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与韩荆州书>写得气势奔放,文辞华美,脍炙人口.而作为干谒文字,却写得不够得体.廉价吹捧对方,显阿谀奉承之态;过高称许自己,有自吹白擂之嫌.文章虽精妙绝伦,千古传诵,但却是一篇言过其实的文字,韩荆州"以长揖见拒"是其得到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严文井对安徒生童话至为推崇,其作品《南风的话》、《歌孩》和《浮云》在结构方式、浓郁的诗情风格和现实关怀等方面都明显受到了安徒生《没有画的画册》的影响,这3篇童话可以说是严文井的"没有画的画册"。但由于时代和国情的不同,严文井的童话饱含教育的目的,形成了自己的风貌。  相似文献   

3.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其中隐含的一些观念与知识,在儿童阅读与理解的过程中,会影响到儿童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但有时由于教师选材不当,却难以实现童话的教育价值。现以解读童话《小花籽找快乐》为例,提醒教师在为儿童选择童话时应注意童话对儿童认知的适合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张天翼的第一部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为文本实例,通过运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对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分析,揭示了张天翼童话作品中“教育功能”与“儿童本位”和谐共生,以及“教育功能”被“儿童本位”巧妙遮掩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邱静芳 《师道》2010,(5):40-41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他在1944年的时候就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即要把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其中,我感触比较大的是后面两种.即解放儿童的空间和时间。  相似文献   

6.
死亡书写一直以来都是儿童文学创作中较为敏感的话题。随着当代儿童自杀率的提高,如何让儿童文学蕴含生命教育和死亡哲学的双重内涵,成为儿童文学作者思索的问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顾鹰的童话用爱作为死亡书写的底色,呈现出一个又一个温情的生命故事,赋予儿童读者成长的勇气。本文结合顾鹰的《狗先生》和其他作品分析顾鹰童话中的“死亡”,主要聚焦《狗先生》的时空观、伦理观、生死观,探索顾鹰作品中死亡书写的疗愈价值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童话,文章篇幅较长,文字浅显,主题明了,故事情节简单。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如果找不到他们与文章的共鸣点,课堂教学就会流于形式,与童年时童话的阅读没有区分了。那么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呢?  相似文献   

8.
马克斯&#183;范梅南教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教育学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主任,“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并担任世界第一本目前也是惟一的一本《现象学教育学》杂志的主编。“现象学教育学”主张教育研究要关注儿童的生活.通过探索儿童的生活体验来更好地理解儿童。  相似文献   

9.
何平 《小学生》2009,(6):46-47
《师生心理成长丛书》由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董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伍新春教授,"万千教育"与"万千心理"总策划石铁  相似文献   

10.
“鸥,喜欢妈妈吗?”“不喜欢,”一顿,响亮地,“——爱!”这是儿子大鸥小时我们常做的游戏,而且乐此不疲。我们,严格来说是我,把“爱”当做了“喜欢”的更高呈现:喜欢不一定爱,但爱必定首先得喜欢。  相似文献   

11.
童话在为儿童提供阅读快乐的同时,也促进儿童认识自我并更好地生活,进而发展儿童的人格.裸读童话要从言语形式入手,进行内涵发现.教师引导学生读童话时,要抓住其话语方式主要表现为反复强调、反语讽刺、夸张具有戏剧性、运用想象与联想以及故事具有虚构性和隐喻性等特点,品味与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心理与人性问题,促进儿童对世界的认识与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踏着新年的节拍,《湖南教育》2014年1月·A·如约而至。闻着淡淡的墨香,《绿满岳麓——长沙市岳麓区区域教育生态发展纪实》吸引了我的眼球。这篇大手笔的长篇报道,凭借一串串准确的数字,一幅幅相得益彰的插图,一句句灵动的比喻,再加上其清新的文笔,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打开第一篇章《五年磨一剑:生态的教育最给力》。"教育生态发展"理念,教育生态网络,教育诊断的"化验单"等新鲜名词是如此的抢眼。"学前教育普及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职成教育多元化,民办教育规范化,社会教育终身化"的新格局是多么地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教师若不读书,若没有在书海中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的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都失去意义了。"读书是教师的终身备课。教师在读书中"与世界对话,和名师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从而在读书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教育的梦想和自己的人生价值。2009年,我们继续推出"读书"专栏,向读者介绍最新的教育书讯,刊发读者精彩的读后感,欢迎读者以书评或读后感的形式与我们分享好书,将您喜欢的好书推荐给大家。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相似文献   

14.
“四环游戏小组”是一群有着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志愿者们,在四环农贸市场为流动儿童开展的非正规学前教育。经过6年扎实、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了解决流动人口学龄前子女受教育问题的一些经验。并集结成为《四环游戏小组的故事》一书。下面是志愿者以及家长,与大家分享自己亲身参与以及阅读此书的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工具,学习音乐的目的在于培养品德;他反对追求专门技巧的训练,认为音乐学习应不妨碍青少年日后的发展和身体健康。他的这些思想对当前的音乐教育很有启发,我们当前在音乐教育上走向两个极端,对一部分儿童来说音乐当成升学工具;对另一部分儿童而言音乐又成为多余的课程。这两种倾向对儿童的成长都是十分不利的。  相似文献   

16.
2011年6月,王斯德教授主编的《大学世界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与以往历史专业的世界史教科书不同,该书面向更为广大的群体——"非历史专业(含理工科)的本科生",在通识教育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大学世界史》分前言、  相似文献   

17.
石其才  何圣俊 《教育》2012,(25):59-60
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教育思想家,西方教育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所著的《论教育》一书。这是一部半小说体、半论文体的著作。卢梭在这部书中提倡自然和自由教育。此书的问世,形成了此后影响世界的"自然教育"思潮,卢梭亦被认为"自然教育"思想的创始者。  相似文献   

18.
王春瑛 《青海教育》2014,(12):25-26
童话,语言典范,寓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之中。可以说,除了其本身的趣味性强,可读性强,故事性强以外,字里行I司表现出“真、善、美”的人性光辉。那么,如何使童话文学的养料让儿童吸收,化作他们成长的精神食量呢?我认为,一方面在于他们个性化的阅读,另一方面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同样重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解读童话,陪伴着学生们走进童话世界,与其一起分享其中的喜怒哀乐,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实现心灵的成长。以下以二年级下册《丑小鸭》为例,谈谈对低年级童话教学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9.
学校组织青年教师研读苏派教学《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倪晨瑾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她在所拟的标题中提及了"儿童"。一般在我们的教育话语中更多的是使用"学生"的概念,小学是小学生,中学叫中学生。联合国颁布的《儿童权利公约》中指出18岁以下的所有人都是儿童,这是一个"人意义"上的类别属性的概念,"学生"则是一个对象群体的属性概念。"用学生代替儿童"实质上是强调了以"学生"作  相似文献   

20.
瞿波 《今日教育》2012,(2):43-45
有人说世间有三个伟大的苹果,一个引诱了亚当和夏娃,一个砸在牛顿的头上,还有一个,握在他手里,于是“粉丝”们拜他为苹果教主;还有人说他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于是有人把他称作神。他用AppleⅡ开创了个人电脑时代;他用麦金塔引发了个人电脑革命并开启了电脑图形界面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