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石油数学地质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将石油地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用数学方法研究和解决石油地质问题,并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近20年来,这门新兴学科有了很大发展,成为石油地质科学中一个活跃的分支,是油气资源勘查中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2.
“石油地质学”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地位特别重要,体现在基础地位、结合地位、承接地位、拓展地位、联络地位和综合地位,学习的目标不仅在于认识油气藏,明确油气藏形成控制因素,更重要的是学会对油气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强调课程内部的联系,强化学生地质思想,通过强化分析问题训练,培养解决石油地质问题能力。从而使学生把握石油地质的发展脉络,更好地服务于油气勘探事业。  相似文献   

3.
张天择  林亚尼  张小兵 《教师》2022,(7):117-119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石油地质学专业本科二年级的核心课程.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如何将这一门经典的传统课程与国际接轨是每一个石油教育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英语是全球范围应用最为广泛的语种,将英语教学引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同时能极大地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让学生将中西方石油地质学的精华...  相似文献   

4.
“石油构造分析”是石油和地质院校资源勘查工程(油气地质方向)和石油工程本科高年级的专业必修课。本文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系统性、连贯性、完整性、新颖性还不十分完善等主要问题,从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更新、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的主要方法与措施等两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石油地质专业“计算机地质制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谈课程中教学的切身体会,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教学环节改革进行探讨。认为谊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围绕专业化石油地质制图软件和油气田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授课。通过回顾先前所学石油地质基础知识,开展启发式教学、并增加上机实验课时比例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考核方式可通过提高平时上机成绩权重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石油行业数字化发展,各石油类高等院校开展了基于Petrel软件平台的“油气田开发地质”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实践,培养学生利用数字化软件平台进行地质研究、建立油气田地质模型的实践能力。结果表明,数字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数字化课程学习,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效率,掌握了数字化研究技能,可以很好地适应油田数字化发展对岗位技能的需求,有利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融入工作团队。“油气田开发地质”课程数字化教学对石油类高等院校教育现代化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石油地质专业英语的词汇教学做了探讨。专业词汇教学是保证专业英语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词汇教学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笔者在石油地质类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几种石油地质专业词汇教学的方法:引入构词法、形意法和对比法词汇教学;通过翻译进行词汇教学;结合上下文语境讲解词汇。  相似文献   

8.
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但是,从石油地质专业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方法来看,还存在着很多不利于应用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因素。笔者根据在澳大利亚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访问经历,结合国内的石油地质专业教育现状,从野外教学、课堂互动、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和校企联合培养等方面对石油地质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有益探讨,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动手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石油地质人才。  相似文献   

9.
从石油史书的解析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史书有关石油的4条记载为例,剖析了其中蕴涵的石油地质知识,指出这4条记载石油之最的史书中包含着“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把它应用于课堂教学时,能加深学生对抽象地质知识的理解,更容易把握该课程的整体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小班”教学改革为石油地质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结合石油地质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分析了大课堂授课中由于人数多导致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四种教学方法的尝试.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方法的适当运用能够有效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井场录井信息是钻井施工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数据,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井场录井信息传输技术是录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应用广泛。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难度的不断增大,对井场录井信息的定量化、及时性、全面性有了更高要求,井场录井信息传输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井场录井信息传输技术进行了论述,从石油地质专业对井场录井信息传输技术的需求角度出发,分析了国内外井场录井信息传输技术应用现状;结合国内外知名石油公司“一体化、标准化、系统化”的信息化建设理念,阐述了井场录井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一、“信息剧增”更应提倡“少而精” 沉积岩石学是石油地质勘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地质基础课。石油及天然气生成于沉积岩中,绝大部分也储集于沉积岩中,石油地质勘探人员要了解和掌握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储集以及在空间上和地质历史时间中的分布规律,应牢固地掌握沉积岩石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是石油高校提高地学专业教学效果和保证地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系统调研发现野外地质实习中缺乏石油地质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主导的实习教学方式、实习指导教师的野外实践教学能力亟需提高、学生野外地质实习积极性不高和野外地质实践教学考核欠科学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野外地质实践教学的质量,研究对于有关职能部门提高野外地质实践教学质量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国内外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石油地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情况和存在问题,在系统软件平台选型、实验室功能总结、标准化的石油地质分析检测数据库建设等方面,试图给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立石油地质类课程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是顺应工科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变革的要求。“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石油地质类工科专业课程,专业概念抽象、知识体系庞大,需要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从课程建设思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三个方面探讨了“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MOOC建设流程,认为课程需要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实施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提升石油地质学科的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发展简史,强调在石油地质专业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创新实践了地质工程专业"共基础、分方向"的培养模式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了高等石油地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加石油地质专业的课程资源与设计、教学方式、教育技术、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合理调配教学环节;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相结合;启用助教制,增强课外指导;转变考评方式,以考核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的方法来改进本科课程教学,加强石油地质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衣伟宏  张庆国 《文教资料》2014,(23):101-102
针对目前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东北石油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学位培养的实际情况,立足地质工程与石油行业注册地质师对接的特点,对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校企联合培养、双导师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实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法及建议。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基础、三个阶段。通过此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成为今后企业发展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X射线衍射仪在江苏油田石油地质、石油工程的应用以及对石油勘探和开发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石油钻井就是利用钻机设备及破岩工具破碎地层形成井筒的工艺过程,目的是进行地质评价、发现油气藏、开发油气藏。在此过程中,为了确保井壁的稳定、井下的安全,需对钻井液进行有效的处理,在处理钻井液时,加入粉末状的处理剂,产生钻井液处理剂粉尘;钻井设备设施在维修过程中,金属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烟尘;机械设备的运转,由于机械部件的高速撞击,产生高分贝的噪音。粉尘和噪音均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进行伤害,长期从事此种环境作业人员的身体将引起不良影响,如不采取积极可靠的预防措施,将严重危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笔者通过对石油钻井职业危害的现状进行认真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