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荷花淀》     
孙犁的《荷花淀》是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小说单元的重点篇目。本单元的重点是阅读与欣赏,要求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语言,领会内涵和表达效果。《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语言恬淡,描写雅致,呈现出别样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为作者赢得了"诗体小说"的美誉。  相似文献   

2.
诗与小说的结合有两种方式:一是借诗的语言形式(叙事诗)来写小说,为诗体小说,如普希金的《叶普盖尼·奥涅里金》;一是使诗的意蕴内化到小说中,为诗化小说,孙犁的《荷花淀》是此类作品的代表.诗化小说作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同样具有环境、人物、情节三要素,但和一般小说相比这三要素又有独特之处,本文结合孙犁的《荷花淀》做逐一浅析.  相似文献   

3.
孙犁的《荷花淀》是传统名篇,被誉为"诗体小说"。《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景作背景,读来清新淡雅、诗情盎然。文本文学审美角度独辟蹊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在沉醉于诗词的韵味之余,还赏析了一幅幅充满"诗情"的优美画卷。  相似文献   

4.
孙犁小说的语言富于诗意、自然含蓄,常常让人回味无穷。单单语序的运用,就显示了作家深厚的语言功力。这里我们以《荷花淀》中的几处语言现象为例,欣赏一下孙犁小说的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5.
《荷花淀》是“诗体小说”,全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于诗情画意中蕴含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论《荷花淀》的审美情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犁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作家,其创作风格清新、俊逸,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诗歌般的意境。小说熔叙事、写景和抒情于一炉,充满了诗情画意,享有“诗体小说”之美称。他既不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也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刻意雕琢,而是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只求神韵,不求形似。其代表作——短篇小说《荷花淀》自然也是如此,全篇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享之不尽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名家档案】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薄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相似文献   

8.
试谈《荷花淀》的人物对话艺术淮安市第三中学俞长征《荷花淀》的人物对话简洁、传神、蕴含丰富,充满了人情味,具有强大的魅力,体现了孙犁“诗体小说”的特点。水生在区上报名参军后回家,一进大门,水生嫂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言下之意是:你过去开会回...  相似文献   

9.
《荷花淀》的人物对话颖上师范王二南,王新颖《荷花淀》的人物对话简洁、传神,蕴含丰富,充满了人情味,具有强大的美学魅力,体现了孙犁“诗体小说”的特点.水生在区上报名参军后回家,一进大门,水生嫂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言下之意是:你过去开会回来晚...  相似文献   

10.
李春 《考试周刊》2012,(18):10-11
中国当代诗歌是"新诗",是不同于古代的"骚体"、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等诗体的白话诗,但是,无论怎么样,"新诗"的语言对于新诗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诗歌中,语言担负着承载可言说的意义和不可言说的意象等根本任务,语言的运用方式在诗歌中尤为重要。正因为语言的工具作用和对意蕴的文本表达等作用的矛盾在诗歌这一领域里表现得尤为突出,研究诗歌的语言表达对于研究语言学中的某些现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实例论述了诗歌中的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纯诗体是指20年代到30年代在诗坛上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式,是中国纯诗运动的成果。纯诗体受西方现代唯美主义文化的影响,认为诗歌的本质是美,诗歌是超功利的;在创作上注重形式与技巧,并和本土的艺术观念加以调和,形成了纯诗体的内外兼美的艺术品质。在诗歌的节奏上,纯诗体注重诗歌的节奏美;在表达技巧上,纯诗体讲究语言的"音"、"色"等元素的表现能力;在意象的组织上,纯诗体主张一种特别的逻辑"诗的思维术"、"诗的逻辑学"。纯诗体对现代诗体的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四大文学样式——小说、散文、戏剧、诗歌中,朗读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在教学时,都要求学生用心去读,用情去读,才能把握住各种文学样式的精髓,抓住文章的灵魂.例如小说的朗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物身份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从而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去探索小说的深刻主题.典型的朗读教学片断是小说《荷花淀》.  相似文献   

13.
孙犁的<荷花淀>被誉为"诗体小说",我觉得该作品的意境是让读者感受"诗化"的最大亮点,我认为意境优美是该作品的突出优点.蕴涵传统文化的意象,引发读者诗歌联想的笔触,无一不引发读者从诗的角度联想,进而在读者的心中播种了诗的感念,使读者自觉从诗的角度欣赏小说,尤其是小说所营造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4.
孙犁的小说追求“诗歌般的意境,散文式的格调”,《荷花淀》则突出地体现了这种风格。这篇不足五千字的小说,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事关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选取了白洋淀的小小一隅,通过对水生、水生嫂等敌后抗日根据地青年勤劳勇敢、乐观向上的性格刻画,表现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温柔多情,坚贞勇敢的美丽心灵。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全篇清新纯朴,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充分体现了“诗体小说”的独特魅力。小说之所以收到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对动词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15.
《荷花淀》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走上抗日道路的过程,塑造了一群勤劳朴实、真挚多情而又机智勇敢、积极向上的青年妇女形象。表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通篇洋溢着乐观主义情绪。作品晶莹透明,强烈的生活气息,动人的艺术形象,诗一般的意境,使作品产生了诱人的艺术魅力。作品凝聚着作者艺术探索的心血,折射出作者对人物心灵的深刻透视力。浓郁的情意美、绘画美和音乐美,使小说充满了情趣和美的氛围。《荷花淀》基本上是一篇诗体小说。著名诗人闻一多生前曾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说,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指诗歌外形的整齐,“音乐美”是指诗歌要讲究音节韵律,“绘画美”是指诗歌要讲究词藻。这里我抛开“建筑美”不说,《荷花  相似文献   

16.
小说《荷花淀》是“白洋淀”派作家孙犁的代表作,作品语言质朴简明,内涵丰富。小说中有不少人物对话,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个性色彩,如果我们从句式的角度作一点分析,不仅可加深对课文语言特色的认识,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在记叙文人物对话写作中,学习运用这些句式。一、省略句。人物对话常用省略句《,荷花淀》也不例外。请看课文中的句子:她问:“他们几个呢?”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睡了。“”小华呢?”“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这段对话,几乎全是省略句。大凡问句省谓语,答句省主语。问者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17.
案例概述《荷花淀》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被誉为“诗体小说”,无论是其主题、情节,还是人物、环境,均有值得细细鉴赏的价值。但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并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思想碰撞,则各自窍门不同。本着“围绕文本,品读鉴赏”的宗旨,笔者引进课本剧片段(共3个片段,计5分钟),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联想,让学生既有充分的情感体验,又有必要的理性分析,较好地领略了小说的真、善、美。下面撷取教学中赏读人物描写的片段,阐述一二。案例描述一、解读语言之妙为引导学生感受小说语言,特…  相似文献   

18.
《荷花淀》和《百合花》作为现代诗化小说的双璧,清新俊逸、语言优美,富有抒情诗的意味,在现代小说的诗化、散文化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并且推动了现代小说诗化、散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叙述者及其功能分析的角度出发,对诗体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进行分析,力图在外国古典诗歌的教学思路上开辟出一条新路,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从而增强其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诗化小说以叙事的散文化、语言的诗意化、环境的主体化、主题的象征化和人物的纯一化为表征,在字里行间隐喻着作者深沉的情感,凝聚着作者对人性、对文化乃至对社会的深刻思考。统编版教材选编了《哦,香雪》《百合花》《荷花淀》和《边城》等多篇诗化小说作品。对这些诗化小说的阅读教学,我们要在梳理、比较、整合和鉴赏中打通学段,构建“从一本书到一类书”的解读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