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暑假中的一个下午,我兴冲冲地打开电脑,准备痛痛快快地大玩"热血江湖"的游戏。"咚"的一声,屏幕上跳出了一行字:"对不起,已经有人在玩。"真是扫兴!我生气地拍了一下桌子,骂道:"什么破电脑?怎么回事?"会不会是电脑出了故障呢?或是我的账号密码错了?我满怀希望地再次输入密码,可是连试了几次都不行。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激趣"方法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兴趣,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愉快地接近、积极地认识、主动地探讨的一种心理倾向.然而,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心理平衡是相当稳定的,很难产生心理倾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尽快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如何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倾向性?如何使他们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3.
高考这根独木桥如此现实地横在每个人的面前。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舒缓沉重的压力?如何挤进名校的大门?请看——  相似文献   

4.
甲:(双手作圆圈状,搭在眼前)咦?乙:你这是在干什么?甲:在看远处树上的知了呢!乙:那么远,你能看得见吗?甲:我不是正拿着望远镜在洞察吗?乙:这是洞察吗?这是窥视!甲:我说洞察没有错,你瞧。我不是正从望远镜上的两个洞洞里朝外看吗?乙:洞察的意思是透彻地观察了解。你用词不当。甲  相似文献   

5.
认识钱币是生活的必备技能,当学生上杂货店或是买衣服、玩具时,他们就会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得到使用金钱的经验。然而,在超市或速食店付钱时,学生真能了解硬币与钞票的价值吗?他们可以正确计算出所购买物品的总额吗?他们可以确定所找回的零钱正确吗?他们能货比三家地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吗?学生最常听到也最常问到的问题是:这东西多少钱?这价钱合理吗?我的钱够吗?有许多机会可以提供给学生真实地认识金钱的经验。例如:有些学校设有银行,学生有个人支票或存款账户,当他们成功地完成学校作业或表现优异时,便有钱赚,赚了钱便可存入自己的账户。…  相似文献   

6.
教材"三读"     
在教材解读时,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教材要反复地读"这一句话.开始我并不是完全理解,怎么说我也有十年的教学经验,难道还读不懂小学语文教材?有必要反复地读吗?而在几次解读教材后,我似乎才明白什么叫"解读教材",才摸索出解读教材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7.
严军贤 《江西教育》2022,(10):69-71
在整本书阅读成为学校的必修课程,尤其是整本书阅读被纳入评价体系后,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一线教师,比如整本书阅读需要完成相应的作业吗?如何评价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成效?以什么来证明学生的阅读力在潜移默化地提升?  相似文献   

8.
谈谈"宿命"     
你相信宿命吗?你相信人生从你降临的那刻起就注定你要走的路吗?或许,在莎士比亚的笔下,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我们永远被掌控在无形的束缚中——如手脚被绑上线的木偶。可我们为什么而生活?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不错,生活总是如此浓墨重彩地登场,突兀得让人乱了方寸。艳艳的红,生生的绿,再意犹未尽地挤兑出鹅黄的花蕊,一副令人惊叹的妩媚。而相信宿命的人,就像戴上了太阳墨镜,认定自己的人生永远就是这么度过了,于是他们,风平浪静、安安分分地走过人生,甚至没有抬头看一看路边的五彩缤纷。而…  相似文献   

9.
社会上流行的东西很多,流行的轿车、流行的房子、流行的广告……而女老师最关心的事则是流行的服饰。面对满街的流行色彩、流行款式,总觉得这件挺好,那件也爱不释手。如果这时我们不理智地控制自己,盲目地追求流行,那骨子里就失去了真我!于是清醒地认识到——并非所有的流行都适合于我!教育界也有许多的流行,如果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过分地追求流行,那么,到头来付出的时间、精力与成效反而成不了正比!于是开始冷静地思考:是否所有的流行都适合于我?我应该在流行中给自己一个怎样的定位?作为一名教师,到底拥有什么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才能…  相似文献   

10.
"小好问,你们在看什么呀?"一天,关主去投小好问借《百科全书》找点资料,看到小好问和小灵通、小粗心正头碰头地在一起看着什么。"在看《大战火星人》呢!"小好问头也不抬地回答。"《大战火星人》?是科幻小说吧?正好我也要找点有关火星的资料呢!"关主高兴极了。  相似文献   

11.
刹一提笔,竟如封冻般凝于笔尖——叙些什么? 又该从何叙起?忘记了有多久没有好好地提笔,只记得初中时一篇篇为了应试的命题作文,如潮地涌来, 排山倒海。我只会机械地思考机械地叙事,俨然忘了思想的精灵怎样在想象的空间畅游,如忘了怎样将自己如海的思泉倾注于笔下。由于疲乏,由于厌倦,  相似文献   

12.
一"妇"当关     
想要问咱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在哪里?咱会说不在天涯,也不是海角,就是近在咫尺的女生宿舍;想要问咱除了伊拉克、阿富汗,还有哪些地方不敢去?咱会说女生宿舍;要问我四年大学,校园哪里没去过?我也会悲愤地告诉你:女生宿舍!  相似文献   

13.
“第三地”(ThethirdPlace),这个舶来词的含义很简单,是人们日常除家庭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个经常光顾的地方。人们在这里进行的精神意义上的消费,可能远胜于单纯的物质消耗。你的生活里有没有第三地?你今天有没有去第三地?这样的问候正悄悄在城市里流行。第三地,它可以存在于真实,比如“星巴克”、“上岛咖啡”、红茶馆,也可以存在于虚拟,比如bbs、msn。社会学家认为,现代人更加注重自我意识,是“第三地”流行起来的最主要因素。与“第三地”相关联的是,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正涌现出一批新新人类———“多维族”。对于多维族们来说,生活可…  相似文献   

14.
试想,你的生活离得开传媒吗?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甚至大大小小的广告无处不在地影响着你的生活。那么,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领域吗?  相似文献   

15.
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地探索、运用知识呢?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老师到外地执教公开课《早发白帝城》。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他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向老师提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李白写了多少首诗?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李白这首诗是怎么来的?李白的酒量有多大?李白有儿子吗?李白死在什么地方?这首诗是李白什么时候写的,青年、中年还是晚年?江陵是什么地方?现在叫什么?请老师给我们谈谈古体诗都有哪些形式特点好吗?李白那个时期还有哪些诗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景德镇市的叶英问: 我在报纸上看到"人民币有望成为硬通货"这样的话。请问什么叫"硬通货"?是不是相应地还有"软通货"呢?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走着一条投入多、产出少的老路子.老师辛辛苦苦地批来改去,学生搜肠刮肚地写去写来,可到头来学生的作文依然是内容干瘪、感情贫乏、思想肤浅.为什么呢?--"无米下炊"就是一个重要原因.教师一直在抱怨学生不会积累、素材太少,却从未从自身找原因?是不是我们没有积极给学生创设一种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心境?是不是我们没有有意识地激起学生思考生活、表达生活的激情?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有米下炊",教师得起个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只有全神专注于某一问题,才能很好地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你在学习的时候能全神贯注吗?张小龙在心理咨询中告诉我说,他在读书时经常翻了好几页,却不知道书上说了些什么.上课时面朝着讲台,心思则一会儿飞到这,一会儿飞到那……等等.这些就是人们常说的"走神儿",心理学上叫作注意力不集中.那么怎样才能不"走神儿"呢?怎样才能专注于某一事物呢?  相似文献   

20.
江南在哪里?这似乎不是一个问题,越过长江,一路向南,岂不就是江南了?然而,事实是直到目前为止,学术界也没有达成一个关于江南范围的共识,这对于我们深入而全面地研究江南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