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中的术语.在英国作家劳伦斯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这一情结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通过对恋母情结的理解并结合劳伦斯本人的生平分析作品,探究俄狄浦斯情结在这一作品中的完整体现,并揭示恋母情结对人身心的伤害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3.
"俄狄浦斯情结"是文学批评界最有影响力的术语之一。但实际上,俄狄浦斯不具有"恋母"倾向,他是一位"反弑父娶母者";俄狄浦斯也不是一位非理性的"精神神经病患者",而是一位启蒙理性的领袖、道德伦理的化身;文本中的"弑父娶母"情节也与"力比多"、"性冲动"等概念无多大关系,而是"父子"文学传统、"替罪羊"风俗与母权文化交汇而成的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劳伦斯个人生活经历出发 ,考察了其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俄狄浦斯情结” ,探讨了这一主题在作品中的深化及其意义与局限。  相似文献   

5.
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个体无意识学说的具体体现之一,在文学作品分析中被广泛运用.但是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边界扩大问题,甚至有牵强附会之嫌.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能清楚地发现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俄狄浦斯情结是中西方文学中共同的文学主题,他们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即都表现了父母子三者之间的三角关系,又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西方更为直接,表现为破禁之后的惩罚,而在中国文化中则表现比较隐晦,而且中国文化将孝引入心理机制从而从根源上消解了这种乱伦的出现。不同的表现与模式其实正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从古至今俄狄浦斯情结一直是中西作家较为关注的主题之一。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的角度去分析奥康纳的短篇小说《我的俄狄浦斯情结》,将可以更好的阐释该文。  相似文献   

8.
韩阳 《文学教育(上)》2014,(20):138-139
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体现了主人公保罗的俄狄浦斯情结,由于对母亲莫瑞尔太太有着俄狄浦斯情结,保罗无论是和米丽亚姆柏拉图式的恋爱,还是和克拉拉的激情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本文分析了保罗的俄狄浦斯情节。  相似文献   

9.
图腾信仰是存在于原始部落的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它包含两条重要原则,一是禁止杀害图腾动物,二是同一氏族成员之间禁止性关系和通婚,实行族外婚制度.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指出图腾信仰起源于“俄狄浦斯情结”及其压抑和释放的心理机制,服从于维持氏族团结与延续的秩序需要.但这种心理起源论的解释力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析学派有这样一个重要的概念,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器期(大约3~6岁)的后期,将经历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这个词来自于古希腊著名剧作家索福克罗斯的《俄狄浦斯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俄狄浦斯的王子,讲述了他没有逃脱预言而弑父娶母,最后落魄流浪的故事。而狭义的俄狄浦斯情结的中心思想就是男性儿童(或成人)内心弑父娶母的欲望。  相似文献   

11.
姚小萍 《文教资料》2011,(23):26-27
了解了纪德的家庭,了解了与纪德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女人.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个被矛盾概括了一生的人物,是什么影响了他的性格,是什么造就了他的作品。从小被置于母亲束缚中的纪德,寻求摆脱制约,心里却一直居住着俄狄浦斯,在母亲与心爱的女人形象之间进行了替换,这种情结左右着他的爱情,甚至在他的精神中埋下了一种信仰。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著名的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悲剧中的典范,尤其是俄狄浦斯情结更是总结了全人类共有的一种心理特征和状态。本文着重从俄狄浦斯情结和其悲剧的意义着手,来探讨其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其理论思想不仅影响了医学、心理学,还直接动摇了文艺复兴以来理性主义的根基,开创了以"潜意识"理论为基石的文艺分析方法.其美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文学、戏剧和影视创作.本文以早期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入手,通过对弗洛伊德美学思想前后演变的分析,论述了精神分析学派对美学的创新开拓.  相似文献   

14.
邱琴  黄岚 《海外英语》2012,(20):201-203
D.H.劳伦斯的作品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的关系一直是文学批评界热议的话题。在理解劳伦斯和弗洛伊德理论基础上,以《儿子与情人》为例指出了两者的相同与不同,并对此进行探因,得出结论,认为《儿子与情人》等劳伦斯的作品并非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直接借鉴,而是由生长环境和间接影响共同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D.H.劳伦斯的作品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的关系一直是文学批评界热议的话题.在理解劳伦斯和弗洛伊德理论基础上,以《儿子与情人》为例指出了两者的相同与不同,并对此进行探因,得出结论,认为《儿子与情人》等劳伦斯的作品并非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直接借鉴,而是由生长环境和间接影响共同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在尤金·奥尼尔的戏剧《悲悼》中,男主人公奥林深爱着自己的母亲,但是这种爱超过了母子间的爱,而是向男女间的爱发展。很明显,奥林是一个有俄狄浦斯情结的人。本文章将用弗洛伊德理论分析奥林的俄狄浦斯情结是如何体现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劳伦斯个人生活经历出发,考察了其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俄狄浦斯情结”,探讨了这一主题在作品中的深化及其意义与局限。  相似文献   

18.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之一,《人间天堂》是他的第一部小说。小说主人公艾莫瑞的生活中出现过5个女人,但最后都无弃而终,这背后潜藏的真正原因其实就是俄狄浦斯情结。本文以艾莫瑞的成长环境为基础,从父母形象、父母关系和母子关系方面,结合小说情节对艾莫瑞的恋母情结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是母亲的过分宠爱和干预导致了艾莫瑞未能适时摆脱恋母情结。  相似文献   

19.
李昌燕  张静 《现代语文》2006,(12):63-64
刘恒的中篇小说《伏羲伏羲》,如果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它凸显的是两代人明显的“俄狄浦斯情结”。刘恒将西来的“恋母情结”作了一番改造,使这种以化和艺术的面目出现的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情感体验沾染了更多的中国本土化色彩。  相似文献   

20.
拜伦与俄狄浦斯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心 《九江师专学报》1993,12(2):31-34,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