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书局2001年出版的《墨子间诂》新点校本与之前出版的点校本相比,其点校质量有明显提高。但在标点使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标点体例不一、标点脱落、标点衍出、标点误用、书名号使用不当等。  相似文献   

2.
孙诒让《墨子间诂》有三大特色和功绩。一是对墨学价值的重新评估和认识。二是校诂有间,集众家之大成。三是对墨学的源流、传授及其弟子事迹的考述,并对有关《墨经》六篇是否墨子自著提供了有力的论证。  相似文献   

3.
在《左传》的注释史上,清代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是一部重要的注释之作。其在融会贯通古今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在春秋学的研究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探讨了《春秋左传诂》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在诸位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保训》的一些字词和文句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和疏通,主要有:1.采纳《释文》或说的意见,把"詷"读为"诵",并把"恐弗念终"的"念"训为"背诵"。2.对"不违于庶万姓之多欲。厥有施于上下远迩,乃易位"重新断句并作了解释。3.对"舜既得中,言不易实变名,身兹服惟允"的意思进行疏通,并认为和《中庸》对"中道"的相关论述比较符合。4.把"卣"读作"攸",训为"松弛、松懈"。  相似文献   

5.
杨维桢是元代后期颇有争议的散文家,有人斥其为"文妖",也有人誉之为"雄健而不窘者"[1]。杨维桢生前文章多已流散,后人重辑重刻者问题颇多。《全元文》第41、42册收杨维桢文923篇,编为55卷,为目前收罗杨文最全的本子,为研究杨氏的散文奠定了基础,居功甚伟。通过细心研读,我们发现《全元文》所收杨文仍留有一些遗憾,兹不揣浅陋,略作订补,以期对《全元文》的修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墨子》一书以政论的形式出现 ,其内容却与史学关系密切 ,它表现出作者的历史观 ,并运用史实来论证其政见。该书还保存了上古历史以及先秦历史文献的重要资料 ,并记载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当代史”。  相似文献   

7.
《〈字诂〉考识》一书疏通了《字诂》难理解的词语,对《字诂》的解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字诂〉考识》作了分析:一是《〈字诂〉考识》的特点;二是《〈字诂〉考识》的意义;三是《〈字诂〉考识》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字诂)考识》一书疏通了《字诂》难理解的词语,对《字诂》的解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字诂)考识》作了分析:一是《(字诂)考识》的特点;二是《(字诂)考识》的意义;三是《(字诂)考识》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10,(7):23-25,121-123
昔者楚人与越人舟战于江,楚人顺流而进,迎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难。越人迎流而进,顺流而退,见利而进,  相似文献   

10.
颜色形容词是《墨子》书中形容词的一个小类。本文通过对《墨子》颜色形容词作穷尽性的描写分析,试图从该书中颜色形容词的意义层次、使用状况、历史来源等方面探讨出汉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1.
在对《墨子》疑问句穷尽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书疑问词语的用法和疑问句的类型,并总结了《墨子》疑问句的特点,即设问和反问大量使用,疑问句连用较多。  相似文献   

12.
在现存史录<墨子>相关佚文中,"献书惠王"条当能补今本之缺,"天与地孰仁"条不足信,"先质而后文"条基本可靠,"申徒狄"条则尚难决其即由旧本<墨子>脱落.  相似文献   

13.
自春秋时期起,引《诗》成为了诸子散文中常见的论述方式,该文以《墨子》一书中可考证的8处引诗为切入点,讨论《墨子》引《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墨子》是先秦时期反映墨家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反义词数量多,出现频率高。这些反义词多以单音节为主,且存在着复杂的对应关系,运用形式多种多样。本文从反义词的判定原则、统计方法、类型、对应关系、运用形式、特点、功能等方面对《墨子》中的反义词进行多雏探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明末清初黄生的因声求义的训诂实践和声义同源论,在当时来说,是最可贵的特见和创获.在我国古代汉语语源研究史上,黄生是承上启下的人物。本文对黄生其人的生平、著述及《字诂》的成书、训诂理论及训诂实践和局限,都作了简要的评价和介绍。并着重对《字诂》中[奄弁掩拚阉]、[亏亏兮曾]二景作了肤浅的考证和说明,希望以此窥豹,介绍黄生及其训诂思想。  相似文献   

16.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都比较突出。目前,针对《墨子》李译本的研究为数甚少。结合具体实例,从李译本的翻译成果看,李译本中存在文本误释现象,因此,观察造成文本误释现象的主客观原因,探讨译者的翻译策略,正确解读文化差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明末清初黄生的因声求义的训诂实践和声义同源论,在当时来说,是最可贵的特见和创获,在我国古代汉语语源研究史上,黄生是承上启下的人物,本文对黄生其人的生平,著述及《字诂》的成书,训诂理论及训诂实践和局限,都作了简要的评价和介绍,并着重对《字诂》中[厚 掩 阉],[亏 曰兮曾》二条作了肤浅的考证和说明,希望以此窥豹,介绍黄生及其训诂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中华书局点校本《梁书》诚为迄今为止之最佳版本,然疏误时亦有之。本文就其中若干问题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9.
张沛林 《文教资料》2010,(36):18-21
《释诂》是《尔雅》中较重要的一篇,历代注解较多。本文采用札记形式,对《尔雅·释诂》篇中有疑义的部分,结合历代代表性注解进行补充、考证,或提出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20.
严复的《英文汉诂》和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皆为开创性的语法学著作。虽然手段、目的不同,但理念相近,皆是以西方语法学理论改造和建构汉语语法体系,以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中西学会通。他们皆受到西方普遍唯理语法理论的影响,认为各种语言的语法都有相通之处即普遍性,同时注重特殊性,开创了中国中西语言对比研究的先河。《马氏文通》由开始遭受批评、否定,越来越得到赞扬、肯定;《英文汉诂》后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其蕴含的学术价值极不相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