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常春 《文教资料》2010,(11):34-35
“子”尾和“儿”缀现象是《儿女英雄传》称谓词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从构词,语音,以及运用范围等角度进行了归纳分析.可以看出称谓词中“子”尾和“儿”缀现象在近代汉语中的日常普遍性.以及和现代汉语之间的继承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2.
洛阳方言中存在大量"儿化"形式的儿缀词,从洛阳方言儿缀词的语音类型、音节、义类及词性分布、儿缀词的结构和功能角度对洛阳方言儿缀词进行系统分析,梳理出总体特征,并与普通话进行相应地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汉语儿缀现象在各地方言的分布情况比较复杂,文章从共时平面分析了汉语方言儿缀特点在全国的分布,涉及语音形式、儿缀词语及数量、语法功能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北京土话中的语缀"儿"是一个十分活跃的构词语缀,通常被看作名词性的后缀,但"儿"也可以附加在动词、形容词、量词、代词、副词、拟声词后构成儿化词,并且不改变词性。"儿"缀在构成音节和构词上特征明显,值得着重探讨,重叠式+儿的各种生动形态以及"儿"缀词的语义特征值得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河南方言中,“抹儿”一词有“能力、本事”的意思,该词在《金瓶梅》中就已出现,徐州等地也在使用,但其得义缘由一直还是个谜。本文从方言出发,对“抹儿”追本溯源,认为其义来源于古代武将的标志性头饰“抹额”,由此引申出“能力、本领、本事”之义,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语音的连读同于“抹儿”之音而最终记作“抹儿”。“抹儿”和另一方言词“一抹儿”进行比较,指出两词虽然形式相似却有不同的得义缘由,并且两词都已有消亡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儿"是指"儿"音与其前字音节在语流中是否融合的问题,融合了的称"儿化",没融合的称"儿尾".因此,"儿化"与"儿尾"属语音平面上的术语;而带不带"儿"与词汇平面有关,是词汇平面上的问题.无论是语音平面上"儿化"与否,还是词汇平面上是否带"儿",都与语法平面上的"儿"有一定的关涉.语法平面与词汇平面一般统称为"儿缀".  相似文献   

7.
牛蹄赣语方言岛方言中小称的表达手段复杂多样,主要有六种类型:儿缀、重叠、崽崽、杪杪、头头、尖尖,其中儿缀和重叠是主要形式。儿缀存在两种语音变体:儿1[r24]和儿2[5r445]。牛蹄方言小称的表达手段可以叠加使用,小称形式之间具有明显的等级差异,各种小称形式的使用范围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儿”缀的形成与发展,历经唐朝、两宋,到元明清时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独立成音节的后缀演变为不能独立成音节的几化。本文根据刘坚编著的《古代白话文献选读》及各时期代表作进行封闭性研究,把“儿”缀在近代各时期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总结“儿”缀在发展中的语法功能及语用特点。本文根据实例分析验证了王力的说法,即“儿”作为后缀出现于唐朝,各时期发展又各具特点:要注意先秦典籍中“儿”字不被认为是词尾,两汉时期“儿”开始用于人名,一直传到后代;隋唐时期“儿”字已完全虚化;两宋时期“儿”缓广泛用于各类名词性成分后,有多种新用法;明清时期“儿”缀在形容词重叠的形式上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看图学词学句教学体会柳州市公园路小学班向红“九义”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的编排和原来的语文课本有所不同.原来的教材的排列顺序是先出现词,再出现句子和生字,而九义教材的排列顺序是先出现句群或短文,再出现句群或短文中提出来的词,最后安排由词中...  相似文献   

10.
汪志敏 《教师》2020,(9):48-48
在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中,识字学词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小学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和语文习作教学的基础,在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语文字词学习本身比较枯燥乏味,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对识字学词的热情,创造高效有趣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新教材语文一、三册汉语知识诸问题探究兰州市教育局曹庆中一、第一册汉语知识的范围和内容1.汉语知识覆盖面及侧重点从第一册汉语知识的三大类教学内容要求来看,汉语知识覆盖了小学阶段的语音知识和初中阶段的字、词知识,并有一定的难度梯次。语音知识除在课本最后附...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诠释了兴趣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小学中、高段学生阅读课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生字词是阅读文章的基础,生字词不过关怎能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感受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同时生字词在考试中也占一定比例。小学阶段生字词在语文教学中占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培养以及提高小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感悟和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旨在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而阅读教学则围绕品词析句来展开,目的在于通过品词析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旨在分析品词析句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词的定义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可见,没有词语就没有语言,每个人的语言修炼都应该从词语开始。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架空词语"的教学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创设情境中赏词、从换词比较中品词、从联系实际中悟词、在演绎展示中解词,以提高词语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从“X儿”产生理据上分析“儿”的性质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从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分析“X儿”里“儿”(指词缀)的语音、语法、语义等情况。还是从“X儿”产生的理据上分析,都证明“儿”是一个语素。从“X儿”中“X”的词性情况和“儿”在“X儿”中的语法作用以及“X儿”的整体功能等方面分析,“儿”具有如下作用:即语音标记作用、语法标记作用、语用标记作用和语义标记作用。上述作用往往交叉使用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河南淇县话中"儿化"现象很普遍,与普通话相比,在语音、形式、功能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语音上,"儿化"使被"儿化"字的声母、韵母都带上了卷舌的伴随特征,同时入声变舒声;"儿"的分布形式上,存在单"儿化"和双"儿化";"儿化"词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该方言"子"缀词的空白,表意上还具有调侃、欣羡和预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如何根据语文教学的这一性质教好语文?我的体会是: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课本去,然后还要从课本中走出来。所谓“走进课本去”,就是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阅读教学,深刻理解课文的字、词、  相似文献   

18.
核心具有向结构体渗透范畴特征的属性。汉语词缀"-子、-儿、-头"具有构词平面的名词化作用,后附成分"的"也具有改变词类的作用,从核心理论来看,实际上就是因为它们是所在结构的核心。汉语也存在词与短语的转类现象,即在不改变形式的情况下出现范畴的改变。词的转类使词的词类发生变化;短语的转类一般不会造成词类的改变,所以处于主宾语位置与定中结构中心语位置的动词形容词仍旧为动词形容词。转类是由零词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古诗词浩如烟海,仅新课标中规定的小学阶段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就150首,而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关古诗词的篇章与之相比,可以说是沧海一粟,因此,如果要拓宽学生古诗词的阅读视野,势必得打破传统的诗词教学的模式,走出课堂,让诗词教学与诗词诵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与新课标中的"大语文"、"语文的人文性"相接轨。为此,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秀诗篇,借助于学校编写的课外诗文诵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充,采取多种形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吟诗诵词活动,以激发孩子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20.
本年秋季小学用的拼音字母课本,除初小一年级的拼音教材已合编在语文课本第一册外,人民教育出版社还编印了初小二、三、四年级用的拼音字母课本和高小一、二年级用的拼音字母课本各一册。根据中央教育部(58)普语韦字第1号“关于在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教学拼音字母的通知”精神,和我省今年各地暑期对大批语文教师进行语音训练,一般学校都具有一定数量的师资,及各地正在掀起文化革命高潮这一情况,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