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搞经济宣传,既要随时明确认识宣传什么,还要经常考虑怎样宣传。要解决“宣传什么”的问题,一方面要深入学习党的政策,体会政策的精神实质;另方面要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从丰富的群众实践当中寻找报道主题。“怎样宣传”,即怎样把经济宣传工作做得更好的问题。它同“宣传什么”既有某些联系,像:扩大报道面、题材的选择、取舍材料的角度,等等;同时,它又有其特定的内容,这是新闻  相似文献   

2.
如何把经济新闻写得既有指导性,又有可读性,是当前新闻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最近认真阅读了20家报纸的80条经济新闻,按“真、短、新、活、深”的标准,浅作分析。从报道内容来看,大部分报道是几种做法,几条经验,几个数字,而唯独缺少生动的新闻事实。从报道角度来看,这类报道一般是工作角度,如从领导角度提问题,从业务方面写总结等。从表现手法来看,这类经济报道绝大部分是观  相似文献   

3.
时下,经济新闻已经成为党报新闻的主角,说它占据半壁江山不为过分。那么作为党报记者,应该如何抓住地方经济亮点,把它写好写活,让经济新闻更耐看呢?从受众角度选用材料做好翻译很多读者关心经济报道,特别是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那些经济报道最受欢迎。因此,我们在采写经济报道时,要深入研究社会生活,研究受众,准确  相似文献   

4.
正经济报道要把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呈现给读者,就必须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以通俗、易懂、有趣、生动的形式来表现新闻。如何写好、写活经济报道,使经济新闻更具有可读性和吸引读者?这就要求必须加强经济新闻报道的策划,让经济报道形象化,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用形象语言包装,从生活的角度来着眼、入手,多些贴近性、指导性,少  相似文献   

5.
目前,相当多的经济报道内容大同小异,只是时间、地点、单位、产品名称不同而已。报道没有独特之处,不能引人入胜。而真正需要报道的经济工作和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方面的新闻没有得到充分的报道。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我们的记者、通讯员在采写经济报道时把经济新闻同经济工作混为一谈,不是站在新闻的位置上采写报道,好像是经济工作者在写工作总结。写的、编的不是经济新闻,而是经济工作或经济活动的过程。 如何使经济宣传为读者喜闻乐见,下面就经济  相似文献   

6.
“角度”,这是从摄影术语中借用过来的一个词。摄影家为了突出拍摄的事物使之趋于完美,让人们在欣赏时有深刻印象,要选角度。摄影如此,写新闻也应如此。新闻角度就是指新闻报道的立意之处和构思的出发点。也就是通过一个最佳的方面来表述,把新闻写活写透,取得最佳宣传效果。但是,我们不少同志还不善于选择最佳报道角度,主要表现在:一是只习惯从领导角度写,不善于展现广大群众的实践活动;二是只  相似文献   

7.
怎样才算把报道写好了?起码要具备新、短、深这三个特点。不但一般的新闻如此,经济报道当然也是如此。 我这里从新闻的角度着重讲一讲“深”的问题。 要想深,我体会,有这样的几个办法: 第一种办法,要有新的概括。  相似文献   

8.
地方传媒经济宣传的任务地方新闻传媒的经济宣传报道,其任务是围绕党委、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阶段性重点工作,从宏观部署到具体运作,从报道数量到版面与时段安排,全方位提升经济报道的导向性、全局性,在时间、空间上保持经济宣传的连续性和延伸性。坚持正确导向。首先是新闻舆论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跑题,不跑调,不搞噪音,唱响主旋律。宣传部门、新闻单位和所有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在思想上、实践中把经济宣传放在新闻宣传的突出位置,认真筹划、扎实开展。其次是新闻舆论对经济工作必须具有指导性。一…  相似文献   

9.
从总体上讲,现在的经济新闻存在着呆板、肤浅等问题,具体地说,有“四多四少”:唱四季歌的报道多,研究经济规律的报道少;就事论事的报道多,有深度有见解的报道少;公式化的报道多,新鲜活泼的报道少;从领导和丁作角度报道多,从群众和生活角度报道少。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是我们长期以来只强调经济报道的指导性,而忽视了经济报道的可读性。这样,使本来就不容易写好写活的经济新闻,愈来愈陷入呆板、沉闷的境地;而且人们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似乎经济报道的任务和功能就是“传达上级有关经济工作指示”和“图解经济政策”、“通报生产进度”。如何从内容和形式上改革经济新闻,把指导性与  相似文献   

10.
任哲峰 《青年记者》2010,(18):54-54
报道内容:紧扣时代脉搏,服务地方经济 电视经济新闻要想抢夺眼球,就要紧紧抓住时代脉搏,要从观众关心的角度写新闻。要善于捕捉经济发展中刚刚萌芽的社会苗头,善于捕捉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的社会现象,善于捕捉经济工作中大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加强新闻的服务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报道内容:紧扣时代脉搏,服务地方经济 电视经济新闻要想抢夺眼球,就要紧紧抓住时代脉搏,要从观众关心的角度写新闻.要善于捕捉经济发展中刚刚萌芽的社会苗头,善于捕捉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的社会现象,善于捕捉经济工作中大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加强新闻的服务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闻因其专业性、工作性、业务性、技术性,而呆板不活。如何把经济新闻写活呢?笔者从实践中探索出活化经济新闻的五大方略,通过人物化、故事化、生活化、具象化、通俗化来报道经济事件,介绍经济动态,扫描经济现象,解读经济政策,宣传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3.
新闻文摘     
当前新闻改革要抓好十件事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在中央部委产业经济报工诈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当前新闻改革要抓好十件事:一、改进领导人活动和会议报道,对这方面重点新闻要报道好,一般的要少报或不报;二、改进典型报道,围绕典型宣传,增强感召力;三、进一步加强热点问题的引导;四、加大舆论监督;五、大力增加报纸的信息量;六、新闻报道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联系实际;七、努力把文章写短写实,减少长文章;八、扩大报道面,丰富报道内容;九、搞出有自己特色的专栏、言论、栏目;十、改革内部管理。公有制实现形式是指生产资料的公…  相似文献   

14.
经济报道是新闻媒体宣传中占很大份量的报道内容。记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闻宣传的主管部门曾把经济报道的数量作为检验考核新闻单位宣传工作的重要指标,一般都要求经济报道要占全部宣传报道的65%以上。足见当时对经济报道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前,新闻媒介都把经济报道摆在重要位置,突出宣传,但是,经济报道的主题“浅、散”,力度不够是普遍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练好经济报道的“硬功”, 这个“硬功”,就是指编辑记者强化经济意识,熟悉经济工作,了解经济建设的基本知识和一般规律,提高捕捉经济新闻的能力,采写出“外行看得懂,内行不觉浅”的高质量的经济新闻稿件。练好经济宣传的“硬功”,进入“角色”是首要的。经济建设是长期任务。经济报道作为新闻宣传的一个主要内容也非一日之计,这就迫切要求编辑记者从思想上对加强经济宣传要有充分的认识,把自己置身于经济建设的洪流中。现在新闻界有一种现象,有  相似文献   

16.
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过多过长、而又忽视实际内容和新闻价值、影响宣传效果的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央和地方各级主流媒体的一个难题。本从新闻传播规律和宣传规律入手深入分析当前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揭示以新闻价值为核心彻底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从两方面提出改进时策:一是党政领导从自身做起,清除“官本位”的观念,不再把新闻报道的多少、位置、频率与自己的地位、政绩挂钩;二是新闻媒体要自觉提高报道水平,实现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有机结合,运用新闻传播规律更好地完成党的宣传工作,从而达到新闻传播的最佳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7.
唐永忠 《新闻窗》2006,(4):22-22
如何把经济报道写好、写活,使经济新闻更具可读性和亲和力?许多成功的新闻实践表明,让经济报道形象化表现,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用形象语言包装,从生活的角度来着眼、来入手,用“贴近性”代替“指导性”,用“新鲜性”代替“理论性”,加强经济报道的生活气息和现场真实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新闻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报道课题。那么,我们的报道怎样才能写活,让读者、听众喜闻乐见呢? 笔者认为,经济新闻要写活,关键要着眼于人,要从人的角度人手,写出这件事和人们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一提经济新闻,一些人总把它与“枯燥”划等号。其实经济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经济报道的枯燥是因为报道没有着眼于经济生活的主体——人。1992年,美国《费城问询报》一组题为《美国,哪儿出毛病了?》的经济报道刊出后,读者纷纷要求重印,报社重印37.5万份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闻的专业性、工作指导性与其可读性,历来是一对矛盾。以往,我们的经济 新闻大都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报道上,围绕着生产计划的制订、实施和完成,凡与此有 关的会议等,很难反映出事物的本质,不鲜,不活,不吸引人。现在,市场经济热切呼唤 经济新闻加速改革,期望经济新闻更多更好地传播经济信息,充分发挥鼓动,激励和 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如何达到上述目的,我们以为,写经济新闻应该面向市场,既要 注意到宣传功能,又要注意到服务功能;应该面向群众,既要写事写人,更要写思想;  相似文献   

20.
经济报道如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是新闻界在新闻改革中正在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全国农业报道研讨班的热门话题。学员们认为,现在的经济报道面还太窄,往往是经济工作、经济领导或经济政策的报道,往往是政策加例子,或用例子解释政策,这样的报道很难使群众把它看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拓展报道思路和报道面。为此,需要改进和加强的主要方面有: 一、信息经济新闻。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我们,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新闻媒介应该提供大量的简单明了的商品信息。这种信息经济新闻要注重可信性、可用性。在国外,人们把这类新闻称为“可供你使用的新闻”。目前,在我们的报面上这类新闻不但量少,而且提供的信息还存在可操作性差的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继续探索新路子。地方报纸尤其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新闻报道。二、社会经济新闻。这是从社会新闻和经济新闻交叉结合的角度采写的新闻。它透过社会现象看经济,透过经济现象看社会,抓二者的结合部。《人民日报》曾就一位女厂长被厂里一位工人杀害的刑事案件,透视经济改革的深层问题。《科技日报》曾就一位科技人员承包企业的奖金问题,透视社会各种人对经济改革的心态。这类新闻的采写和编辑,给我们提出了思维方式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要善于举一反三。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此,才能出新,才能有新的立意和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