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踏破铁鞋无觅处 干细胞指的是那些能够分化成各种不同类型细胞的原始母细胞.如果有朝一日人类掌握了驾驭干细胞的法门,器官移植、组织再生就可拯救很多病人的生命与健康! 科学家曾经认为只有从胚胎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全能干细胞,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破坏胚胎,这就带来了伦理问题;胚胎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科学家有权以一个生命的毁灭去拯救另一个生命吗?  相似文献   

2.
器官捐献是拯救生命、造福人民、奉献社会的一种善举。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日益成熟,器官移植作为治疗器官功能障碍的终极方法已经相当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很多国家都已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器官移植体系。供体不足是国际社会普遍面临的难题,而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器官捐献移植流程的不规范,这一点在中国表现得更为突出。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外为器官捐献移植所采取的促进措施及不足之处,分析其效果并探索促进中国器官捐献的途径,为进一步系统研究我国器官捐献移植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巳炜  杨宝珍 《海外英语》2013,(19):220-221
影视作品反映了各个国家的不同文化。通过分析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中所体现的中美关于器官移植与捐献的文化差异,表明在医疗中应本着尊重不同文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法规鼓励自愿器官捐献以拯救更多人的生命;医学院校在英语教学中也应除教授语言知识之外,加入更多文化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是在西方理性主义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拯救生命的方式,它反对科学理性对生命的解构,以重新建构生命的意义来拯救生命。西方生命教育以基督教为文化背景,立足个体,强调个体生命的存在、延续,其不足之处是仅强调保护人的物质性生命,有自我本位倾向,不能安顿人的精神与心灵。  相似文献   

5.
通过外科手段将他人的具有活力的器官移植给病人,以代替其病损的器官而使生命得以延续的手术,叫做器官移植。  相似文献   

6.
人类母亲偶像通常有三种使命:生命的赋予者、对生命的呵护(母爱)以及对人间苦难的拯救。观世音菩萨就是如此,这位东亚母亲是拯救苦难和鼓励生殖的首席救星。  相似文献   

7.
2005年年底,巴勒斯坦12岁少年哈提卜被以色列军队士兵开枪误伤, 不幸于两天后死去。但哈提卜家人却做出惊人之举,毅然决定将他的遗体器官捐献出来,以拯救急需器官移植的6名以色列病人。医院的一名发  相似文献   

8.
《中学科技》2010,(1):2-5
血液是拯救伤病人员生命的重要物质,至今仍无法人工制造,只能依靠人们用爱心提供。每当人们不计报酬地献出自己宝贵而有限的血液,去换取他人生命的延续或新生,我们的社会就多了一份关爱。倡导无偿献血是拯救生命的需要,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5,(90):150-151
器官移植是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由于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器官移植种类越来越多,成功率越来越高,许多患者可以通过器官移植延续生命。但器官捐献移植涉及伦理、公德等许多非常敏感的问题,立法本身并不能单兵突进,需要建立相关的配套措施,加大对器官捐献和移植的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普及力度。  相似文献   

10.
世间人们常常提及拯救人的生命,却很少听到要拯救人的灵魂.人的生命是一种物质的实在,而人的灵魂呢?它看不见,听不到,且摸不着.人有没有灵魂?什么是灵魂?灵魂在哪儿?  相似文献   

11.
汶川大地震,让我们见识了无数惊心动魄的生命大拯救的场面,但还有一种拯救是春风化雨式的,是细致入微的,虽不感天动地,却可以——  相似文献   

12.
发现与寻找--现代哲学文化中的生命本体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哲学和人科学关注人的生命存在。力求消除现实中的人的非人化。异化,在生命哲学的视域中,以艺术承担拯救生命的重任,使生命得以自由地展开。  相似文献   

13.
器官移植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很多因器官衰竭而面临死亡的病人生命,但在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伦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涉及供体来源方面问题尤为突出,包括活体器官捐献的知情同意原则以及器官买卖化的问题;尸体器官移植中,如何确定死亡时间;以及利用死囚器官进行移植时应考虑捐献者和接受者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对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想要保证我国器官移植工作的有序展开,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实质性努力:尽快建立健全器官移植的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公民对器官移植的宣传教育,树立新的伦理观念,建立高效公平合理的器官资源分配体系以及强化相关人员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作家中,李黎力属于“实力派”小说家,他以自己的生命体验、艺术经验与打造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营造出一个成熟而诱人的艺术世界;如果把艺术划分为寻求与拯救两大类型,那么李黎力的小说属于拯救生命的艺术,他擅长刻画“异化”人物形象,渴望异化、沉沦的生命重新回到奋发的航道;他艺术地再现了各种生命形态和生存方式,阐释了人的多样性、社会的复杂性和世界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5.
1999年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召开的国际纯粹物理和应用物理联合会第23届代表大会提出的口号是“探索自然,驱动技术,拯救生命。”探索自然讲的是对未知世界的大胆设想和探索,要勇于揭开更深层次的自然现象的神秘面纱;驱动技术讲的是为更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提供理论依据;而拯救生命道出了物理学的更高境界是与人的生存和生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面临一场山崩地陷的灾难,不屈的民族精神再次崛起。拯救生命、弃我忘私、舍身取义的行为诠释着政府、民众珍爱生命、谋求福祉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教师博览》2008,(7):12-13
大地还在痉挛,灾难还在延续,每时每刻,都可能有同胞牺牲。生命在危机中,祖国在危机中。但是,我们已经走出恐惧,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希望。救灾高于一切,救人高于一切,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的最强音。必须以举国之力拯救一切可以拯救的生命,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于是,十万救灾大军雷霆出击;于是,国家领导人冒着余震不断的风险,相继奔赴救灾第一线;  相似文献   

18.
眼泪的分量     
4月12日 晴 倘若一滴雨露能够拯救一朵枯萎的鲜花,倘若一抹清泉能够挽回那些干涸的生命。那么,我们轻轻地洒下的眼泪,是为了留住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  相似文献   

19.
余光中先生说过:"中文乃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常在,必然汉魂不朽。"由此可见,中文之重要,语文教学之重要。相比其他学科而言,语文教学更能彰显一种生命的情怀——对生命的关注,对生命的感怀,对生命的敬畏。一、用生命拯救生命  相似文献   

20.
血与生命有着必然的联系,其本身带有拯救性.在鲁迅小说<药>与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都存在"血"的意象.从这一意象切入,可以看到,在五四思想启蒙运动和改革开放十多年这两个历史时期,用血来救助生命所具有的不同意义与价值以及人自身的拯救能力在不同时代的偏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