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教学“抹”字谈语感训练南京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班于斌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强烈敏锐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培养语感,有利于体现语文课的特点,发挥课文的感染作用,提高学生阅读的理解力。在教学《鸬鹚》一文时...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语感?叶圣陶先生说:“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语言文字的能力.”简而言之.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受和正确丰富的理解力。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瑾 《文教资料》2010,(27):48-49
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感知判断.也就是对作品的语言文字敏锐而丰富的感知和正确丰富的理解力。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语感在朗读中表现为对语言符号的感受深度和运用有声语言表达的能力,朗读教学就要在理解和表达方面培养学生获取对语言文字敏锐的语感能力。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展晕生的思维.而且可以陶冶举生的情操。  相似文献   

4.
语感,即语言感受力,它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它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吕叔湘语)那么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呢?多年从教经历,使我深刻认识到:以读为本,在读中培养语感,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如何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5.
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一篇文章写得通不通,好不好。只要自己读两三遍,就可知是否“上口”、“顺耳”,即可发现哪些地方“畅达”或“拗口”,哪些地方用词精妙或有语病,哪些地方要润色或删改。我和学生尝试了跟着语感走,来修改文章,既有趣又轻松。  相似文献   

6.
何谓语感?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那么,怎样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语感训练和积累呢?  相似文献   

7.
李国华 《学周刊C版》2011,(3):113-113
语感是由语言文字而产生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识过程,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受.语感能力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人的想象力、理解力、思维能力的综合反映.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和感觉.  相似文献   

8.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悟力,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理解力,也是一种以直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语言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夏丐尊先生更是明确强调:“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发展学生的认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它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可通过下列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语感体现了一个人的语言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租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租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吕叔湘先生指出:  相似文献   

10.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感受力——即对文字的敏锐感受,既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达力。也可以说它是语言隐含信息的一种直觉。语感敏锐者,在写作时,能以丰富的语言,恰到好处地传递思想信息。同理,  相似文献   

11.
语感就是语言感受力,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敏锐、丰富的语言感悟能力,是对特定语境中的语言直接迅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它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也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不仅能迅速捕捉信息,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读出文外之韵,得到的不是抽象的声音刺激或文字符号,而是对语言文字信息的真切而具体的感受。语感敏锐者,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文字,恰到好处地传递思维信息。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相似文献   

12.
朱健 《学周刊C版》2011,(6):40-41
语感既是对语言文字丰富的理解力.也是对现实生活的生动表现力。学生对语言感受的深度、广度、美度、敏度各不相同,语感敏锐者能准确地听出弦外之音,读出文外之韵,能生动地传递思维信息,表达丰富情感。  相似文献   

13.
语感,即语言感受力。它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信息,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读出文外之韵,得到的不是抽象的声音刺激或文字符号,  相似文献   

14.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训练是感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因此,我认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感能力,不仅要在阅读中加强训练,在作文教学中也要加强语感的训练。”下面谈一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加强语感训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是人们对反映客观事物的语言文学的一种心理反映。它侧重于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语感敏锐的人能从所读的语言文字中产生深切的感受。这种感受表现为形象的浮现,感情的反响,思维的活跃。一、敏锐的语感有助于准确把握教材。要上好语文课,首先要准确地把握教材。功在课前,才能利在课上。敏锐的语感有助于教师准确又迅速地在备课过程中,唤起自己一系列记忆表象和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要重视语感训练青岛市上海路小学曹君一、对阅读教学中语感训练的认识什么是语感?它是由感受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过程,是一种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感知,所形成的对语言材料特有的、近乎直觉的敏锐的感受能力。语文教学中被称之为“语感”的对...  相似文献   

17.
假设导读法研究(五)——“假设”与语感训练○黄桂林朱鸣语感,是由语言文字而产生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识过程,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受。语感能力就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是人的想象力、理解力、思维力的综合反映。叶老说过:“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的...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出要“重视语感的培养”。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是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种基本能力,是评定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时语感又因“感受”的差异,难以通过量化来评价,我在课堂教学中把诵读、倾听、积蓄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的途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语感是指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夏丐尊最早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他在《我在图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一文中说:在语感敏锐的人心里,“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诗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敏锐感受力,是读者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合到语言文字上去的结果。敏锐的语感既是一个人语文程度和心理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学好语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敏锐的感受力。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我们要从词入手紧紧抓住词语引领学生认真地阅读,积极地思考,仔细地推敲.反复地揣摩,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自我阅读感悟的能力.我们觉得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