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享银 《课外阅读》2010,(8):137-139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它们之间的称谓也异彩纷呈。其所描写的场面及人物故事情节大都在荣府这个大家庭当中展开,但每个人物之间都较少使用严格意义上的亲属称谓,而是以社会称谓取代之,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便是封建等级制度。在等级社会中,决定使用何种称谓的主要因素就是尊卑等级。由于中国是封建宗法社会和纲常礼教强大的社会,称谓更是具体地反映了这种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尊卑贵贱的等级关系。《红楼梦》中所使用的种种称谓正是这种等级关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称谓反映人的社会属性,反映人际关系的价值观念.称谓跟社会结构、政治背景、传统观念密切相关,也跟具体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人之间的称谓情况能够反映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出于这一目的,我们调查了巨著《红楼梦》人物的称谓情况,并且进行整理和分析.《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书中所及荣宁二府人口四百多人,加上亲戚、同僚、朋友、熟人、街坊等府外人物,全书人物五百以上.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交际场合千变万化.作品写于18世纪40年代中期,作者曹雪芹、高鹗是旗籍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材中富含着性别启蒙教育的素材,标题中的人物性别社会称谓揭示、插图中的人物性别外貌特征展示、文本中的人物性别特质定位塑造,都有利于对小学生进行性别启蒙教育,但同时存在性别定势的弊端.教师要辩证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性别启蒙教育:以标题中的人物称谓明示性别取向基本认知;以插图中的人物外貌展示性别形象模仿蓝本;以文本中的人物表现提供性别社会角色体验.  相似文献   

4.
为了真实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文章中常常要有对人物的称谓。文章中对人物的称谓有两种情况:一是叙述语言中对人物的称谓;二是人物语言中对人物的称谓。对于人物的称谓,大都是根据身份、职务、职称、血缘、辈份和感情而定的。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研究人物的称谓艺术,有助于学生了解人物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欣赏水平。这里仅就高年级课本中的例子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世说新语》中出现了许多人名异称,这与其编撰特点有关。《世说新语》以人物为纲,人物的社会身份与地位决定了相关称谓;在采撰材料的过程中,对人名称谓的承袭和修改较为明显;异称的多样化还与多录人物对话及较为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6.
李杰 《现代语文》2008,(2):107-108
人物称谓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能够映射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甚至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面貌及其深刻文化内涵.绰号是人物称谓中的一个独特现象,与其他人物称谓一样附带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影响,通过对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人物绰号的梳理,我们发现绰号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审美意识,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表达效果,对成功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英语的称谓形式虽然没有汉语称谓形式那么复杂,但使用起来却也非常讲究,因为它反映的是英语国家的一种民俗。只有熟知这些习惯、选用得体才能在英语社会特定的语境中将汉语特有的称谓形式转换为规范的英语称谓形式。  相似文献   

8.
《滨州学院学报》2021,(3):78-85
"三言"是明代重要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涉及内容广泛,人物众多,称谓词极具特点,具有重要的语言研究价值。对"三言"中的"老"类称谓词作穷尽式统计,从亲属类、拟亲属类、社会类、姓名类、詈称类等五方面对"老"类称谓词进行归纳分析。这类称谓词都是表示人物身份或关系的名词,"老"字在表达被称谓者年纪较长的同时,主要传达了尊敬、经验丰富等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9.
"老"类称谓语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称谓形式,既可以作为名词、形容词、数词前缀,构成"老XX"的结构,也可以放在名词之后,构成尊称称谓。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它可以用来表现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情感波动。这种称谓形式自明清以来定型并被普遍使用,直到现代社会,新型称谓的兴起,"老XX"仍然在称谓领域具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称谓隐藏的信息,可以更好地把握文本所蕴涵的情感动态,理解文本中深刻的思想意义。以解读人物称谓隐藏的信息作为一个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的切入点:解读人物称谓类型化特色、隐寓的性格命运、替代称呼背后的深意、彰显的高超技艺,从而把握文本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一些作品中,通过"辫子"、"称谓"、"偷"等表面看来似乎微不足道的事物或言行,来描摹和刻画人物,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辫子"成为了解剖人物的刀子、透视现实的镜子和渗溢情感的管子;"称谓"成为了故事情节的展示、心理状态的透视和作者心声的呈现;"偷"则"偷"出了人物性格、形象特征以及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例举中学语文教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名字、异呼、称谓,说明其表意性及艺术性。它是人物本质的艺术概括,对人物的形象塑造、性格刻画起着辅助作用;而人物的本质又成为名字、称谓、异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五个方面探析鲁迅小说中人物称谓的象征意义、与作品主题的关系、寓含的时代特征、地域色彩和讽刺意义,并涉及鲁迅小说人物称谓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4.
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编年本《汉语新词语》2006—2015系列丛书,共收录了394个性别称谓词语。新时期两性称谓在词语总量上差别不大,在语义构成上,职业、综合类女性称谓数量大于男性;事件类男性称谓数量远远多于女性。新生称谓词语性别标记的不对称、冲突和添加,反映了人们的性别定势思维。称谓词适用对象发生性别转换,反映了性别分工在新时期的发展,从事传统家政业的女性有了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人物再现的几个方面分析了《红楼梦》的两个译本。第一方面是从人物外貌的再现角度分析,比较了黛玉,迎春的形象刻画。第二方面是人物对白,和语言风格的再现。选取了宝玉与袭人,宝玉与黛玉的两段对话进行比较。第三方面分析人物称谓的翻译。选择分析了王夫人的称谓。  相似文献   

16.
杜芳  王松岩 《现代语文》2009,(11):79-80
一个民族的语言中,称谓越丰富,越复杂,说明这个民族越注重区别人的身份与地位。《橘子红了》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很浓的电视剧,但却在人物称谓上出现了错误,使得整部剧的文化传统气息受到了影响。该剧中“秀禾”这一人物的称谓是错误的,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高考之前话称谓陕西任俊荣去年全国高考试卷第10小题,是关于文言文中人物称谓方面的选择题,所用材料全部选自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按理说考生答对应当没有问题,但实际上不少考生没有答对,失分率很高。看来,结合中学语文教材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文言文人物称谓方面的知...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称谓是在社会中使用的,我们从交际双方所使用的称谓可以看出参与语言交际双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研究和分析《红楼梦》的贾府中数百人物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其交际中使用的称谓,论述其反映的中国古代上层社会称谓的特征和文化内涵,可以看出《红楼梦》的家族网正是一个封建国家的缩影,整个封建国家就是一个扩大了的父权统治的“大观园”。封建社会创造出一整套世界上最复杂、分化最琐碎的称谓,来规定和强化复杂的亲缘关系,正是为了维护建于其上的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9.
语言无论是在称谓、两性话题、用词的选择上都始终存在一定两性使用的差异。以《简·爱》为样本,分析了两性话题、称谓的选择,恋人之间的冲突话语、甜蜜程度等,进而将人物之间的性别差异所表现出来的语言特点,结合各自的社会地位对于语言所产生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相对应的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词话》中人物之互相称谓丰富多变,往往不见于字书所载。这主要是由于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西门庆与其妻妾、家人、伙计连同仰赖他生存的帮闲篾片构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西门庆出身“破落户浮浪子弟”,缺乏传统道德化的教养熏陶,却又不乏财势,这就使得依附于他生存的各色人等与他之间形成的关系呈现出卑俗无、寡廉鲜耻、势力纠结、情欲外露的特点。小说的叙述人巧妙地利用称谓的变化揭橥了这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