表向的情感。所谓“情里”,是指诗中隐藏着的情感。一首好的唐诗,所表达出的情感常常很复杂,“情表”“情里”相容相交。以李适之《罢相》一诗为例: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唐天宝年间,李适之任左…  相似文献   

14.
《小雅》之诗兼具民歌与文人诗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其修辞方面,《采薇》一诗堪称典型,该诗以情写景而景中有情,以景托情而情中有景,达到了情融于物、景融于情的艺术效果.该诗赋兴合一的手法以及多种修辞方式的综合运用是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梁肖统编《文选》,第一次从我国古代辞赋中分出“情赋”来,列入“赋癸”,即今本《文选》第十九卷。这些赋与一般抒情赋的不同之点,是里面描写了男女恋情。因此,李善在“情”字下注云:“《易》曰:利贞者,性情也。性者,本质也;情者,外染也,色之别名,事于最末,故居于癸。”依照李善的看法,肖统虽然在古代辞赋中看出了“情赋”的存在,但却认为赋男女之情,究竟是末事,不能与《京都赋》等列在  相似文献   

16.
以汉代经学大家郑玄《诗》学研究为考察中心,从其现存的《毛诗郑笺》及辑佚的《毛诗谱》、《六艺论》对《诗》的论述中去寻绎《诗纬》的客观存在。郑玄笺注《毛诗》,虽"以宗毛为主",但对三家诗的引用时有,对纬书及《诗纬》的引用亦有。同时,《毛诗谱》解《诗》还部分吸收了《诗纬》解《诗》的方法与内容,并在《六艺论》论《诗》中直接引用《诗纬》论《诗》之"五际"、"六情",从细节处揭示了郑玄对于《诗纬》的吸收与运用,也彰显了《诗纬》对于汉代《诗》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轶 《巢湖学院学报》2010,12(2):45-49,62
《诗经》战争诗是指《诗经》中以参与战争的士卒将领(包括君王)为表现主体,歌咏、抒写他们在战争生涯中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体验的诗。根据《诗经》战争诗的抒情内容及其表现风貌上的不同特征,本文将《诗经》战争诗分为四个类型:缅怀、赞诵祖先诛锄暴政、建立新朝的武功的“颂歌型”战争诗;表现天子、诸侯、将帅士卒在平定叛乱、抵御入侵、扶弱抗暴等正义之战中的情感体验的“军歌型”战争诗:表现战争给士卒将领带来的忧思祸难和常年战争中的哀伤之情的“悲歌型”战争诗;表达嘲讽、批判之情的“批判型”战争诗。  相似文献   

18.
申丽 《师道》2003,(8):30-30
吟诗、作画、写文章,是我教《天净沙·秋思》一文的三部曲。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虽短短二十八个字,但脍炙人口,被称为“秋思之祖”。这首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是情景妙合的杰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评价这首小令是极为精确的。我安排两节课来学习这首诗。第一节课是训练学生朗读、背诵,并指导学生作画,让学生绘出诗中之画。第二节课是赏画、写文章,让学生写出画里画外之意。《天净沙·秋思》由于诗句短,易理解,简单点拨之后,教学生朗读背诵并不难,所以教学的第一步自然便是吟诗。  相似文献   

19.
作者写周围的客观景物,往往是用来衬托思想感情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诗中写的彩云、猿声、轻舟是乐景,用来陪衬诗人旅程中的乐情.“无比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诗中前一联写的秋景是哀景,用来陪衬后一联写的诗人在客地独登台时的哀情.清代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这种情景一致的手法,称为陪衬,它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20.
在杭州中语会上曾遇李商隐《锦瑟》课例,仅设计了方言朗读和古语传统朗诵的环节.对诗内模糊性强的语句缺乏细节预设.造成学生发言仅仅是泛论恋情诗、悼亡诗、政治诗的空洞概念,造成了课堂的虎头蛇尾空肚子。教者尴尬.观者失落.学生似乎除听古语朗诵有点新奇感外新获较少.期待中的高潮没有涌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