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游记》《红楼梦》中的主人公孙悟空(石猴)、贾宝玉(顽石)都因“石”而生,因情而造,因石性而反叛传统文化,缘石性而得人。文章认为由于有了文化重负,创造力萎缩,自由空间狭小,所以取经路上的孙悟空失去了“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的生趣、神勇。贾宝玉反叛的也是传统文化,贾宝玉选择了反叛,也就选择了毁灭,但正是这种毁灭才创造出了意味深长的审美悲剧。二者所坚持的为人之本性,即石性,二者寄寓的是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丰富的审美情趣及理想。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是明中叶产生的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红楼梦》是清前期问世的一部现实主义人情小说.乍看起来,两部书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细细研究、慢慢品味、认真比较之后,却发现两书有许多被人们忽视的共通处.无怪清人张新之说:“《红楼梦》脱胎在《西游记》,借径在《金瓶梅》”(《红楼梦卷》第154页).“脱胎者”,是说《红楼梦》是由《西游记》孕育变化而产生的;用今天的话说,即《红楼梦》的创作,在许多地方是借鉴和继承了《西游记》的优良传统,并发展了这些传统,从而使《红楼梦》成为登峰造极”的旷世杰作.现对两书作一比较,以求教于先学.  相似文献   

3.
黄泉路上两联诗 《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柳湘莲坚执索回定情之物鸳鸯剑,辞退婚姻,解除前约,以为贾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尤三姐心知湘莲“把自己也当做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泪如雨下,左手持剑并鞘送给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颈上一横,可怜: 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 “揉碎桃花”,喻颈血迸溅,隐寓尤三姐美貌。“玉山倾倒”,喻尤三姐自刎扑地,见其刚烈,寓其纯洁。“再难扶”透出作者对这株入了“污泥而不染”、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荷花谢世的无限叹息。 《红楼梦》第十三回,宁府长孙媳妇秦可卿死,写这“百年望族”办丧:……如此  相似文献   

4.
认为《西游记》和《红楼梦》都受到了"石生人"的神话传说的影响,是按照"石生人"的模式来结构故事的。《西游记》比较严格地套用了"石生人"神话的故事模式,而《红楼梦》则由于创作时间晚,更由于受到《西游记》的影响和其本身主题思想的需要,对这一故事模式有较多的变形。  相似文献   

5.
中国上古神话是中国文学史的开端,后世的文学创作,无不受其影响,《西游记》、《红楼梦》就借了神话中的"石头"这一意象作为创作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对古典文学的阐释,历代都带有鲜明的当下性和时代性,具有时代性的阐释不仅能开拓和探索作品的内涵和意义,而且能使作品在现代性的诠释中获得生命力而得以承传和延伸,并且激发新的创作灵感。文章运用叙述学、宗教学以及历史和逻辑的研究方法,从多重视角论述了《西游记》所包含的两种价值取向,一方面努力建构庄严的意义体系,另一方面这种价值取向又被解构和嘲弄,神圣的被颠覆弥漫地存在于原文本之中。在这二律背反的价值取向的缝隙间便有了巨大的可写空间。《大话西游》利用这些质素成就了新的经典,而一时出现了所谓的“大话文化”。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的"七子"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游记>人物组合的"七子"模式,最多传统"七位一体"的类型,但其具体运用却超越了传统,并有新的创造.其所创造"七子"模式,一是"七"分而为"一"与"六"对立型,二是"一"与"六"合而为"七"型."七"之为数是<西游记>总体构思一大关键.其文化渊源乃在<周易>"七日来复"之道和佛教禅宗思想.  相似文献   

8.
作为北方话地区的商州话必然会在用北方话写的小说中有所反映,也必然会蕴藏大量书面语中的一些用词的。对商州方言中所见《红楼梦》、《西游记》词语加以辑录、阐释,致力于探究汉民族大文化背景下商州方言的发展与演进。以求对语言文学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就商州方言中所见两部小说词语加以辑录、汇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围绕着唐僧取经这个中心,突出的是人而不是神,“人-人间-社会”是主题线索,而“人”又是复合式的带有特殊性的人,神、佛、妖、魔都由这个复合式的“人”去发生关系,因而也就都处在了次要地位。作品以妖魔对“人”的向往与追求,赞美了人;以孙悟空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赞美了治世追求者。所以,《西游记》是从高视点上突出了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0.
余茜 《文教资料》2008,(14):11-12
<红楼梦>以"以情补天"开篇,道出了天人皆由"气"生,皆由"情"发的"天人舍一"之本源.众人的聚散,家族的兴衰,体现了天道与人道循环周始的永恒规律.一部<红楼梦>,成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与人之精神、关联的完美诠释.  相似文献   

11.
把<红楼梦>第四回或"护官符"认定为<红楼梦>一书的"总纲"是"左"的文艺思想的产物,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在"红学"研究上的反映.这种"左"的观点目前仍有影响,应给予拔乱反正.<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对全书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中第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观看"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并聆听<红楼梦>"仙曲"对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遭遇和归宿以及全书的基本情节和结局作出总体安排.因此,<红楼梦>中第五回应为全书的"总纲".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     
正内容概要:《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基础上创作而成。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3.
“着”的虚词义用法是从南北朝开始的,其用法和词义复杂多变。笔者选取《西游记》中的虚词“着”为对象.对其使用状况和语法特征作了较为详尽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三个平面"理论为指导,对<红楼梦>中的"被"字句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归纳了<红楼梦>中"被"字句的句法结构,同时探讨了<红楼梦>中"被"字句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红学"勿反《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学”、“脂学、“探佚学”之“学术风气”是“反《红楼梦》”的“红学”研究。俞平伯先生晚年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对自己青年时期的“反《红楼梦》”研究进行了深层反思和痛心地忏悔。《红楼梦》研究应该更新观念,努力进取,走出误区,开拓红学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17.
以梦、幻为切入点.探讨《红楼梦》的“立意本旨”。剖析“伤时骂世”主题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8.
打开<红楼梦>,真是杂花生"书",扑面而来.回目中就有"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潇湘魁夺菊花诗""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柳叶渚边嗔莺叱燕""憨湘云醉眠芍药茵""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文采精华,蕴藉风流.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中的语气词"罢了"和"而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罢了""而已"这类双音节语气词,有人称为短语词.孙锡信先生在他的语气词研究专著<近代汉语语气词>一书中,参照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的"短语词"概念,将"语气短语词"的概念定义为"在形式上表现为词组(短语),而在功用上相当于一个词"的"大于一个词的表语气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西游记》评点本,它从小说所体现的“极幻”与“极真”的辩证关系入手对《西游记》进行了评点。《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指出小说在主题上、艺术上和情感上的“以幻寓理”、“以幻写真”、“以幻感世”,同时认为评点者对小说之“幻”是高度赞赏和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