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人们在谈论“人的价值”时所暴露的糊涂认识或错误倾向,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以下所引胡乔木同志的话皆出此文,不另注)一文中指出:“不能离开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离开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劳动,离开个人同他人、同集体、同阶级、同社会的关系,来抽象地、弧立地谈论‘人的价值’。”这也就是说,应该坚持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看待人的价值,把人的价值观牢固地奠之在科学史观的基础之上。这对于当前在  相似文献   

2.
如何评价“五四”时期鲁迅的思想,这是一个早有定评的问题,那就是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毛主席指出:“在中国文化战线或思想战线上,‘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构成了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五四’以后则不然。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3.
政治是什么?政治这个概念的含义是怎样的?以往流行的对“政治”概念所作的解释和所下的定义是否准确?我认为在当前大有作一番探讨之必要。建国以来,长期流行的对“政治”的解释就是:政治——阶级斗争。例如有的书中说:“在阶级社会里,政治决不是简单的对于‘事’的管理,而是对于‘人’的统治,是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是阶级对阶级的统治关系”。或说:“在有阶级的社会里,‘政治就是各阶级之  相似文献   

4.
<正>诗歌评论家吴思敬教授在《要打中读者的灵魂》一文中说:"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思想、不同个性的人会对同一首诗产生共鸣,就说明了在他们身上存在着某种相同的‘频率’,这相同的‘频率’主要的就是人性——尽管人性在阶级社会中‘异化’为阶级性,但不同阶级间依然存在着共同的人性。"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正是因为表现了这种共同的人性,所以愈久弥香,而其中充溢的人性之美和潜藏的人性之悲则是《边城》独特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探索新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遵循自身的教书育人的规律,才能具有实效性。本文探讨了“以知识教育为依托实现科学价值观教育”、“以能力培养促进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德育各环节相互配合、补充和促进的系统运作”、“‘两个课堂’和‘两个队伍’相结合”、“教书育人过程中德育主客体交替与互动”、“鼓励个人多样性价值取向与坚持主导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等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董继斌同志在《经济研究》1986年第1期发表的《关于“价值序列”的几点异议》一文,对该杂志1985年第1期上发表的万解秋同志的文章——《价值、理论价格序列问题初探》提出商榷(以下简称董文和万文),从理论和逻辑上对万文中所提出的“具体劳动时间概念”以及价值序列的层次关系,阐述了自己的不同见解。读后深受启发。我同意董文所作出的“‘具体劳动时间’这一概念是错误的”和“关于‘具体劳动时间(经过社会抽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的归结,……其命题及序列构成  相似文献   

7.
著名哲学家李德顺先生在他的著作《生命的价值》里,对人的价值从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作了精辟的论述:“如果一个人,或一个人群共同体,他所提供的价值是满足他自己需要,那么这种价值就是他的‘为我’价值。‘为我’是指自己既是价值客体,又是价值主体的情况。这种类型的价值,叫做‘人的自我价值”’。“如果一个人,或一个人群共同体,他所提供的价值是满足自己以外的他人和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的嬗变,学生的社会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呈现了多元化、现实化和交融化趋势。尤其是渐谙世事,思想逐步走向成熟的中学生更是明显地表现出这种变化。 在社会价值观上.学生的经济意识增强而政治意识减弱,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比较关心,对政治生活比较谈漠。 在人生价值观上,多数学生选择“公私兼顾”。“奉献与索取并重”的价值取向。正如一些论者所指出的,“这种‘公私兼顾’、’奉献与索取并重’的人生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追求个人幸福、满足个人需求,实现自我价值为出发点的…  相似文献   

9.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一篇文章中具体指的是什么,不同文章的目标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语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三维目标的梯次细化及其分解”是其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 :“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是提供知识 ,而且是予学生以教育。”离开了“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 ,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因此 ,教《摆渡》一文 ,我围绕“人们对最宝贵的东西的不同观点和态度 ;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感悟‘摆渡’和‘彼岸’在文中的含义变化 ,领悟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这一教学目标 ,把人文精神灌注到整个教学的过程中 ,让学生不拘泥于篇章词句 ,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深入理解作者对社会、人生、文学的概括和思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 ,提高思想认识 ,陶冶道德情操 ,培养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政治·经济·哲学生产目的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张鸿酞(1·12)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几个问题 ”“’‘’‘’‘”’“””‘’二‘··……:……邓永庆(1·16)再论“具体—抽象—具体”的方法 ‘”’.’‘”””’‘’‘’.”‘·‘·········……伍雄武(1·22)对斯大林关于生产关系定义的意见…杨文(2·10)坚持实践标准发扬党的学风···……陆哲(2·15)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规律问题……杜一(3·18)谈对立面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  相似文献   

12.
“利益”一词是日常话语,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利益问题就一直是人类社会的焦点问题。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可见,利益成为了人类社会活动相互联系的纽带,是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社会构成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本文所论“社会构成”,专指阶级、阶层、层界及其社会组织。社会由单个的人集合而成,但这种集合绝非一盘散沙式的堆积。“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这种社会联系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被称作“群”。在社会生活中,单个人因为血缘、地缘、业缘、情缘等各种关系结合成“群”。从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和社会经济地位划分,有不同的阶级、阶层;从职业分工、收入源泉、文化素养、教育程度、思想信仰等方面划分,有不同的层界。阶级、阶层、层界,均为理论抽象的概念,在现实社会系统的运作中,我们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只是代表这些阶级、阶层、层界利益和愿望的各类社会组织的活动。我们把阶级、阶层、层界及其组织,称为“社会构成”。  相似文献   

14.
具体和抽象     
《辽宁教育》2009,(1):126-126
小华在写作文,他有个问题搞不懂,便问当老师的妈妈:“妈妈!什么叫‘具体’,什么叫‘抽象’? ”妈妈说:“‘具体’就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抽象’就是看不见的、摸不到的……”  相似文献   

15.
我该知道的 《兼爱》有上、中、下三篇,均阐述“天下兼相爱则治”的道理。这里选录其上篇。墨子的“兼爱”,主张爱无差等(对一切人同样的爱),与儒家的“仁”和“推恩”思想(即爱是由近及远,由亲即疏的爱)相对立。但墨家的这种兼爱,是离开阶级内容的抽象的爱,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一) 刘少奇同志在其“人的阶级性”一文中说: “在阶级社会中,一切的人们是作为阶级的人而存在的”。阶级社会没有超阶级的个人,个人的思想行动又是阶级利益的表现,因此我们不可能离开阶级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可能离开思想行动来空谈历史人物。但是个人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经济地位的消长或别的关系,他的阶级成份是可能转化的,现实社会如此,历史人物所处的社会也如此,当然有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巨大区别。因此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必须掌握这个客  相似文献   

17.
高中二册一、《土地》中说“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一片片土地象带上了镣铐似的”这里的“镣铐”指代什么? 二、“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拿来主义》) 1.这句话中“抛来”与“抛给”有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都重视“实践”,但二者在历史渊源、具体涵义、价值与阶级关怀等方面都有显著不同.维特根斯坦的“实践”无法“走出语言的迷宫”、“治愈哲学‘疾病’”,更不可能成为摧毁现存不合理社会制度的炸药.而马克思通过“实践”解构与超越了传统哲学.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大学方华教授主审,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姜全吉先生编的《逻辑》一书,在论及概念的全同关系时,有这么一段话:“全同关系的概念与同一概念不同。全同概念是两个概念,同一概念则是一个概念,是‘同物异名’,即不同的语词表达同一个概念的现象。如‘土豆’和‘马铃薯’是同物异名,而不是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姜先生认为“土豆”和“马铃薯”不是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而是用不同语词表达的同一个概念,其理由是“土豆”和“马铃薯”是同物异名。由此可见,姜先生是把同物异名的概念看成是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同一个概念的,同物异名的概念间的关系不是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作为一个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形象,贾宝玉已经广为人知了.近年来,有人提出新观点:“贾宝玉并不是什么‘叛逆者’,而是一个‘多余人’.然而,我认为,贾宝玉既够不上“叛逆者”称号,也还没达到“多余人”的水准,他就是他,一个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有较大逆反心理的青年贵族知识分子.他的志趣、言行,都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