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鲁迅的小说《孤独者》中,上层统治的代表、看客、"我"、魏连殳表现出不同的活法,命运各有差异。这些极具内涵的意象耐人寻味,他们反映了一个重大的人生问题:人为什么而活。为"吃人"而活的人生阴冷、黑暗又丑恶,为看热闹而活的人生浑浑噩噩、麻木不仁,为理想信仰而活的人生茕茕孑立、无路可走。当时鲁迅在黑暗中还看不清通往理想的路,但是他用"我"不停地抗争着走下去的姿态启蒙读者:向前走,挑战虚无与绝望,走出人生的全部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鲁迅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中,孤独形象群未曾引起学研究的广泛关注,这无疑是一大缺失。孤独形象值得挖掘,因为他们有其化价值。从孤独类型及其化价值两个层面进行关注,可以充分揭示孤独的形象世界。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狐独者》文本寻找鲁迅人生道路的转折点.认为《孤独者》是作者对专制意识形态传播和生产的最深处家族制度的否定,并在探讨知识分子与权力阶层的关系的基础上,于内心深处进行了一次“成为自己”的生存体验,从而确定了鲁迅此后与黑暗抗争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4.
萧红的笔写活了许多人物,其中有些人物的命运与遣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他们是飘零在这社会中的孤独者.他们不被周遣认同,甚至不被自身所认同。萧红笔下的“孤独者”形象是对当时社会的虚伪的封建礼教和愚昧庸众的辛辣讽刺与揭露。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以他冷峻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在小说里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不论是那些挣扎在黑暗社会底层的平凡而又不幸的人们,还是眼见得社会吃人的种种现实却无力改变一切的有一定进步思想的清醒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孤独,还有这孤独中蕴含的深深的悲凉。那么,鲁迅笔下有哪几种孤独者形象呢?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鲁迅笔下的一些知识分子形象,对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进行了重新思考。作品中的知识分子被黑暗的旧社会迫害得成病态,畸形,丧失了普通人的思维规律。他们表面道貌昂然,实际上却是封建道德的卫道士、不学无术的丈人垃圾,丈人败类,他们是一群孤独者,最终以失败者的身份卷进残酷的社会洪流里。造成这些知识分子孤独的悲剧有社会原因,也有性格方面的因素。这些知识分子的形象体现了二十世纪初旧式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愚昧、虚荣、自私和孤独。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的孤独者形象及其审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独是一种老少无依的堪怜身世 ,更指一种缺乏共鸣的心境。《三国演义》成功地塑造了貂蝉、徐庶、陈宫、诸葛亮等一系列孤独者形象。他们或身世孤苦 ,或处境孤立 ,或精神孤独 ,富有崇高的悲剧美和动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出发,着重分析了<孤独者>文本话语的对话性特征.在叙述者、主人公各自的话语内部以及他们之间都存在着对话性,形成了巴赫金所说的"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而且,在结构的构制上也存在着对话性.这种对话性体现了鲁迅思想的复杂性,也体现了五四时期话语的多样混杂的状况对鲁迅的影响.从对话性入手,从而能更好地理解鲁迅的小说以及小说背后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郭伟 《现代语文》2007,(8):72-73
戈特弗里德·贝恩的《孤独者》是一首高度凝炼的抽象诗。本诗在“孤独者”身上寄寓了对人的“劳作”特征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可贵的和谐意识,同时对未来社会进行了乌托邦式的构想。而“孤独者”的精神气质也随之凸现。  相似文献   

10.
乌苏娜是一个孤独者,同时也是悲歌者,而造成她这样一种命运的原因就在于她个人性格中强烈的超越性:不愿安于现状,不愿与现实生活妥协。我们从乌苏娜的语言和行动中不难看出她的勤劳、睿智、能干和执着。她的一生虽也有过迷惘和无助,可毕竟都坚强地一路走过。只是她的这种超越性是个人主义的,并没有扎扎实实的现实基础,这就注定了她的终身孤独,而当这样一个孤独者由于其性格的超越性仍不断奋斗、不断前进的时候,这样一个过程无疑就是一首呜咽的悲歌。乌苏娜没有逃脱掉这样的命运,于是便成了超越中的孤独者和孤独中的悲歌者。  相似文献   

11.
鲁迅和卡夫卡生活在中西方的同一个时期,两位作家的生命经历和创作作品都体现着两位伟大孤独者的孤独情怀,笔者试图通过比较《阿Q正传》和《骑桶者》,从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形象塑造、个性抗争三个方面,透析鲁迅和卡夫卡的孤独情怀异同。鲁迅和卡夫卡是中西方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鲁迅出生比卡夫卡早两年,去世时间比卡夫  相似文献   

12.
绝望、自戕、复仇,这几个词奏响了一曲启蒙知识分子的人生悲歌,也连缀出孤独者魏连殳的命运轨迹——绝望中痛苦的挣扎,自我堕落般的别样复仇。不得不说,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个个鲜活丰满、真实感人,读来令人拍案称绝。  相似文献   

13.
鲁迅写作《孤独者》的深层原因,是“兄弟失和”造成的刻骨铭心的创伤。“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这是兄弟失和带给鲁迅的巨大创痛,也是鲁迅对这巨大创痛的形象概括。鲁迅通过魏连殳把自己的矛盾表达出来,既是一种自省自剖。也是对自己内心承担的矛盾与紧张的缓解和摆脱。  相似文献   

14.
鲁迅和卡夫卡生活在中西方的同一个时期,两位作家的生命经历和创作作品都体现着两位伟大孤独者的孤独情怀.笔者试图通过比较《阿Q正传》和《骑桶者》,从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形象塑造、个性抗争三个方面,透析鲁迅和卡夫卡的孤独情怀异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化从鲁迅个人生活的角度切入,认为《孤独者》是鲁迅对自我生存方式一次深刻的思考。小说通过心造的魏连殳命运的描绘,重新肯定了现存自我的生存方式:韧性战斗。  相似文献   

16.
《孤独者》作为鲁迅小说集《彷徨》中色彩凝重的一篇,其间深蕴着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中深浓的孤独与苍凉感。在生存空间中,个体与他人是一种相互对立、映射、窥视与反窥视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充斥着冲突与对抗。这就注定了个体最终以自戕式的复仇来摆脱这一空间的孤独命运。  相似文献   

17.
孤独者     
高考像一场战斗,高考也像一场比赛。战斗是勇气与意志的比拼,比赛是实力与心态的较量。在高中,我加入了"奶粉"(绰号叫"奶牛"的网球天王罗杰·费德勒的粉丝)的行列,一边迎接着各种大  相似文献   

18.
"孤独者"形象贯穿于《柏慧》这部作品的始终,在外界各种社会邪恶势力的相互挤轧与不断侵蚀下,这些具有崇高灵魂的"孤独者"们,虽然迈着艰难而沉重的步伐,却时刻被梦想与道义所牵引,最终义无反顾地捍卫着自己那片心灵的"净土"。  相似文献   

19.
《野草》集中展现了鲁迅超凡的艺术创造力,同时更展现了鲁迅先生深邃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尤其能够感受到鲁迅身上的那种绝大的孤独。通过对作品中这种“绝大孤独”的解析,挖掘《野草》的思想内涵,可以更深刻的理解鲁迅的一段重要的思想历程,进而了解整个鲁迅思想中所蕴涵的生命的哲学,与那种由孤独而产生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20.
移居美国、经验断裂的王性初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面前失落、迷茫、徘徊、漂泊,于是在“怀乡”的咏叹中企望寻找“家”的精神依托,由怀“地理”之乡到怀“文化”之乡,再到怀“精神”之乡,层层推进,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孤独者丰富而又复杂的怀乡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