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鲁民 《教育家》2004,(3):62-62
山西作家韩石山对鲁迅和胡适有一个评价:“读鲁迅长脾气,读胡适长学问”。鲁迅的骨头硬,脾气大嫉恶如仇,眼里不揉沙子,大家都承认;但是鲁迅的学问何尝不是天下一流,他的国、诗词、小说研究、翻译、考古甚至书法,都是独步一时,随便拿出一项都可以当教授、当博导。如果光有大脾气而没  相似文献   

2.
暖雨 《中文自修》2005,(1):20-22
鲁迅曾这样描述胡适的捉摸不透:“假如把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树一杆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闭着的门,门上粘一条小字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相似文献   

3.
苏雪林"反鲁"是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剪影,是文化生态环境中的一个极端典型。究其激烈"反鲁"的缘由,主要有个人怨恨的引诱、貌似激进其实守旧的深层推动以及政治立场选择上的促使等方面的原因。私怨是苏雪林由"崇鲁"逆转为"反鲁"的直接诱因,文化守成主义的立场是她"反鲁"的深层心理动因,政治立场的选择则是引发她"反鲁"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胡适的“自然音节”论是新诗形式初创期的基本理论,它在自然的节奏和自然的声调、韵两个方面为新诗形式奠定了基础。但它也导致了新诗形式的散文化,因为“自然音节”实际上是散文的音节。新诗的音乐不可能是完全自然的,而只能是在不同程度上被艺术化了的。  相似文献   

5.
诸子学研究的现代转型课题,实质上是探讨现代哲学史学门如何在中国确立的问题.章太炎、胡适的诸子学研究,构成了"新"、"老"两代学人的嬗递.探索两位在诸子学研究方面的矛盾与纠葛,适可从中扪及此学科现代转型的鲜明轨迹,故具有相当的表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有一阵子,我们当地得肝炎的人较多,我们幼儿园就有一位孩子的父亲得了肝炎。当我获悉后,马上同孩子的妈妈取得联系,要求她把孩子带回家,到医院去检疫,并将其道理讲给她听。谁知这家长板着脸说:“父亲生病连孩子也不能上学,那叫我怎么办?你们幼儿园也太不像话……”这口气好像是我们保健教师存心和她过不去。尽管我们理解  相似文献   

7.
“杂”与“偏要”——鲁迅的“文体”问题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文体"特征是"杂".鲁迅最具标示性意义的文体是他的杂文."偏要"是杂文的本质特征."偏要"其实是一种"价值倒转"的机制."价值倒转"则是"怨恨"的典型心理机制.鲁迅看似"怨恨"的杂文文体反而是怨恨心理的解毒剂,这是一个吊诡.  相似文献   

8.
先秦诸子站在强势集团的立场上,着眼于"人""己"之别的淡化,提出了"损己""利人"的"避怨"策略,其实施途径为"归功于人"、"归过于己",兼顾弱势群体的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着眼于"人""己"之别的消解,提出了以"法"促"平"的"避怨"策略,其实施途径为在立法上要做到公开、稳定、变通、无私,在执法上要做到公正、客观、适当、严明。两种策略呈现出一种递进关系,又都具有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有些学生在习作中,会有意无意地暴露出一种“暴力意识”,如给可爱的小鸡灌开水,或欣赏弱肉强食的血腥场面。在讨论中,老师们认为,对这些比较另类的“自由表达”,教师要做的是渗透“关爱生命”的教育,给“自由表达”掌好舵,而不是简单地进行道德谴责,或是关闭学生感悟生活、表达生活的闸门。老师们坦然面对问题,正确引导做人与作文的关系,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化解了学生心灵的冲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为创立中国现代性语境中的"新怨恨"理论,整合现代西方怨恨研究述要,论及意大利的布鲁诺、阿尔贝蒂,法国的笛卡儿、薇依、帕斯卡尔,荷兰的斯宾诺莎,英国的洛克、休谟、斯密,美国的富兰克林、梅、蒂利希,德国的康德、歌德、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尼采、韦伯、西美尔、舍勒,丹麦的克尔凯郭尔,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阿德勒、舍克等人的怨恨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新怨恨”理论的观照下,赵树理致力于大众与民间的文化建构,表现了明显的怨恨体验,这至少包括对农民与对恶势力以及对时弊的三重怨恨。  相似文献   

12.
胡适国文学观是中国传统的涵养性与西方实用性矛盾的统一,其本质体现了汉语教育文化精髓:自由发表思想(培育思想者是根本)、历史的国学研究法(治学——治史是涵养)、札录讲论(言语实践是手段),其核心是表现本位——“立言”。  相似文献   

13.
她进教室的第一天,我就告诉自己,我无法喜欢上她。因为她的到来.教了我们一年多的老杨,去教了隔壁班,那个让我们大家难以割舍的老师,终究还是与我们隔了一堵墙。  相似文献   

14.
魏邦良 《师道》2009,(3):43-43
胡适曾给某校即将毕业的学生们做了一次演讲,题目是《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胡适在演讲中所说的这个防身“药方”,有三味药。第一味叫做“问题丹”,第二味叫做“兴趣散”,第三味叫做“信心汤”。  相似文献   

15.
以实现社会的现代化为目标,以社会有机体论、"智能的个性"理论、自由主义民主政治观等自由主义学说为理论基础,胡适论证提出了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的教育目的观。胡适的教育目的观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先秦以来,表示腹部、肚子意义的字有腹、肚等。腹在先秦时就已经出现,而肚最早见于西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肚字出现的次数逐渐增加,但仍远远少于腹字出现的次数。现今肚已逐渐取代腹,表示腹部、肚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补天”与“挽歌”问题,实质上是曹雪芹的审美人格和美感心态,以往的研究较为表浅或牵强。本文认为,曹雪芹并不屑于补封建社会和贵族阶级之“天”,而痛心于“人性之天”的毁坏。《红楼梦》为人的真情、才华遭受压抑、扭曲和毁灭而长歌当哭。  相似文献   

18.
物理就是悟出事物的道理,物理教学应力求做到:将学生引领到问题世界中去,使他们真切、自然地感知材料,直观、深刻地感悟事物的客观存在。以重力势能概念的建立为例,站在高层楼房室内的窗前往下看,会感到害怕,这不只是  相似文献   

19.
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虽然大多是讲述革命起源的故事,但在规定的意识形态内,从小说文本里所看到的不仅仅是革命叙事,也不仅仅是英雄叙事,还有潜隐在文本话语体系里的“怨恨”叙事。这种怨恨叙事主要通过革命群众对苦难的回忆,对压迫的控诉,以及对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等多种方式呈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胡适先生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占有不可动摇的领袖地位。这样一位在中国现代思想史、新文化运动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他和他的思想却在中国大陆消失了近30年。文章意在探究胡适“消失”的原因及其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