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贯通哲理、充满智慧、有形有感的中华文化。多民族文化交融是推动这种“哲”“智”“形”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不断创新、铸牢认同的内生势能。“二人台”是蒙汉人民共同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断交融逐渐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文章对“二人台”的形成背景、艺术人文融合、蒙汉文化融合在“二人台”中的整体呈现、新时代“二人台”蒙汉文化交融与族际认同、“二人台”蒙汉文化融合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意义和启示等进行了阐述。“二人台”作为内蒙古地区蒙汉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见证,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一条日用而不觉的民间路径。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二人台作为内蒙古的地方歌舞小戏,已有150余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经历了走西口等人口大迁移,内蒙古中西部蒙汉文化水乳交融,在这样的文化交融下,产生了内蒙古二人台艺术形式,后又根据地域发展,形成了东路、西路二人台。本文旨在探究内蒙古二人台的起源发展、艺术特征、时代文化等进行音乐田野调查。  相似文献   

3.
农耕健身文化源于原生态的生产劳动,是农耕与健身结合产生的独特文化形态,具有悠久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承、精神、教育的独特价值。农耕健身文化在当代价值上对推进优秀文化继承,促进全民健身运动,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在不断西化、国际化而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背景下,我们要不断发掘、总结、研究传统农耕文化,坚持走继承、发展、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4.
《云门》舞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农耕的目标是五谷丰登,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以风调雨顺为前提的。用"门"这样的形式和手段控制云,以达到风调雨顺,既是先民们天人合一理想的表现,又是其追求真、善、美思想的反映;既体现了黄帝时代这一时空的生态环境,又展示出当时文化艺术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发展遭遇的阻力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得到合理的解释。传统文化中群体本位的价值观念、崇尚精英的民族心理、经世致用的思维习惯,以及农耕生活的行为方式等都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要克服这种消极影响,需要我们具有文化自觉意识;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多元共生:以及发展变革性质的教师文化,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正在经历从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受农村现代化的冲击,乡土文化迅速沉落,渐渐与传统"断裂"。乡土文化应在时代变迁的境遇中寻求合理的发展路径,在重构自身的同时,找回文化发展的自信。  相似文献   

7.
太极文化是华夏的主流文化,理学太极论不仅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其中的体育文化智慧也令世人瞩目。朱熹以"太极,理也"沟通了易学与理学的关系,并从阴阳、动静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则和天人合一的思想等7个方面较全面的论述了太极论对体育文化的影响,同时以最具代表意义的运动项目太极拳为例,证明它将宇宙运化、生命规律、...  相似文献   

8.
以对二人台的产生发展的脉络梳理、历史文化背景研究和唱腔的特点分析为切入点,深层挖掘其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以张家口二人台为切入点,认识和了解二人台这个地方曲艺,从而使更多的人来关注地方文化,传承地方文化,发展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9.
米雨 《文教资料》2014,(28):55-56
作者简述了对“农耕文化”的理解,分析了特有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下中国传统社会中“农耕文化”产生的条件及必然性。并结合遂宁悠久发展的农耕文化,分析了遂宁农耕文化对社会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素花 《文教资料》2011,(19):95-96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了无数让世人惊叹的优秀传统手工技艺和文化艺术瑰宝。数字科技时代的技术创新和文化交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甚至破坏了传统手工艺的文明延续。如何实现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再生,有效地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问题引发了全社会的思考。本文以汴绣为例,通过历史源流的回顾,再创辉煌的探究,以及新时代的发展展望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抛砖引玉,为实现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再生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1.
陇东南处于丝绸之路重要区段上,集中了以伏羲、女娲为代表的始祖文化,以黄帝为核心的道教养生文化,以周祖为主的农耕文化,以秦先祖墓遗址为特征的秦早期文化。这四种文化都可以归并在祖脉文化的整体框架内,从目前国家倡导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政层面看,这个祖脉文化集群的资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天水伏羲、女娲为代表的祖脉文化资源丰厚,堪为重头,影响深远;以陇南秦早期文化为代表的秦祖资源,分量厚重,影响日渐;以平凉黄帝为核心的道教养生文化资源,顺应时势,很具影响潜力;以庆阳周祖为主的农耕文化资源,启迪族群遥想,现实影响日隆。陇东南祖脉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2.
陇东南处于丝绸之路重要区段上,集中了以伏羲、女娲为代表的始祖文化,以黄帝为核心的道教养生文化,以周祖为主的农耕文化,以秦先祖墓遗址为特征的秦早期文化。这四种文化都可以归并在祖脉文化的整体框架内,从目前国家倡导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政层面看,这个祖脉文化集群的资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天水伏羲、女娲为代表的祖脉文化资源丰厚,堪为重头,影响深远;以陇南秦早期文化为代表的秦祖资源,分量厚重,影响日渐;以平凉黄帝为核心的道教养生文化资源,顺应时势,很具影响潜力;以庆阳周祖为主的农耕文化资源,启迪族群遥想,现实影响日隆。陇东南祖脉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3.
河套文化历史悠久,蕴含了独特的北方草原、黄河、戈壁、农耕等文化资源,具有较强的传承和发展意义。本文以幼儿园艺术教育目标的实现为研究课题,在分析当前幼儿园艺术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渗透河套文化资源的一些建议,以实现幼儿艺术教育目标,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各民族艺术中,中国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备受关注,特别是在题材的选择上和对绘画内在精神的表达方面所展现出的中国人对美和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让中国画更加温暖感人。这种能够撼动人心的朴素特质来源于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农耕生活中所积累的生活智慧,来源于中国人对幸运、美满等人类共同追求的“吉祥”的独特理解。源远流长的吉祥文化在中国画发展的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中国画的发展反观吉祥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在元代,传统的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形成新的复合型文化体系,在这一文化体系中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便是元曲.元曲作为一代之文学,具有鲜明的文化融合的印迹.传统农耕文化的道德观念、政治理想、价值取向固然对汉族知识分子有根深蒂固的影响,但已夺取统治权的蒙古族文化--草原文化的代表,对汉文化的冲击力也是难以抵挡的.特别是在政权更迭过程中,草原文化所表现出的抒情、自由、奔放、粗犷、多元的文化特质对汉族知识分子具有强大吸引力,并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文学创作,尤其是使元曲创作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剧曲在表达上更注重以现实的人物、抒情的方式表达作者的爱恨情仇,感情强烈恣肆、酣畅淋漓;散曲也不同于传统的诗、词、赋,追求委婉含蓄之美,而是以方言、俚语入曲,本色泼辣、嬉笑怒骂,充满"蛤蜊风味"和"蒜酪味",从而使元曲浑身散发出浓郁的阳刚豪放、多元包容、鲜活灵动、率性任真、通俗质朴的草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来源于地理环境的千差万别,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生境的。文化多样性应该是人类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这是我们理解文化多样性的最基本点。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殊性,往往是这个地区或民族赖依生存的精神支柱,这种文化的认同往往成为一个地区人民或一个民族"自信"的基础。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落后,民族整体上的"自信"往往不够,面对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中"优势"民族文化进入,这种传承社区、文化生态区对整体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自我恢复能力十分有限。东亚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较快进入和完成现代化过程,但其传统文化却得到较好的保护,体现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较好结合,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7.
汉语成语中有很多含有植物语素的成语,可以称之为"植物成语"。这些成语沉淀着丰富而生动的文化内涵,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通过对植物成语的研究,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农耕文化魅力、中华民族的气节与审美观念、"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传统以及原始先民朴素的植物分类思想,成语中的植物文化充分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8.
"五缘"文化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五种纽带为基石,分别解析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的涉及范围、传承和发展情况,引领炎黄子孙追溯和珍视自己的文化源头,增强民族文化认同。作为五缘文化支柱之一,神缘探讨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为纽带的文化现象。妈祖文化作为拥有众多海内外信徒的民俗文化,引起海内外学者从历史学,社会学,闽台关系,政治学,艺术,旅游学,经济学,语言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客观上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发展,团结中华民族凝聚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9.
在华夏文明起源问题上,学术界多以城市、文字、青铜器、大型宗教性建筑等物质指标作为评判文明形态是否产生的标准。这样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一方面,这些评估标尺无法体现华夏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特质,更不能对早期华夏文明的形成作出动力式和结构式的诠释。从早期华夏文明演进规律看,原始礼乐文化的发生、发展,既是华夏文明得以盟生的动力,也使华夏文明形成“礼乐”文化符号表征的原因。从原始礼乐文化祝野去探讨早期华夏文明的形成,不仅可以克服传统研究方法所带来的缺陷,扩展研究者的思路和视野,而且也真正体现了华夏文明之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20.
石舒清小说创作是以回族文化传统为核心的多重文化资源交织的多维文化为背景。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中"牛"的意象包含着农耕文化、回族文化、地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等多重文化,书写了西海固大地上普通人的生命存在,表现了对生命、死亡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