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改进室内建筑温度与体感舒适度关系判断模型,该模型可描述不同室内建筑温度下人体对室内建筑环境的冷热感觉和变化规律,依据室内建筑温度的变化,按照风、太阳辐射、湿度等因素分析体感温度的变化,计算出室内环境下体感温度。将体感温度作为室内建筑人体舒适度的关键干扰因子,获取室内建筑中人体舒适度指数判断函数,按照不同室内建筑气温的波动,得到室内建筑体感舒适度等级规范,实现对室内建筑温度同体感舒适度关系的判断。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模型是一种高效实用的室内建筑温度与体感舒适度关系判断模型,具有较高的判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正>在寒冷的季节,人们在迎风行走时会发现,耳朵、鼻子在寒风中感觉冷,但眼睛却不感觉冷,只是不少人会出现迎风流泪的症状。眼睛为什么不怕冷呢?人的眼睛是由眼球、眼结膜和眼睑皮肤组成的,眼球的角膜、巩膜和体内器官的表面一样,根本没有冷热感受器,而结膜和眼睑皮肤上的冷点和热点也很少,所以,当外界温度变化时,没有什么感受器向大脑报告,眼睛对冷热变化的感受就极为迟钝。当然,眼睛之所以不怕冷,还因为眼睑不断开合、眼球不断转动能产生丰富的热量,即使数九寒天,眼球表面的温度也都在10℃以上。眼睛既然不怕冷,那为什么冷风拂面会使人流泪呢?这  相似文献   

3.
从字面上看,台风的主要气象要素是狂风;就内容论,低气压才是台风的“精华”所在。在台风袭击时,这两种要素对人体健康又有怎样的负面影响呢?科学家发现,大风呼啸时,风力的声音会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从而使人产生包括恐惧在内的一些心理障碍。台风影响时,伴随着天气变化,气温也会大幅下降。而科学实验证实,当空气温度低于20℃时,风力每增加2级,就相当于气温下降5~6℃也就是通常说的“感觉温度”)。所以,每逢台风来临时,风速骤增,气温突降,而“感觉温度”下降得就更厉害了,人体的寒冷感觉会突增(此时,人们并无增添衣服的习惯和欲望),…  相似文献   

4.
《发明与创新》2020,(1):14-15
冬日的一天早晨,张阿姨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心想:今天的温度和昨天差不多,为什么今天感觉这么冷?是心理作用吗?当然不是,即使温度计显示的气温一样,但人们的感受会随季节、天气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风能吹走人体热量同样是20℃,在春天一个无风的下午,人会感觉暖和;而在夏天一个微风吹拂的傍晚,人也许会觉得有点凉意。我们对环境温度的感受和人体与环境的热量交换密切相关。人体通过新陈代谢把食物转化成热量来产生体温。  相似文献   

5.
<正>影响人体热舒适(人对周围热环境所作的主观满意度评价)感觉的因素有: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速、平均辐射温度和心理因素等。夏天,当温度保持在20℃~24℃、相对湿度处于45%~65%、气流速度小于0.3米/秒时,人会觉得比较舒适。虽然电扇吹的风跟自然风都是空气流动,但电扇是将室内空气搅动形成的风,带走人体热量,在室内循环反而会导致室内温度上升;而自然风通常是由别处较凉的空气流来补  相似文献   

6.
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用相关的物理量来表达一个事物的性质.例如,我们用频率来表示声音的高低、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用尺度来表示物体的长短、用电做的功来表示用电量的多少,等等。这里温度是衡量一个物体冷热的标尺,是物体的重要物理量。  相似文献   

7.
1960-2014年北京户外感知温度变化特征及其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本文分析了北京1960-2014年户外感知温度变化特征,并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驱动UTCI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时段内,北京年均人体感知温度为9.2℃,人体整体感觉为舒适,并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变化速率为0.52℃/10a;②在年际变化上,全年UTCI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1960-1970年持续下降期,1971-1990年持续上升期,1991-2014年平稳波动期;③在季节变化上,春季和秋季人体感觉为舒适,夏季为中度热胁迫,冬季为中度冷胁迫,且以春冬增幅最为显著;④在等级变化上,极端冷胁迫日数在减少,中度冷胁迫和热胁迫日数在增加,人体感觉整体趋于热不舒适;⑤在影响因素上,北京UTCI变化对气温最为敏感,其次是风速,但是不同季节中气候因子组合存在差异,不同气候因子在不同季节贡献量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冷和热     
一冷热和温度我们大家都知道:火是热的,冰是冷的。为什么?我们说火能烫手,冰能冻手。这种用手的感觉来判断一个东西冷热的方法是人们最初学会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是太粗略和不可靠的。第一,凡是烫手的东西,虽然都很热,但是并不一样热,而是手所不能分辨出来的。譬如火和开水(沸水)都烫手,但是火能烧软了铁甚至能烧化(熔)了铁,开水便不能,可见火比开水热得多。第二,手的感觉冷热和手当时的情况有关系,譬如我们拿了三盆水来,第一盆是冷水,第二盆是温水,第三盆是热水,如若你先把左手放在冷水里,把右手放在热水里;等几分钟后,同时把两手移到温水里,那时你的左手便感到水是热的,右手便感  相似文献   

9.
夏季最显著的天气特征是气温高,人们常常特别关注高温天气对健康的影响,殊不知,高湿度、低气压、热风、雷雨等"坏天气"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很大。高温高湿天气众所周知,当环境温度较高时,人体就要借汗液的蒸发来排出热量。此时,空气湿度显得特别重要。当空气湿度较高时,汗液蒸发速度减慢,人就有一种黏糊糊的感觉,很不舒服。如果  相似文献   

10.
前段时间,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徐春明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数字技术支持下的科学课《冷热和温度》,颇受启发,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1.
在不考虑风和湿度等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人们根据温度高低决定出的冷热标准如下:  相似文献   

12.
普通所說的冷不冷,都是指人体冷暖的感觉說的。这种冷暖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气溫的高低、湿度的大小、風力的强弱以及輻射热量得失的多少;而主观条件主要是人体的健康程度以及兩个作比較的感觉时間上的長短。气溫愈比体溫低,人体的輻射放热作用愈強;空气中的湿度愈小,皮膚上蒸發耗热作用愈强;風力愈大,体热失去的愈多;这些都能够增加人体寒冷的感觉。一  相似文献   

13.
《金秋科苑》2014,(3):60-61
季节交替时气温的冷热变化,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诱发焦虑、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等多种心理疾病,须及时调适心理。特别是一些心理易感人群,更要在这个季节里让自己保持快乐的心情。春季乍暖还寒,气温还不稳定,加上此时气压较低,人体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就会积极地进行调节。一般来说,正常人都能适应这样的气候,但也会引起感冒、春困等精神倦怠现象。季节交替时气温的冷热变化,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冷热不均环境下的混凝土粘性特性。冷热不均环境下,混凝土的粘性会受到温度的影响而体现出不同的混凝土特性。以一段试件处于屋内,一段试件处于屋外的混凝土进行试验,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构建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混凝土粘性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于屈服前侧移和粘性塑性位移的分析,最终分别对-10℃、10℃、30℃、50℃时的粘性滞回曲线和混凝土粘性退化曲线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的混凝土粘性体现出不同的特性,随着温度的升高,粘性退化曲线随之稳定,曲线在下降过程中最终会稳定在相应的退化值,表明性能的稳定点,此方法对于混凝土的粘性结构分析具有很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12,(15):39
夏天吃辣会让自己更热吗?我们一般认为,冬天吃辣能活血,从而让我们感觉更暖和;而夏天一般认为要吃清淡的食物,辣的食物会让我们更热。其实未必如此。世界上很多炎热的地方人们更喜欢吃辣的东西,如辣酱或者咖喱粉。事实上,辣味虽然会让我们的舌头和嘴唇发烫,感觉更热,但却能加速汗腺的运转,从而使人体的温度降低一些。  相似文献   

16.
正新闻事件:近日,北京地铁6号线尝试分设"强冷"车厢和"弱冷"车厢,乘客可根据指示标识按需乘车。北京地铁表示,目前,6号线的34座车站正在陆续增贴相关温度提示,预计近期将全部张贴完成。同时,6号线的全部列车也将陆续进入"同车不同温"模式。大凡乘坐过地铁、高铁的人都知道,每到炎夏时节,车厢内的温度就会被设定为26℃。这个温度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因而无论是  相似文献   

17.
在建筑领域,当前的建筑混凝土粘性估计方法不能准确描述冷热分布不均匀环境下粘性的变化,获取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建筑混凝土粘性与温度变化的测试分析模型,分析了建筑混凝土粘性随温度变化的趋势,通过温度载荷波动曲线对冷热分布不均匀环境下的建筑混凝土粘性的时变进行测试分析,采用修正因子强化当前测试数据的价值度,过滤无价值数据的干扰,使用渐进最小二乘算法计算粘性大小。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方法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建筑混凝土进行粘性估计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今日科苑》2014,(3):60-61
<正>季节交替时气温的冷热变化,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诱发焦虑、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等多种心理疾病,须及时调适心理。特别是一些心理易感人群,更要在这个季节里让自己保持快乐的心情。春季乍暖还寒,气温还不稳定,加上此时气压较低,人体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就会积极地进行调节。一般来说,正常人都能适应这样的气候,但也会引起感冒、春困等精神倦怠现象。季节交替时气温的冷热变化,容易引起人脑分  相似文献   

19.
许多消费者还不甚了解现在市场上新出现的变频空调。变频空调是依靠压缩机转速的快慢来达到控制室温的目的,它改变了以往传统空调压缩机必须依靠其不断地开、停来调整室内温度。一开一停之间容易造成室温忽冷忽热,能源消耗大。而变频空调能使室温波动小、电能消耗小,使人体感觉的舒适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人体的毛发包括头发及其他部位的体毛。人们对于毛发有没有感觉,更准确地说是触觉,一直有争论。有人认为,头发没有感觉,理由是理发时人们不会感到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头发底部以及人体其他部位的毛发没有神经和感觉。如果理发时头发被剪刀夹住或拉扯,人也会感到疼痛。即便是人体其他部位的毛发被物体触动,或被风吹动时,人也会有所察觉。这说明,毛发有感觉,也有感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