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多数的底层文学作品以揭示和批判现实缺陷为内容,将人物命运推向绝境,渲染苦难悲情以凸显其对现实刻画地深刻,这种写作模式严重制约着文学的艺术性和对现实的真实表达。刘庆邦和迟子建以"温情"拓宽了底层文学的表现领域和艺术风格,他们没有拘囿于对外在苦难的详尽描述,而是从人性和情感出发,试图以真善美来表现底层生活的另一面。"温情"作为个体克服苦难、宽慰灵魂的途径让作品在批判现实的同时有了积极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2.
"底层写作"是21世纪初崛起的一股文学创作潮流,它把关注的对象限定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特别是进城的农民工,通过描写他们进城前后以及在城市中的遭遇,对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进行批判与指控,深刻地揭示了贫富差距和城乡差别正在加大的无情现实,对底层民众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底层写作"具有独特的文学品格,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残酷的真实,彰显出一种苦难美,对于我国当下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化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底层文学"的写作及论争如火如荼,"底层"这个词频繁出现于公众视野。本文从底层文学出现的原因,底层文学的研究现状,底层文学出现的意义和局限,以及底层文学面临的出路等方面进行阐释,试图重拾人们一度冷却的底层审美热情。  相似文献   

4.
底层文学的创作者以"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的写作姿态,以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情感介入的方式探入底层生活深处,以艺术的方式真切地传达了底层经验、底层情感、底层利益诉求,充分体现了包括作家在内的当代人文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责任意识和价值担当。  相似文献   

5.
论文分析了近来底层写作两种倾向:“美学脱身术”和“苦难叠加”,认为这两种倾向都并不能真正表述底层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那儿》在“底层写作”中的独特性及其现实、思想背景,并将其与“左翼文学”的传统相联系,认为“左翼文学”在历史实践中虽有诸多失误,却是当下理论与创作界值得重视、借鉴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王树军将其创作的河床凿在坚实的现实大地上。他的短篇小说多以由乡村进入城市者的生活为题材,表现底层人的生存苦难是其写作的重点。然而其笔墨又不局限于对苦难的书写,而是在苦难的叙述中挖掘人性的闪光点。底层文学常见的平面化倾向因此而得到了突破,底层人物形象也以其鲜活的质感而具有了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底层写作"特别是其典型代表"打工诗歌"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现象,"打工诗歌"是当代文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具有研究价值。文本试图对当下批评界对"底层写作"特别是"打工诗歌"的研究作一个综述与评介,总结"打工诗歌"研究现状及"打工诗歌"的创作特征,确认"打工诗歌"在当代文学中所处的文学地位与彰显出来时代精神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苦难是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关注的主题,其中底层女性的情感困境同样得到有力的书写,但部分批评者指责底层文学有着夸大苦难及缺乏文学性的缺陷。对此,创作者和一些论者则提出了各自反驳的理由。笔者认为,新世纪以来的底层文学的主要问题在于思想资源的匮乏,其美学出路在于强化现代性眼光并且结合形式突破,这是新世纪文学的必由之路,对底层女性情感困境的书写理应如此,底层文学的美学出路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打工诗歌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其成就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打工诗歌的局限主要有三:一是打工诗歌在写作内容上对苦难过分依赖并且有将苦难神圣化的倾向,过分强调了底层的道德承担和道德优越感;二是对城市的仇恨表达掩盖了底层打工者对于城市的复杂情感,也妨碍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入认识;三是打工诗歌是一种共名写作,诗人更多只是传达共识而缺乏个人对个体命运和社会时代的独立思考和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10.
底层写作是对底层弱势群体艰辛生存状态的记述,体现了文学的人道主义关怀。近年来,"底层写作"成为一种新的文艺思潮。然而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其处境异常尴尬,文本惨烈的悲剧描述已很难打动读者。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着重分析社会方面和作品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艰难的行走——解读鬼子《被雨淋湿的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鬼子,和毕飞宇、东西一样同是九十年代成名的作家。他们同样以鲜明独特的个性写作为自己在文坛谋得了一席之地。其中鬼子是以写各种各样的底层人物为特征并且在这一领域大放异彩的作家。底层文学作为九十年代以后出现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关于底层的讨论也从未止息。鬼子所关注的底层,涉及了众多的人物谱系,表现了形形色色的苦难、怨恨以致发出了沉重的人性拷问。在此试解读鬼子的《被雨淋湿的河》一作。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的出现成为文坛热潮,首先,底层写作与中国社会的现实变化紧密相关,其次,底层写作也是文学观念、实践自身发展的合理走向。文章着重分析底层写作出场的文学语境,追寻底层写作与新文学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文学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壮族作家陶丽群多年来执着于底层写作,其小说关注的是身边一群“被生活所遗忘”的人。她的叙述方式与一些“极力穷尽苦难”的作家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她善于在平实的苦难叙事中展现底层人物对生命的珍爱与人性的向善,既彰显了作者底层叙事的独特性,也体现了作者对现实苦难的反思和关怀弱者的道德立场。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关于"底层文学"的质疑否定之声远大于褒奖肯定。论文从作家作品的实际文本出发,探讨优秀"底层文学"所表现出的审美经验的拓展与面向未来文学的建构意义。文章分别从朴素现实主义的追求、现代主义方法的渗融、本土化民族风格的美学转型三个方面,有理有据地阐述"底层文学"艺术性的探索与进步,从而肯定"底层文学"艺术价值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作家在"底层文学"中塑造"底层形象"时,常以代言人的身份自居,表述底层时往往有很强的主观性,将底层人物想象为具有极大苦难而必然走向堕落或者为了道德的完善而带有悲剧色彩的形象.这却掩盖了底层的真实情形,与底层文学的初衷相背,成为"底层形象"抒写的一个怪圈.  相似文献   

16.
"垮掉的一代",是1950年代反主流文化重要的文学表现和文学流派。当时许多的美国青年,蔑视传统观念并以奇装异服、厌学弃业、浪迹底层社会等"脱俗"方式来表达抗议。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和精神领袖,杰克.凯鲁亚克创造的"生活实录"小说和"自动写作法",真实地写照出这样的文化影响,在人本性、导向性、批判性、创新性和写作的技术性等与小说创作的文化特征相关的几乎所有范畴,作了深刻的反映和全方位的审美传达,从而体现了"垮掉"文学独具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底层文学"的写作及论争如火如荼,"底层"这个词频繁出现于公众视野。本文从底层文学出现的原因,底层文学的研究现状,底层文学出现的意义和局限,以及底层文学面临的出路等方面进行阐释,试图重拾人们一度冷却的底层审美热情。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来,底层写作现象逐渐成为文坛的热点问题.对于底层写作所呈现出来的立场和精神,学术界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文章试图以儒家人文精神为出发点,结合当代底层文学的创作实际,从中国儒家传统思想中去寻找底层写作的理论和价值观根源,对底层写作现象做一个理论透视.  相似文献   

19.
底层问题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当代作家的关注。描写底层、反映底层人们的生活与追求、揭示底层存在的问题等的底层写作成为当前文学的重要主题。在众多的底层写作中,新生代女作家魏微的写作则显示了独特的意蕴。  相似文献   

20.
当下底层写作呈现出以下叙事特征:代言的叙事方式,二元对立的叙事图景,极致化的叙事手段.当下底层写作的精神空间呈现为:体验的匮乏与精神的暧昧,苦难的渲染与精神的剥离,解构盛行而缺少精神支撑.底层写作之于今天的意义在于:关注底层的生存状态,探索底层的精神历程;帮助形成价值判断,建立精神钙质的支点;抚去现实痛苦的浮萍,给人以向上飞升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