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港作家李碧华通过传统文学颠覆性地改写,创作了一系列故事新编类小说。通过对其作品《青蛇》主题及叙事方法的研究,探讨了李碧华小说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2.
京剧"史记戏"取材于《史记》,但由于戏曲和史书属于不同的艺术形式,在改编的过程中,"史记戏"对《史记》进行了多方面的改写,包括题材的选取和主旨的改写,人物形象的改写和情节的改写等,有得有失。  相似文献   

3.
《受戒》是汪曾祺创作中的标志性作品,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温馨的情调,别样的风俗,纯美的世界展示出作家创作中的"乌托邦"情结,而这种情结又与作家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受戒》中的"乌托邦"情结的体现与溯源达到对作家的解析。  相似文献   

4.
根据一定的需要和要求,将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改成另一篇文章或另一部作品,叫“改写”。“改写”不仅是初学写作者进行写作练习的一种训练方式,也是作家进行创作的一种方式。古希腊诗人荷马写了两部史诗《奥德赛》,《伊利亚特》,美国的两位作家查尔斯·兰姆和丘尔契分别将它们改写成散文  相似文献   

5.
吕斯百是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创建人,作品大多是对景物的写生,被誉为"田园画家"。本文以吕斯百1942年创作的油画作品《庭院》和1955年在西北师范大学时期创作的油画作品《大理花》两幅作品为例,观察吕斯百艺术风格的变化,并分析吕斯百油画创作中成熟期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浣纱记》是明代中叶著名传奇作家梁辰鱼的代表作品,剧作表现了西施牺牲个人幸福以求复国昭雪的爱国精神,独具匠心地赋予她崇高的政治情操,使之成为着力表现女性政治情结、通过男女爱情串联国家政治较早的最具代表性的传奇作品。同时,《浣纱记》"以生旦爱情寄兴亡之感"的创作手法,影响到清代《长生殿》和《桃花扇》等剧作的创作模式,作为戏曲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对之后的明清戏曲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贾谊《吊屈原赋》首用骚体哀悼屈原,其创作模式影响了两汉作家的文学创作;他从自我的政治遭遇出发,与屈原达到了精神上的高度共鸣;他首吊屈原,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历时性的文学阐释,开创了后世作家"吊屈"创作主题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8.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著名油画《伊凡雷帝杀子》和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威尼斯商人》在诠释"莎士比亚化"戏剧创作原则的重要性方面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二者都是通过对文学艺术作品中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描写,重申"莎士比亚化"戏剧创作原则的重要性。文学艺术的多样性并不排除其创作原则在总体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温庆新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2):41-44,57
在《红楼梦》的书写中,"情"与"政"是作品着重表述的两方面。这两方面不仅是作品书写的本体,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了作品的书写模式。但解读者历来侧重对"借情言政"模式的探讨,而忽略、乃至有意淡化"借政言情"模式的重要性。从《红楼梦》文本描写的内在性特征及"作者本意"的相关表述看,作品主要是演绎诸"异样女子"之"闺情"、"爱情",可见"借政言情"模式对作品书写内容与叙事格局的重要性。它与"借情言政"的交织与变幻,从而构成《红楼梦》的双重叙事格局,为客观研读文本内涵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金庸200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月云》,是一篇自传色彩很浓的作品。男主人公童年宜官真诚对待弱小者丫环月云,并对她产生"主人——婢女"模式的朦胧情愫,整个作品流露出忆念江南的"江南情结",都可以看成是金庸后来创作的武侠小说中倡导平等博爱思想、描写"一男多女"式情感关系、对江南和其他地域的描写笔法各异的源头。作者通过追忆童年经历,实际上为自己的武侠小说创作和人生道路做出了某种自我诠释,这篇小说是透视金庸其人及其作品的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11.
杜甫《月夜》运用"曲笔"手法,体现古诗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自《诗经》始,众多诗人作品均对此有所涉及,形成了以含蓄蕴藉为审美取向的诗歌创作传统。对"曲笔"美学意蕴作简要阐述、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古诗创作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2.
桑顿·怀尔德是现代美国文坛卓越的剧作家和小说家,其小说作品和戏剧作品均曾荣获普利策奖。他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我们的小镇》于1938年在美国上演,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以《我们的小镇》原剧本在中国的现有改写版本(包括两个译本和多个舞台演出版本)为研究对象,以勒菲维尔的改写理论为出发点,分析《我们的小镇》在中国的改写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碧华女士的中篇小说《青蛇》依托民间的"白蛇传说",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发挥演绎,其颠覆性是空前的。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增强了叙事的功能与效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小说进行了弱化妖性、强化人性的处理;在创作主张上,作者打破了劝世警世的传统,宣扬了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4.
拟以刘勰《文心雕龙》中专论文学风格和风骨的《体性》篇、《定势》篇、《风骨》篇为研究对象,并以一些作家作品为例,着重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探析风格,说明并阐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风格之间的联系。从风格、文体、风骨三方面分别论述与作品的关系:具体解释风格"吐纳英华,莫非情性";文体"即体成势,自然之趋";风骨"风即文意,骨即文辞"的涵义和对创作文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曹禺是我国优秀的戏剧大师,其前期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以其精湛的艺术魅力、深刻的主题表达形成了曹禺创作生涯的"黄金时代"。文章在肯定其前期创作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其作品中现代性形成的时代背景、文化心理、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特殊情境,分析其作品现代性的本土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贾谊创作的《过秦论》名篇包括上和下两篇,经文本的细读,上篇中的部分文句存在模拟李斯《谏逐客书》之处,只是略经改写。此例是贾谊曾阅读李斯作品的明证,也是创作风格受到李斯影响的印证。另外上篇和下篇对嬴政的称谓有不同,上篇称"始皇",下篇则称"秦王",经考察,这符合贾谊创作的原貌。此称谓不同之例,表明上下篇并非创作在同时,上篇创作于文帝初年,下篇则应创作于贾谊任梁怀王太傅期间,属对上篇的补写。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所录《过秦论》,则统一改写为"秦王",以弥合上下篇称谓不同之间的矛盾,而褚少孙《陈涉世家》所录的上篇则保留称"始皇"的旧貌。这样便出现同是录在《史记》里的上篇,却存在不同文字面貌的现象,改写是造成这种异貌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大提琴与钢琴狂想曲《巴》是作曲家郭文景在1982年创作的单乐章作品。1985年获得了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钢琴、欧洲弦乐器独奏重奏"三等奖。本文拟通过对《巴》的研究,来探讨这首作品是如何将"旧曲式、新语汇和革新的成型手段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18.
李碧华是香港著名的言情小说创作者,其诸多作品中都体现出较为明显的诡异风格,《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秦俑》、《胭脂扣》、《青蛇》等小说都在社会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其中也体现出其诡异的创作风格。本文通过对诡异之风在香港作家李碧华言情小说的分析进行探究,分析李碧华言情小说中诡异之风的体现,并分析对其诡异之风形成的影响因素,旨在促进对李碧华写作风格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9.
从音色角度出发,人声是最能够直接表达人类情感的"黄金声音"。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这部作品中,普罗科菲耶夫充分重视这种"黄金声音"对作品内容的直接表达,从而有效地表现出战争中人性化的情感关怀。本文主要针对这部作品中合唱队的创作进行分析,由此剖析作曲家精妙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20.
20多年前笔者就提出,《金瓶梅》是从艺人集体创作向文人独立创作发展的过渡形态的作品的观点。2010年在《周钧韬金瓶梅研究文集》出版时,将此观点概括为《金瓶梅》成书方式"过渡说"。此文又对"过渡说"进行哲学思考,用"扬弃"这一概念研究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三个阶段,提出《金瓶梅》是一部从艺人集体创作(《水浒传》)向"无所依傍的独立的文人创作"(《红楼梦》)发展的"有所依傍的非独立的文人创作"。"过渡形态"乃是《金瓶梅》成书方式的本质特征。这是笔者对《金瓶梅》成书方式"过渡说"的最新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