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高度概括了欧内斯特·帕斯卡雷拉和帕特里克·特伦兹尼基于美国1967—2003年间发表的5000余篇研究文献所做的两卷综述中的发现和结论.本文的重点并非某些特定的研究发现,而是着眼于大学生丰富的在校就读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对学生学习及其学业成就带来的诸多影响.在概述关于学生所接受的教学课程、课堂经历、社团活动以及其他课外经历的影响效应的实证性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大学生的有效教育经历所具有的六大特征,这些特征既可理解为有效教育经历所共有的前提条件及内在动力,也是优质教育的标志.最后结合相关研究发现和六大特征的学术、实践、政策性涵义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国外对提高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才具有创造精神的理念,通过借鉴国外培养批判性思维研究成果,得出影响大学生批判性思维主要有三个因素: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课外经历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学术经历满意度是体现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南京大学和首尔大学的调研发现,总体来看,南京大学本科生在通识课程的学习满意度上相对较差,而在专业课程的学习满意度上相对较好,这与中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改革尚在探索阶段且实施时间不长不无关系。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发现,对中韩两国的研究型大学而言,学术投入直接影响了学术经历满意度,交往投入通过与学术投入产生关联来间接影响学术经历满意度,但两种投入对学术经历满意度的影响,很可能是基于表层学习及基本课业学习上的投入所产生的影响,这一结论需要后续研究的进一步证实。基于这一结论,未来一要重视学生满意度的调查和研究,二要着力推进通识课程改革,三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目前在外的工程类留学生、有过对外交流经历的大学工科生,以及从未有过留学经历的大学工科生为研究对象,根据295份有效问卷以及与部分学生的访谈记录,以定量研究为主,分析外国留学经历与大学工科生创造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有过对外交流经历的大学工科生创造力水平最高,外国留学经历对大学工科生创造力产生正面影响。此外,在本研究测评学习经历的各项因子中,课外活动对创造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对于长期在外留学的工程类学生来说,跨文化适应情况对创造力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西部十省份的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实习经历对其就业期望的影响状况。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在性别和家庭城乡背景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的实习经历会对他们的未来工资收入预期来带一定影响,会明显地影响他们对不同就业部门的选择;理科和工科学生在大学期间有过实习经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他们对未来工资收入的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则会增加文科学生对未来工资收入的预期;文科和工科学生在大学期间有过实习经历会明显地倾向于选择到国有部门就业,而对理科学生的影响则不具有显著性;大学生对未来工资收入的预期明显地影响着他们对就业部门的选择,收入预期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国有部门,且对文理工科学生的影响都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大学生最为典型的认知性功能之一,是其应该具备的思维元素和社会生存之道,同时也是今天民主社会必需的一项政治素质。要让学生在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形成并保持文化自觉的习惯,并对其它文化有批判扬弃的信心和能力,就应该在大学教学中强调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大学教学充满批判性的理性色彩,充满思想的张力和思维的冲击,让大学成为一个讲究学术自由、独立思考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与大学经历"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北美高等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主题。以美国著名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协会EDUCAUSE在2004-2010年间"大学生与信息技术"的系列研究报告为基础,对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研究发现,虽然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大学生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对于绝大部分全日制大学生而言,信息技术在其学术经历中的应用仍停留在便利性和管理功能层面,并没有对改进学习、参与和交互产生深层次的影响;他们支持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适当"应用;他们的信息技术技能并没有像自身所评估的那样强大;他们中只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符合"网络世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大学德育应重视大学生学术道德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术腐败是学术人学术道德素质败坏的一种表现,根治学术腐败,必须提高学术人的学术道德素质,针对我国大学德育长期忽视大学生学术道德素质的现实,章提出,大学德育应重视大学生学术道德素质的培养,对学术道德素质的内涵,培养大学生学术道德素质的必要性及其主要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数学活动经验是“四基”之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注重“以生为本”的原则,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动手操作与理性思维中积累起感性经验和理性经验,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和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翻译工作者,站在思维的视角,针对大学英语教育,让大学生获得对英语的一点理性认知,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课程学习经历对能力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对“双一流”建设高校、高水平大学、普通本科院校三类公办高校大学生课程学习经历、能力发展及二者作用关系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群组路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课程学习经历感知、能力发展感知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课程学习经历对能力发展影响的院校差异主要集中在课程学习过程环节。为促进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能力发展,应针对性开展大学生课程学习经历评估、构建学习者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学业辅导体系、促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深度融合以及强化教师经验价值观针对性引导和数据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12.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整群随机抽取了江西省3所一般本科院校有“留守经历”大一年级学生432人,并以461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wr,Q)和自编基本信息问卷调查和探讨“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的人格特质的影响。调查显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比对照组大学生更孤独、内向、情感更冷漠;有“留守经历”男生比女生更为内向和孤僻;老一辈监护方式对学生影响最大,单亲监护方式容易使学生出现问题,母亲一方外出打工比父亲一方外出打工对学生的人格影响更大;父母与孩子团聚频次越少,对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越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初中阶段开始留守生活对学生的人格影响最深远。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经历是其大学就读经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大学生信息技术经历的现状及其对学业结果的促进效果,是探究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路径。通过对中国南京大学和韩国首尔大学的问卷调查,课题组发现,南京大学样本的信息技术经历的性别差异、家庭背景差异、生源地差异、年级差异、学科差异等都非常显著,首尔大学样本除了在年级和学科等因素上存在个别指标(即信息技术使用状况)的差异之外,在其他所有背景因素上都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回归分析则表明,中韩本科生的“信息技术使用状况”和“信息技术使用的积极意向”都会对各种学术性学习结果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信息技术使用的消极意向”均不会对各种学术性学习结果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定量分析和定性访谈的基础上,课题组认为,关注对弱势群体学生的信息技术使用经历、意向和能力的支持和帮助;关注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改革刚性的教学评价制度,发挥信息技术真正支持教学的潜力;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特别是学术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交流能力)纳入到培养目标和考评体系中来等四个方面,是改进本科生信息技术经历、提升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4.
学术发展是大学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本研究利用以往的文献和调查数据,从人的发展的视角,分析讨论了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这一特殊人生经历是如何影响和作用于中国大学教师的学术发展。本研究借助并扩展了布迪厄的资本理论,从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政治资本、印象资本等方面探讨了出国留学对大学教师学术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经历是其大学就读经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大学生信息技术经历的现状及其对学业结果的促进效果,是探究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路径。通过对中国南京大学和韩国首尔大学的问卷调查,课题组发现,南京大学样本的信息技术经历的性别差异、家庭背景差异、生源地差异、年级差异、学科差异等都非常显著,首尔大学样本除了在年级和学科等因素上存在个别指标(即信息技术使用状况)的差异之外,在其他所有背景因素上都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回归分析则表明,中韩本科生的"信息技术使用状况"和"信息技术使用的积极意向"都会对各种学术性学习结果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信息技术使用的消极意向"均不会对各种学术性学习结果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定量分析和定性访谈的基础上,课题组认为,关注对弱势群体学生的信息技术使用经历、意向和能力的支持和帮助;关注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改革刚性的教学评价制度,发挥信息技术真正支持教学的潜力;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特别是学术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交流能力)纳入到培养目标和考评体系中来等四个方面,是改进本科生信息技术经历、提升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建设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科技竞争力成为各国的核心竞争力。科技的竞争即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因此,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当前的高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东南大学有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两次捧杯的经验,本研究以其为例,剖析目前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2012年对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学习经历的调查数据,对大学生学习经历的具体内容进行建构,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学术参与水平较高;智慧能力发展状态较好,对自身的教育经历比较满意;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和校园氛围较好;大学生学习经历的三个构成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价值中立思想作为马克斯·韦伯的代表性理念,其演变经历了时代和知识发展的锤炼。其中,价值中立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思维上的定位和方法上的逻辑,同时也为大学、政府、社会提供了共同的理性对话平台。寻求价值中立对学术自由的启示,向真理回归是大学和学者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9.
大学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管理工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习生活和课外生活三个方面,就新时期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为一项教师指导的,利用课外业余时间开展的一项科技学术活动,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本文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内涵及当前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进行分析,对如何发挥课外科技活动在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作用进行详细阐述。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促进高校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提供几点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