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背景过了一个暑假,原本一年级的孩子升二年级了,孩子们再次相聚时,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非常开心,两个调皮的男孩子互相抱了起来:“哇,你好重哟。”“是啊,妈妈说我暑假每天吃了睡,睡了吃,一下子胖了6斤。”这时另外几个孩子听到了也纷纷说:“我好象也胖了2斤。”“妈妈说我胖了3千克。”“6斤有多重啊?和3千克一样吗?”不知谁问了一句,我一下子想到,这个问题不正是这个学期大家要学习的“千克的认识”吗?“6斤到底有多重”对孩子数、量等概念的形成有帮助,的确是一个必要而有趣的话题,我何不把这一堂课的内容提前来上呢,于是便有了这堂让…  相似文献   

2.
一、背景 过了一个暑假,原本一年级的孩子升二年级了,孩子们再次相聚时,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非常开心,两个调皮的男孩子互相抱了起来:"哇,你好重哟.""是啊,妈妈说我暑假每天吃了睡,睡了吃,一下子胖了6斤."这时另外几个孩子听到了也纷纷说:"我好象也胖了2斤.""妈妈说我胖了3千克.""6斤有多重啊?和3千克一样吗?"不知谁问了一句,我一下子想到,这个问题不正是这个学期大家要学习的"千克的认识"吗?"6斤到底有多重"对孩子数、量等概念的形成有帮助,的确是一个必要而有趣的话题,我何不把这一堂课的内容提前来上呢,于是便有了这堂让学生在"做"中感悟数学的课.  相似文献   

3.
大班幼儿已不满足于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孩子们经常会对我说:“老师,我想把自己画的电脑画贴在墙上!”“老师,我想把《西游记》光盘拿回家看!”“老师,我会玩一个新游戏,想跟大家分享!”……如何创设能满足孩子愿望的计算机环境呢? 我开始关注孩子们的活动,并设计了计算  相似文献   

4.
为了培养幼儿的爱心,幼儿园结合一些典型事例组织了多次献爱心捐赠活动,可谓用心良苦。一次,在孩子们排队等待捐赠的间隙,我听到了他们的对话——“我拿了100元,我最多!你们都没有我多!”“他才拿了一个硬币,他最没有钱!”“我这里有满满一袋硬币,你们看!”孩子们兴奋地攀比着。这时,大家突然发现有三四个孩子手上空空的。于是,他们又开始议论:“你怎么没带钱呢?你是不是没有钱啊?”“你怎么这么没有爱心?”“你爸爸妈妈没有钱是不是?”在大家的追问下,没带钱的孩子难过地低下了头。捐赠仪式开始了,孩子们排好队伍一个个走到捐款箱前,将承载…  相似文献   

5.
你们在作文中最怕什么?许多孩子不约而同地说:“我们最怕没东西可写。”“其实有一样东西你们大家都有,只是你们没有好好利用,你们是在‘捧着金饭碗要饭’啊!”孩子们一脸的迷惑。这是朱霖霖老师在“照片写作”时开头的一幕。“捧着金饭碗要饭”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  相似文献   

6.
又到了星期五,该给孩子们布置回家作业了。让孩子们干点什么呢?有了,我对孩子们说“:春天来了,双休日请爸爸妈妈带我们到田野上走一走,看一看……”我话还没说完,就有孩子接着我的话说“:然后写一篇日记,是不是?”我笑着说“:能写一篇日记那当然好!”讲台前的一个孩子笑着说“:要是写两篇的话,老师就要高兴死了!”我听了,随口说了一句“:你为什么要我‘死’呢?不说我高兴‘死’行吗?”孩子们都乐了,纷纷开口,有的说喜气洋洋,有的说兴高采烈,有的说喜笑颜开,有的说眉飞色舞……我灵机一动,说“:是呀!要表示高兴有很多词语可以说,用其他的词语…  相似文献   

7.
6斤有多重     
6斤有多重“娃娃家”中,“妈妈”快乐地抱起自己的“宝宝”要送她上幼儿园,可“宝宝”太重了,“妈妈”怎么也抱不起来。“妈妈”一边笑着,一边大叫:“你真重,像只小猪……”“宝宝”任凭“妈妈”摆布,同样快乐地回答:“当然喽,今年暑假我长胖了6斤。”“6斤是什么呀?”“娃娃家”的几个孩子相互询问起来,可谁也说不清楚。交流的时候,这个问题引起了全班孩子的关注。教师同样感到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于是也问:“6斤是什么呢?”“6斤是重量!”班里有许多孩子赞同这个说法,甚至还有幼儿补充:“妈妈告诉过我,我出生时是6斤。”这样的解释让所有孩…  相似文献   

8.
一分钟效应     
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但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这不,刚安静一会儿的教室,没到一分钟就吵得沸沸扬扬,有时会因为一个孩子的问题,影响到上课进程。于是,为了改变现状,我利用孩子们好奇心强的特点,每次总是故意自言自语地说:“哎,真可惜,又浪费了一分钟。”初时,孩子们并不以为意,时间长了,便忍不住问道:“一分钟有多少?”“一分钟就是秒针绕表一圈!”我说。“那能做什么,就一会儿!”孩子们说。“我们来做个游戏。”看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我又说:“闭上眼睛一分钟,当我说停的时候,告诉我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一分钟后,孩子…  相似文献   

9.
当孩子们在争论问题,而得不到结果时,往往有一个孩子会理直气壮地说:“老师说的……”大家就不作声了。“老师说的”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真理”,这也难怪,孩子毕竟是孩子啊! 那么,当老师的呢……我刚参加教育工作时,年纪还不到十八岁,有些同学居然比我的个子还高。我,胆怯了……  相似文献   

10.
一天,晨间活动结束了,孩子们像往常一样洗手、入厕,把脏兮兮的厕所留给了教师去打扫,但今天我特意不去收拾。第一个集体活动结束后,有的孩子刚走到厕所门口就惊叫起来:“好脏啊!老师,厕所里好难闻!怎么没冲啊?老师忘了吧!”更有孩子走到我面前略带责怪地说:“老师,卫生间还没收拾呢!”我假装才发现这一情况,皱着眉头说:“是啊,这么脏,怎么搞的?刚才还很干净啊!”我边说边走到水箱边轻轻地一拉绳子:“不是很简单吗?冲一下就干净了。”孩子们都不再作声了。接着,我把曾在杂志上看到过批评国人缺乏公共卫生意识,厕所又脏又臭的事讲给孩子们听。…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