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语言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些口误和笔误的数据对比英汉口笔误的特点.并以此来探究英汉心理词典中储存状况;同时从认知实验的研究成果进一步阐释英语和汉语的储存结构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郝倩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3):106-106,108
人类语言的部分内容直到现在还是个迷。研究人员仍然在努力找寻人类听到、理解以及产出语言的谜底。口误或语误能够提供关于在大脑当中语言处理的有效线索。随着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增加以及对于儿童和动物语言使用的持续的关注,语误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以英语地域变体理论为依托,通过分析英语地域变体现象及特点,探讨以口音和方言为最终结合体的地域变体对英汉口译听辨理解过程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口音听辨适应性强化训练、非语言信息的掌握和译前准备对于提高英汉口译听辨能力和理解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口误现象类型、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误是英语、汉语等语言里常见的现象,它有多种表现,归纳起来主要有八种类型。分析口误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口误的策略,对于语言教学者及口译实践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试图研究第二语言话语错误.以部分中国大学生说英语时所犯的话语错误为例,对他们如何处理非母语的英语做一些探索性的试验.话语错误的定义很宽泛,本文只选取了广义口误现象进行讨论.通过对口误现象的分析,试图发现中国学生说英语时是否会发生英语为母语的说话人所产生的部分口误现象;语言生成机制对他们说英语时的影响,他们是否在说英语时受到母语的干扰.研究结果发现,被试者在说英语时的确会发生与英语为母语者同样的部分口误现象;口误现象被建议成为评判学生英语水平的标准之一,因为口误的产生与语言生成机制有着密切关系,越是接近英语母语者的口误,或许越能说明学生处理英语的水平比较高.通过本文的探索,得出了一些有事实依据的结论,希望能够为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形合与意合在英汉口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组织特点——形合和意合着手,对英汉口译实例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在英译汉时要采用意合法,汉译英时使用形合法,并揭示出英汉句法结构的对比研究对英汉口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喻爱华 《考试周刊》2011,(61):108-109
口误是言语失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际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分析了口误的基本类型,以及影响口误形成的各种因素.并尝试探讨口误在交际行为中所产生的言后效果.充分利用口误在交际中的积极因素以提高交际效率,减少误解。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试图通过有关背景知识的口译实验,探讨背景知识(即图式)对英汉口译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背景知识有助于提高口译成效;口译成效与英文语言水平相关,但语言水平的缺陷可以通过背景知识来弥补。  相似文献   

9.
人说话时的心理过程是复杂的,在这一复杂的心理过程中,如果某一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出现口误。口误包括浯音、语义、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错误。本文着重分析学前幼儿说普通话时常见的口误。 笔者认为,学前幼儿口误与先天遗传、发育器官是否完好,以及后天的环境影响,是否正确地学习发音方法等因素相关。三至七岁的学前幼儿虽然已有语言觉识,但并不一定能够正确发音,正确组词成句,掌握语法规则,对幼儿口误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语言教育。本文以语言学界权威理论为依据,考察分析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来分析央视主持人的口误。以央视主持人口误为例子,分析了口误的历史发展、口误的类型、口误产生的原因,以及用心理语言学视角来解释央视主持人的口误现象。口误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了解口误者的心理机制,为人们更好地理解言语产生提供了可供参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陈小凤 《闽江学院学报》2003,24(3):123-125,134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对英汉口语中比喻和委婉等修辞格进行对比。指出:社会习俗、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等引起英汉口语中这些修辞格用法的差异,以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信息的听辨是英汉口译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学生学习英汉口译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然而,大部分学生在信息听辨过程中会出现焦虑状态,从而影响到英汉口译产出的质量与效果。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对信息听辨中的焦虑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英汉口译听辨焦虑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生词汇量匮乏、无法正确分配注意力以及听力训练不足导致的。据此,本文提出通过督促学生积极扩大词汇量,引导学生加强脑力记忆能力、注重逻辑分析、帮助学生熟悉不同口音以及讲授相关语音知识这四个方面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在英汉口译听辨中的焦虑,以期提升学生英汉口译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已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信息处理能力、英汉口译能力的人员却不能取得连好的口译效果现象,提出了在实际的口译工作中,语用失误是影响口译效果的一个因素,可以通过提高交际语言知识、强化语言文化差异训练、增加委婉语气的使用,避免语用失误,以提高英语口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指出模糊语言是口译中需要经常面对的情况。从等效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对英汉口译中出现的模糊信息的语用功能及表达形式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语用模糊的若干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省略、补充等方法,可更恰当有效地在英汉口译中传递语用模糊信息。  相似文献   

15.
刘甜 《现代语文》2007,(3):11-13
1.引言 我们常常发现人们会无意问犯些可爱的错误,如:点菜时要"西红柿炒番茄"(西红柿炒鸡蛋/番茄炒鸡蛋),观架时说"坐虎观山斗"(坐山观虎斗)等,听来让人忍俊不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口误,又称"舌误"(slip of the tongue),其实口误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语言中.  相似文献   

16.
赵鸣 《现代语文》2014,(3):29-31
碑刻文献材料作为出土文献的大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碑刻文献历史久远,有着特殊的保存环境,是一种独特的文字语言现象,文本在整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误释、漏释、标点错误等。本文选取《中原文物》中的几篇碑志释文中的相关问题,择其要者,作出校正,补足缺失,进而使这批材料得以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17.
王小帆 《考试周刊》2014,(45):12-13
口误笑话是在言语交际中,因表达失误引发笑点的一种言语行为,是说话人对其试图表达的一种偏离。文章对日常话语中出现的口误笑话进行研究,从语言的音位层和符号序列层对其进行初步分类,并运用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解释这些"幽默"话语背后令人发笑的内在机制。希望通过观察、分析实际生活中语言的运用,探索语言的结构特征和使用特征,使人们能够更加完整、深入地理解自身言语行为,并进一步提高交际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以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来研究英汉口译,提出增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文化知识比重,以期培养双语文化思维模式,减弱文化干扰。  相似文献   

19.
口误是交际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造成口误的障碍因素很多,本文以Clark和Carroll等语言学家关于言语失误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NUAA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误现状进行调查,探索口误发生的某些规律,对造成口误出现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对如何避免口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语码转换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网络广告语言也出现了日常交际中常见的语码转换现象。本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以汉语为嵌入语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并运用语用学理据分析其出现的心理动机及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