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岗计划”自2006年颁布以来已实施十五年。在发展过程中,“特岗计划”先后经历了政策规范发展、政策规模化推广、政策优化转型三个阶段,为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效解决了乡村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然而面对新时代我国乡村教育发展趋势由数量优先转变为质量优先,“特岗计划”政策的修订却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强调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现实矛盾。改进和完善“特岗计划”政策需要梳理十五年来我国在特岗教师队伍的形成发展方面所提出的相关政策,总结“特岗计划”的成效与问题,从严招聘、强化培训、扩大宣传,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乡村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尝试从微观层面切入,对享受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优惠政策但却未履行相应义务的毕业生进行分析,力图追溯他们违约前后的真实心态和实际行动,挖掘违约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骨干计划”以及与之相关的就业政策是在国家行政指令下顺利完成,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然出现难以保证骨干计划的实施和政效的问题;“骨干计划”优惠政策的受惠主体——少数民族学生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特点.这些变化综合作用,导致了国家为边远民族地区培养研究生的扶持政策在实施效果上有所削弱.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项致力于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教育政策,“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至今已持续实施10余年。从“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历年的政策文本出发,梳理其实施要点与突出变化,包括目标、招生与录取、培养、就业四部分,并与“预科政策”“特岗计划”两项政策的实施逻辑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不同于逻辑相对单一明确的教育政策,“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暗含“补偿”与“发展”两种复杂交织的政策逻辑,其间的潜在冲突造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内在张力与实践挑战。建议进一步彰显“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发展逻辑,扩大招生范围,拓宽民族地区发展参与人群;拓展专项计划,精准培养地区发展所需人才,从而更好助力提高民族地区人群素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教育民族招生政策包括“少数民族考生政策”“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三种具体政策类型。研究生教育民族招生政策可以基于文化再生产理论进行解析,其现实依据包括西部和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研究生教育发展缓慢、西部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存量少以及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清华大学少数民族学生调查高爱华为了加速我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文化建设,培养更多的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四化建设人才,按照国家教委“1980年在部分全国重点高等学校试办少数民族班的通知”的精神,清华大学每年在吉林、广西、云南...  相似文献   

6.
谈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扶贫与教师队伍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对教师素质培养不够重视、教师生活条件差等问题,这已经成为这些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今后在继续搞好教育的硬件建设的同时,要把教育扶贫工作的重心放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来,建议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制定政策,建立机制,动员全社会关心关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教师。  相似文献   

7.
“强师计划”是继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之后又一个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研究首先考察了“强师计划”政策价值分析的理论基础;其次,分析该政策所具有的元价值、工具性价值和发展性价值;再次,提出“强师计划”政策的价值实现主要受制于教师教育结构失衡、总体质量不高、教师教育体系不完善、教师队伍治理水平有限以及改革政策工具运用不充分;最后,从政治支持、理论资源、组织赋能和战略治理等方面提出实现“强师计划”政策价值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在十年浩劫中被林彪、“四人帮”严重破坏的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恢复和贯彻落实。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和内地省、市的高等院校采取特殊措施,多渠道多形式积极支援民族边远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使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四化建设人才的工作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改善边远民族地区高校办学条件,加速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深度访谈,对14名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农民就新农村建设中的认识、情感以及意志进行了深入了解。结果发现: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存在表面化、片面化和局限性等特点;大多数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农民对新农村建设保持积极态度;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一代能自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崇尚科学;该地区干群关系基本和谐;区内农民休闲娱乐方式单调,公共文化娱乐设施欠缺;大多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扬着勤劳勇敢、自强自立的精神,为走上富裕幸福之路不断努力。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农民的生长环境、文化习俗、教育现状等角度,提出了提高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保护农民建设新农村积极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特岗计划”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这是一个颇具匠心的政策设计,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发展迅速补充了大量师资,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基于此,应该延伸“特岗计划”实施范围、招聘对象、招聘形式、招聘层次,以及延长期限、形成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效用,加快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1.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浅议马秀英近年来,学生辍学现象呈上升趋势,特别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尤为严重,已明显成为教育、教学L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辍学原因主要有:一、旧的传统观念和封建思想的影响。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区、文化...  相似文献   

12.
申恒发 《湖南教育》2003,(12):14-14
上世纪90年代,国家提出要迅速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2010年前后,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小学和初中阶段教育的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我们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都把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一个紧迫任务来抓。作为边远乡镇,在自然环境、教学条件、经济情况等都处于较差的状况下,外引教师十分困难,那么,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呢?大力拓宽进修渠道,提高教师知识水平。我镇是邵东县边远的农村乡镇,地处衡、娄、邵三地区交界…  相似文献   

13.
加强地区中小学少数民族“汉语”教师队伍建设是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地区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工作,也是阿克苏广播电视大学在新形势下开拓办学思路,服务地区教育大局的新兴任务。为此在2005年9月,阿克苏广播电视大学和阿克苏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首期“双语”教师培训班。  相似文献   

14.
罗大章 《贵州教育》2014,(15):31-33
为加快“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推动“三区”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3年安龙县根据省、州、县有关文件精神,从秋季学期开始实施“三区”支教计划,时间为一年,支教期间,支教老师完全脱离原工作单位,到指定的受援学校任教.经个人申请和学校推荐,县教育局会议研究和评选,上报省州同意,从县城二中、三中、职中和城区一、二小等14所办学水平高、教学质量好、师资较强的学校选派16名思想政治好,业务素质强的骨干教师与省州派遣的7名优秀教师组成第一批支教“三区”教师,已于2013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分别到县内笃山中学、普坪镇中心小学等9所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中小学校任教.  相似文献   

15.
随着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的日益完善,政策架构和治理体系基本确立,以“机会均等”和“差异补偿”为表征的积极差别待遇格局产生了良好的政策效应。作为优化区域资源配置的重要元素,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要适时走出“差异补偿”的路径依赖等非意图性后果,锚定“机会均等”的调适进路,加强优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中的发展性、支持性政策工具,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培育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新生长点,开辟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可持续发展的新场域。  相似文献   

16.
广西高校教师队伍学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处我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广西高等教育基础不够理想,相当数量高校缺乏吸引高学历教师的内部及外部有利条件,长期以来造成了广西高校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存在不少问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高校教师队伍学历,优化学历结构,从而提高高校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职业院校采取校外引进、校内培养、定期轮训等多种形式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本文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江西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实施成效,探寻政策生效或失灵的原因,提出政策优化的建议。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实施对不同教师群体均有促进效果,对高级职称“双师型”教师和青年“双师型”教师占比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从政策异质性来看,“激励型”和“保障型”政策效果明显,“约束型”政策效果不显著。从年龄和职称结构来看,“激励型”政策对不同年龄和职称“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的效果明显,“保障型”政策的实施有效促进了青年“双师型”教师结构的优化。从异质性政策交互作用来看,“激励型”和“保障型”政策、“约束型”和“保障型”政策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公办高职院校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成效更显著,工程技术类高职院校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成效与商科、卫生、师范类高职院校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常彩凤 《文教资料》2006,(14):52-53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具有提供公共服务体系的优质教育途径,“天、地、人”三网合一、“中央电大、省电大、地区分校、县级工作站四级互动”的系统优势,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办学,为“三农”服务,补充传统教育所不及或无法覆盖的地方,特别适合甘南州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经济欠发达、信息闭塞、人才奇缺的州情,能达到电大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本地区用得上、留得住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的,同时也发挥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是当地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是一项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生招生优惠政策,对该政策10余年的历史嬗变进行梳理,发现该政策正逐渐从单一规制走向多元共融,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优化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高等教育鸿沟,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繁荣。但该政策仍存在招生指标供需失衡、招生结构单一、培养质量不达标、毕业生违约率高等问题,使得政策的预期成效打了一定折扣,优惠政策的价值定位也发生了偏差。对此,需要通过扩大招生规模、推进数字化治理和多元化招生结构、优化培养过程、降低违约率、编制少数民族地区人才需求表等多种途径进行改良,以期实现少数民族地区高层次人才从“有没有”到“多不多”和“好不好”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高职院校大规模引进和培育“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现实需求,对京津冀3地7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专业课教师招聘工作现状进行研究,指出在招聘条件设置、招聘程序、测评内容、招聘管理、招聘渠道、岗位待遇宣传等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科学制定和实施招聘计划,优化完善招聘程序及考核内容,积极拓展招聘渠道和创新用人机制,落实教师队伍在岗提升政策,全方位做好教师队伍保障和激励政策配套等优化建议,为改善高职院校教师招聘工作和持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双师素质”水平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