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比较文学界对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划分比较混乱,笔者认为"跨学科研究"不属于比较文学的研究内容,而"跨文化"是划分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2.
每十年一度的美国比较文学协会的最近报告中提出,比较文学“学科的独立性有赖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性与关系”。文章论证指出,这是对比较文学学科性质的“进一步、退两步”的新说,论文通过对国际学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反思,进一步论述了比较文学学科的三要素:跨界的文学关系——研究对象,跨界的视野——“知识装备”,与之“适合”的研究方法——可比性学理逻辑假设,这三者共同组成了互存互动的既充分又必要的条件,从而使比较文学成为与众不同的一门文学研究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3.
关于比较文学学科基本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文学的危机是学科理论的危机。比较文学亟待对自身做出明晰界定: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必须跨越民族和语言的界限;必须抛弃"三跨"或"四跨"之类的旧说,只保留"两跨"的基本要求;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文学关系;在理论与方法上应有高度自觉的比较意识。  相似文献   

4.
乐铄 《语文知识》2009,(3):26-29
最近20年中国大陆教科书中新出现的五六种比较文学类型如“阐发研究”、“接受研究”、“历史类型学研究”、“跨学科文学研究”等,有些其实是比较文学研究领域或比较文学的某种别称,有些则由于其无论研究对象还是方法体系皆不出影响研究或平行研究范畴,实际是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这比较文学两大基本类型的子类型或亚类型。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与子类型都是在研究实践中产生的,子类型是基本类型研究路径、程序的延伸、细化与拓展。随比较文学研究实践的发展,在无论影响研究还是平行研究中,都可能诞生新的子类型。  相似文献   

5.
比较文学作为学科成立于19世纪70至90年代,其发展经历了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阶段、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阶段,以及当下中国学者所致力的跨文明研究阶段。比较文学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对上一次危机的思考和逾越,没有危机,就没有比较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对比较文学名称的误解,对它的理论中的"跨越"性特征不确定,把其中的文化研究当作当下文化研究热潮中的文化研究,从而导致比较文学失去了学科界限,给比较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本文试图通过对比较文学的名称"、跨越"性特征和其中的文化研究进行辨析,来确定比较文学的学科界限。  相似文献   

7.
比较文学发展史是一个不断破除旧体系,开拓新范式的历史.20世纪中期,美国学派针对法国学派的不足进行质疑和反驳,发起了一场持续十年之久的比较文学危机之争.论战的焦点集中在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方法上,双方最终打破学派之间的隔阂,各自修正自己的观点,出现了互相融合、取长补短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比较文学是一门跨民族、跨语言、跨时代、跨文化的开放性学科。本文综述了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个学派的形成及研究方法,思考如何更好地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研究比较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比较文学是一门多元动态发展的学科,在学科定义、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方面都没有定论,这给教师在教学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文章对比较文学概论的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学科定义问题、方法对象问题、影响研究问题以及实践运用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以及具体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学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比较文学离不开比较文化。随着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比较文学学科独特的跨文化研究性质也促使其向比较文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翻译研究告别了边缘地位且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一度被忽略而仅仅作为比较文学研究子项的翻译研究重新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并大大丰富了前者的内容。翻译在使民族文学向世界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担当着重大的使命,这与比较文学研究的使命不谋而合。二十世纪后期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大大开阔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并改变着翻译研究与比较文学之间的关系,且对比较文学研究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2.
杨乃乔教授在《比较文学概论》中强调比较文学研究者所应具有的比较视域——学术眼光和学术能力,这与梵·第根和基亚提出的“工具、装备”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更进一步认为比较文学学科安身立命的本体不是研究对象,而是研究主体的比较视域,并尝试着在此基础上建构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杨说强调以“跨越性”为主要特征的比较视域,意在避免对研究对象人为设限,在“去边界化”的开放中建构和发展比较文学学科。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一个总的观点:"文学间性"是比较文学学科存在的前提,并以"文学间性"这样一个新的概念来界定从前各国学者所从事的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学(国家文学与国家文学、语种文学与语种文学)之间的关系;二是文学与其他自然学科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三是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四是文学与文化、文明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文章提出"文学间性"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性的观点,是因为:首先,文学间性要求比较文学研究者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要有距离与空间;其次,文学间性要求我们所选定的研究对象不能只是同一个来源,而是要有两个以上的来源;再次,"文学间性"要求要以文学或者文学性为中心,不能离开文学或文学性来从事所谓的比较文学研究。同时,笔者也认为:比较文学研究不能离开文学与文学性,离开了文学与文学性的比较文学研究,对于比较文学学者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总是和一个人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她就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学者、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乐黛云教授。乐黛云教授率先在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建立起中国大陆第一个比较文学方向的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她就像一面大旗,一位领袖,指导着和吸引着中国各界学者介入到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她鼓励,参加,介入,推动。在她的带领下,中国比较文学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以自己的方式加入到世界比较文学学术的前沿,让国外学界听到了中国学者的声音;二、把国外最前沿的学术理论引入到国内,活跃和更新了中国本土的学术;三、比较文学的方法给许多的传统学科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促进了传统学科的现代转化工作。目前,中国比较文学已成为世界比较文学第三个阶段的集中体现者。如果没有乐黛云教授的积极推动,中国比较文学就远远没有现在的辉煌成绩。在推动中国比较文学事业发展的同时,乐教授个人也在比较文学原理、中西比较诗学、跨文化研究、跨学科研究、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等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今年是乐黛云先生80华诞,《邯郸学院学报》全体同仁怀着崇敬的心情,特设"学术名家.庆祝乐黛云教授80华诞"专栏,常务副主编康香阁编审专程拜访了乐黛云先生,并围绕什么是北大精神、对北大的忠诚、走上比较文学之路、世界比较文学的三个阶段和人生感悟等广泛话题采访了乐教授。同时,本刊还刊登了著名美学家,山东大学前校长,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曾繁仁教授撰写的《乐黛云教授在比较文学学科重建中的贡献》一文,与访谈录一并发表,两文交相辉映,共同庆祝为中国文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乐黛云先生80华诞,恭祝她健康长寿,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15.
比较文学是一门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其主研究方法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等。将比较文学研究的理念和方法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有助于构建新的语文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拓宽开放性认知视野,提升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将比较文学的概念方法与语文教学实例结合,探讨比较文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和文化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比较文学以跨文化研究为核心,已经成为当今人文学科的一大趋势。翻译研究既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又与比较文学存在着天然的联系。比较文学与翻译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过程进行考察,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两者各自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轨迹,并准确把握当代世界文学与文化发展的趋向。我们不能再把它们看作是互不相干的领域进行分别研究,而是要注意到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力求两者在对话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方比较文学热衷于泛理论和泛文化研究.而对学科自身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非常淡薄。现在不是比较文学“消解”文论.而是比较文学在被文论“消解”。因此比较文学在西方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严重的处于“十字路口”。由此否定各种文论也同样不可取.因为当代各种文论对文学研究带来的贡献正好是同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特点合拍。中国比较文学要想进一步发展.除离不开教学与人才培养问题外.尚需解决好三个问题.即(1)跨文化体系及其“因缘结”的困难;(2)中西文化体系之间具体操作上的“概念困惑”;(3)本学科传统积累和“知识装备”现实要求之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由台湾学者率先提出的“阐发研究”,是综合运用西方系统的理论模式对中国曾有的和现有的文学理论、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重新的审视和阐释,并在此过程对西方的文化理论进行验证、调整和改造的比较文学研究类型。它在中西比较文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它在整个世界比较文学的发展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由台湾学者率先提出的"阐发研究",是综合运用西方系统的理论模式对中国曾有的和现有的文学理论、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重新的审视和阐释,并在此过程对西方的文化理论进行验证、调整和改造的比较文学研究类型.它在中西比较文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它在整个世界比较文学的发展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将思维模式引入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将使后者更加有效。在动态中或以动态的眼光观察思维模式会丰富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并有利于进一步沟通文化研究和对文学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