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音的模糊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语音模糊性的有无及其模糊性特征,应该也必须紧紧扣住自然语言中语音的基本属性来考察,同时在考察方法上,最好从音位的角度来进行考察分析。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辅音和元音之问过渡区域的存在,导致了语音的模糊性;第二,元音之间的边界不明导致了语音的模糊性;第三,音位之间的对立中和导致了语音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从音素角度分析,根据声腔的开放和封闭,基本可以把元音和辅音分清楚。但由于开放大小和封闭程度没有明确界限,实际上所获得的是近似的模糊音;再从音位角度分析,发现语音的社会性促成音位变体间的模糊界限;最后从语流音变角度切人,发现相邻音彼此之间的影响及语速快慢、声音高低、强弱等都将导致语音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探讨英语语音的模糊性。首先,以音素为切入点,发现根据声腔的开放和封闭基本可以把元音和辅音分清楚,但由于声腔的开放大小没有明确的界限,实际上所获得的是近似的模糊音;接着以音位为切入点,从音位变体,非音质音位等方面来考察,发现语音的社会性促成音位变体间的模糊界限;再以语流音变为切入点,从同化、异化等五种语流音变现象中,发现相邻音彼此间相互影响以及语速的快慢、声音的高低、强弱导致语音模糊性。  相似文献   

4.
吴刚 《考试周刊》2010,(20):31-32
语音范畴化是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共同作用对语音进行认知的过程。语音范畴不是一个绝对值,而是由一系列相似的音组成的集合。人们总是选择那些具有显著区别特征的语音作为范畴典型,但不同语言选择典型的标准不同,且典型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语音范畴化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音的本质,为语音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任何事物都处于不停变化的时空中,因此对其中任一具体事物进行界定都并非易事,词典释义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或多或少的模糊性。文章通过28个水果名在《牛津简明英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里的释义不同,指出《现代汉语词典》水果名释义模糊性的一些表现和可能的原因。并提出了建议,期望与《现代汉语词典》编者商榷。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语言模糊性根源研究在中国的历程,着重分析了学者们从哲学、认知语言学和符号学等不同角度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尝试着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对语言模糊性根源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7.
张勇 《文教资料》2011,(26):26-27
模糊是人类认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反映了人类思维的某些局限性。语言模糊性主要指语义范畴的边界不确定性,是思维模糊的语言体现。了解语言模糊性的本质具有完善思维、深化认知、提升审美等重大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模糊理论在语言学中的应用,让我们逐渐认识到汉语时间词具有典型的模糊性。它的特点主要有三点:表示的概念没有明确界限、具有相对精确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时间词有一天之内、一年之内、一段特定的时间内、短暂的时间内几种划分范围,每一种范围内的词语都具有模糊性。时间词的模糊性产生主要有主观上和客观上两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9.
轻声音节的语音模糊性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轻声作为语言中常见的一种语音现象,是最具模糊性特征的。本文通过对其定义、调值、音质及其在口语运用中音节的模糊性分析,论证模糊性是轻声的根本属性,从语音的一个侧面补充论证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0.
模糊性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一种基本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的模糊性必然会引起翻译的模糊性。而从出现人类社会以来,数字便与人类的一切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精确性是数词的基本属性,但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数词被赋予了一定的模糊性,而且在日常用语和书面语中,往往要借用数词表达的模糊性。本文拟就谈谈数词的模糊性及其翻译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汉语的词类及词语意义入手探讨汉民族人的模糊性思维模式。虽然模糊性思维模式只是汉民族人思维模式的一种,但又是在汉语中所能反映的汉民族思维模式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汉语中各类词的意义,大致都反映出汉民族人的模糊性思维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词义的模糊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本文首先简要描述了汉语词义的模糊现象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作者认为,词义的模糊性是与某些客体自身的模糊性,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以及语言符号本身的表现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模糊现象在语言系统不同层面中大量存在.不同语言层面上的模糊如语音模糊和语义模糊虽然都具有模糊的特点,但其产生的根源不同,且表现形式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4.
柴茂 《考试周刊》2009,(35):82-83
模糊性作为语言的固有属性,普遍存在于日常交际中。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的成果,结合作者自身教学的经历,讨论了模糊性在教学大纲本身和教学内容包括口语、语法、阅读、翻译中的表现,旨在提醒教师注意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拟从语音意义和语音联觉的角度探讨汉语诗韵的意象经营.先简单介绍象似性术语的来源和国内外象似性研究的概况;接着对比英汉语语音意义和语音联觉的异同,然后用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汉语诗词呈现汉语诗韵的意象经营,最后得出结论为语言的形式(音韵)和意义(情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可论证性,即知觉或联想上的类似,这种联系被人类感知,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声乐的气息与共鸣概念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正确理解和把握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本文将站在辩证的唯物主义"两点论"的角度,谈一些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论伦理道德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力图通过对伦理道德模糊性的认识,揭示伦理道德模糊性的深层原因和必然性,并通过道德本位主义历史的反思、道德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以及解构主义的理性分析、伦理应用中多元实证的分析和心理学的介入来把握伦理道德的模糊性,从而达到对道德模糊性的本质认识,并试图在对道德模糊性的合理解释中凸显道德“去蔽”的意义和实施有条件的“以德治国”以及建立现代性道德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作家的文学创作实践出发,运用模糊集理论从宏观上探讨了文学作品模糊性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作家的文学创作实践出发,运用模糊集理论从宏观上探讨了文学作品模糊性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