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日常交际中的语言模因是说话人有意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进行顺应,从而实现或接近某个或某些具体的交际目的;日常交际中语言模因的顺应过程是动态进行的,与语境以及交际对象的不同有关;为了满足特定的交际需要,说话人借模因这一语言载体来顺应自身及听话人的社会习惯和心理需要,以适应交际赖以发生的由物质、社会、心理等因素共同构成的语境,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2.
很多春晚节目中的经典台词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社会万象或者揭示受众心理,因其语言诙谐幽默、琅琅上口,这些台词很快成为风靡一时的流行语,在社会中被大量使用。本文从模因和顺应论角度出发,探讨了春晚流行语的流行过程。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一种揭示语言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主要看气质"作为网络热词,成为众人追捧的流行语。本文在模因论视角下,从模因复制周期的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四个主要阶段,对"主要看气质"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由此引发对网络语言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模因论研究视角探讨广告语和网络流行语等语用语言的语用目的和实现其特定语用功能的语用机制,认为通过仿制、谐音、韵律、依附和煽情等语用机制,广告语和网络流行语等语用语言达到了促进自身复制与传播的语用目的。  相似文献   

5.
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央视春晚小品、相声,发现语言模因的基因型变异和表现型变异是语言幽默产生的模因论基础.模因变异的言语幽默生成机制主要体现在语音、语义、语法三个层面.语言模因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阐释语言幽默的生成机制,成为研究言语幽默的一个新途径,同时能够促进模因论在语言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经济的日新月异,词汇作为任何语言中都最为活跃的因子不断丰富着我们的日常表达。文章以"给力"一词为例,从模因论的角度,通过模因的四个不同周期分析"给力"的英语表达——"Geliable"的创新,以说明该词汇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7.
婚庆司仪的主持话语具有一定的模因特征和传播方式。其即兴话语模因的产生机制可从顺应论角度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马珲彬 《海外英语》2012,(17):243-244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言语幽默主要指运用趣味性较强的言语形式和内容来表达意味深长的内涵,从而取得特定的语言效果。该文以模因论为指导以2012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为例研究言语幽默。  相似文献   

9.
归化与异化历来是翻译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之一。在当代语用翻译理论的框架下,通过比较分析研究,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得到了新的解释力,也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才能有效地完成不同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JefVerschueren的语用学综现下的顺应性理论认为,使用语言即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并以此为语用学提供了全面而科学的研究视角.本文通过"给力"的现象描述出发分析了零翻译现象,并从语言结构顺应,心理世界顺应和意识程度顺应的视角探讨了顺应论和零翻译现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亲属称谓作为人类学的研究传统,始于摩尔根。近年来,中国亲属称谓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具体、深入地研究某一个区域方言的文章还不是很多,而专门研究耒阳方言亲属称谓的文章目前还未见。本文主要从成因、系统、特点三个方面来描述、分析耒阳方言的亲属称谓。  相似文献   

12.
模因论(Memetics)是近年来语言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用于解释社会文化领域的各种现象.语言模因与大脑,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以外来语词汇发展为切入点,探讨了外来语模因的产生途径,复制与传播形式,及其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选择机制,即模因的内在特性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对语言模因理论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应用分析研究,不仅可以很好地解读语言进化和发展的机制而且能促进跨文化交际研究.  相似文献   

13.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理论,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解释许多语言现象.本文尝试运用模因论对仿拟现象进行分析,认为表现型模因的传播方式给仿拟的构成提供了基础和依据,是仿拟生成的有力支撑,从而为更好地促进语言的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词语模是模因论的一个具体运用,是指具有新造词语功能的各式各样的框架,这种框架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族群化衍生"构成新词成为现在流行词语的主要构词方式之一,即在固定一个"模标"后,在"模槽"中填入新的不同的语素,来构成新词,这一构词方式古已有之,所以可以从共时和历时角度来研究某一词语模的成因及演变。词语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变化,从社会因素这一角度研究词汇能对该词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翻译单位的界定问题历来争议较多。翻译的文化转向提出以后,在我国理论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文化翻译观中对翻译单位的新的界定更是引起广大学者的强烈兴趣。本文从文化翻译观谈起,追溯了以文化为翻译单位的理论渊源,从文化的不确定性、不可操作性及其局限性等方面说明了文化作为翻译单位实际上是对翻译单位泛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17.
社会称谓语的泛化指的是用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特征的称谓语称呼不具有这种社会关系特征的人,“亲”称谓也出现了泛化的趋势,成为了一个社会称谓.本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这一泛化趋势并探求其泛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反映并影响着大众的文化意识。模因论是与语言和语言学有关的一个重要课题,用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为分析语言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模因论为理论依据,分别对"马伊琍体"的复制传播周期、复制传播类型、复制传播动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日常会话还是文学作品常常会出现重复的运用。本文运用模因论为重复现象提供一种新的解释,同时结合实例归纳出重复现象除强调外的其他的语用功能从而利于人们日常交际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从模因论和顺应论对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优化可知,教师应根据课堂需要构建优质模因传播环境,选择顺畅的教师话语模因,顺应课堂师生的交际目的,让学生在愉悦的语境中提高语言技能及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