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得”字句补语的语义指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补语的语义指向有“指向V1的主事”(包括指向施事、系事、准施事),“指向V1主事的一部分”(包括指向施事的一部分、系事的一部分),“指向VI的客事”(包括指向受事、成事、使事、准受事)、“指向V1客事的一部分”(包括指向受事的一部分、使事的一部分),“指向V1”、“指向第三者”、“指向处所和工具”等几种类型。补语有双重的语义指向和两个指向对象语义重合的情形。  相似文献   

2.
汉语的动结式是一种结构灵活而复杂的语法结构,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复杂多样,它可以指向动词本身,也可以指向动词的语义价,甚至是其它成分。梳理清楚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对分析研究动结式的配价、分化动结式的歧义等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补语是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后面的非名词性成分,与前面的动词、形容词构成补充关系,可以归纳为:动形 〈非名词性成分〉。表示时间量的数量短语例外。因为表示时间量的数量短语既可以作宾语,如:学习时间过去了三年。也可以作补语,如:学习小组成立了〈三年〉。根据补语和中心语的语义关系,补语可以分为:1、结果补语:他喝〈醉〉了酒。2、程度补语: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3、趋向补语:他站〈起来〉回答问题。4、状态补语:夏天的雨来得〈猛〉,去得〈快〉。5、数量补语:这本书他看了〈三遍〉。6、时间补语:这事发生〈在197…  相似文献   

5.
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复杂多样,可以指向述语动词本身,也可以指向述语动词的施事、受事、以及述语动词所凭借的工具、材料等成分。分析清楚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对我们正确理解这种句子所表达的意义,进一步分化歧义句式,分析结果补语所具备的语法意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汉语动结式的语法结构复杂多样,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也有多种情况:既可以指向主语,谓语、宾语等核心成分,也可以指向动作发生的处所,凭借的材料,工具等非核心成分。由于动结式自身的性质,它与其后成分间的关系不同,还会出现语义指向的歧义现象。  相似文献   

7.
汉语的补语从补语的语法意义可以分成很多类别,如结果、可能、程度、趋向等;当然还可以从别的方面对其进行分类。另外,对补语的研究有不少论述,角度也各不相同。文章对补语的分类采用从补语的语法意义角度的分类,主要对其状态补语中"V得NV",主谓结构做补语的这个小类,从语义指向的角度来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动结式中各句法成分的语义特征及相关关系来判定制约形容词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的因素,发现其主要制约因素是形容词本身的语义特征,同时受动结式的价数以及述语动词跟相关体词性成分格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重动句补语语义指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动句补语的语义指向丰富,表现在三大类九小类。三大类为他指、自指和兼指,其中,以他指的情况最为常见。他指包括了七个小类,即补语指向主语、动词、动核结构、受事宾语、工具宾语、伴随宾语和旁及宾语;自指包括一个小类,即补语自身;兼指包括一个小类,指补语既指向主语,也指向前一个动核结构。重动句补语的语义指向表现为多样性、层级性和宾语成分突出性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尚福娟 《现代语文》2008,(12):39-40
关于语义指向分析的产生,汉语语法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语义指向分析产生于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汉语语法学界对世界语言学的一个重大贡献。在句法结构中,句法成分之间具有一定方向性和一定目标的语义联系叫做语义指向。  相似文献   

11.
重动句的语义关系及补语的语义指向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尽考察了重动句的语义关系及补语的语义指向规律。细致描写解释了主语、动宾(V1O)、动补(V2P)等相互间的语义关系.并以补语为焦点从补语的性质、充当补语的词类等几方面探索补语的语义指向规律。  相似文献   

12.
过去,在语义指向研究中,对于状语和补语能联系另一个非直接句法成分现象的解释,出现了语义指向与句法结构背离的问题,使人可能误以为这些状谓和谓补句法结构内部可以没有语义联系,为此我们提出双语义指向概念并对上述结构的语义联系进行更准确的解释.本文对上述结构中的双语义指向以及由此形成的句法成分在结构中的双重意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一、补语指向动词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只包括带表示时体意义的趋向补语的动结式,这种动结式的配价继承动词的配价,不受补语影响。二、以往归为补语指向动词的动结式并不是一个同质的类,其补语的语义指向往往不是单一的,这是影响其配价的决定因素。补语多指向的情况分为两类:补语不表示时体意义的,其多指向是由于隐含的语义关系导致的,这是动结式表达的事件被概念化为与一般使成或者非使成事件相近的事件类型的根本动力;补语表示时体意义的动结式处于语法化的过程中,补语的语义指向由指向动结式动词的论元转而指向动词,因为处于过渡阶段,所以出现补语多语义指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对现代汉语中"得"字句的谓语动词从价数的不同和语义特征的不同两个方面进行定量研究,并结合"得"字句的补语指向进行分析,根据统计的数字,按进入"得"字句的可能性大小排序,动作动词和关系动词处于序列的最高级和最低级,性状动词和心理动词基本上接近。不同价的动词随着价量的升高,所带"得"字补语的能力越来越弱。  相似文献   

15.
"语义指向"分析法被提出以来,便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特别是对补语的语义指向的分析。英语中同样存在表示"结果"的范畴,其"语义指向"的问题也是语言研究者关注的问题。那么,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什么不同的表现与特征?本文从英汉补语的构成出发,根据动词的不同类型对英汉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详细地进行了分类,并从句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英汉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对英汉结果补语的理解与相应的英汉互译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以语义指向为标准,通过大量的例子对及物动词受事宾语与粘合结果补语同现的两种形式:“V+O+V+C+了”式和“V+C+了+O”式作了分析。具体分析了补语的语义指向施事主语(C→S)时,补语的语义指向谓语动词(C→V)时,补语的语义指向受事宾语(C→O)时和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句中其他成分时,“V+O+V+C+了”式和“V+C+了+O”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定语在语义上可以不指向中心语,而指向其他句法成分,如施事定语、受事定语等就指向谓语.定语语义指向谓语的语用价值是为了遵循语言的经济原则和凸显定语的语义.  相似文献   

18.
“给+NP”中NP的语义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句子的深层语义关系 ,可把“给 +NP”中NP的语义范畴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 :按照句法语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每个名词短语以“格的关系”和动词发生联系。“格的关系”即不同的语义范畴 (《“格”辨》 ,2 4页 )。按照这个原则 ,可以把“给 +NP”中的NP划分为 :〔对象〕、〔施事〕、〔受事〕 ,以及语用成分。其中“给 +〔对象〕”是“给+NP”结构的主要用法。第二层 :〔对象〕范畴进入组合后 ,由于动词选择限制关系不同 ,又可以次范畴化为 :〔受物〕、〔受益〕、〔受损〕、〔朝向〕等几个小的范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给”字句的一些句法特征。  相似文献   

19.
汉语存现句自上世纪40年代由吕叔湘先生提出后(时称存在句)至今,对该句型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方法、研究层面、研究角度方面均有拓展。本文将运用格语法理论,参合汉语语法学界关于语义格研究的成果。尝试对汉语存现句深层语义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首先请看例句: A)S V:他死了.(死者是"他") B)S V O:他死了妻子.(死者是"妻子") C)S V O:他打了妻子.(打人者是"他") V、S和O分别指动词(谓语动词)、主语和宾语.B与A相比,只是多了宾语,而动词"死"的施事(动作的发出者)却不相同;B与C相比,只是动词不同,施事却也不相同.语言学界对此的解释是:它们各自的语义指向不同.A中的"死"指向"他",以"他"为施事;B中的"死"指向"妻子",以"妻子"为施事;C中的"打"分别指向"他"和"妻子",以"他"为施事,以"妻子"为受事.显然,这里判定语义指向的依据还只是语感.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会问:A、B、C中的动词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语义指向?规律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判定动词语义指向的形式标志,因为只有找到形式标志,才能给学生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