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很多人而言,"四九城"是一个十分熟悉但仔细想想又不知其所以然的称谓.从民国时期老舍的小说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文学作品,从话剧到电影再到北京人的日常生活,"四九城"似乎已经成为首都北京独有的城市称谓.北京人口中的"四九城"不仅是对北京这座现代化都市的简单指称,也是北京城长久以来沉淀的城市符号,更是属于北京人的一种历史文化记忆.那么,北京为什么会被称作"四九城"?"四九城"这一名称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历史由来呢?让我们从档案文献中探寻答案.  相似文献   

2.
"新闻工作室",其实是从"工作室"的概念嫁接和延伸过来的.而"工作室"则是流行于IT、广告人、制片人、作家、画家等领域的时尚称谓.在那片热土上,琳琅满目的工作室简直和TAXI一样多.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是一个身份等级社会.公文中的称谓,因为能够直接体现出官署之间的尊卑高下,契合了等级政制的需要,所以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形成格式规范而被严加恪守.发展至清,其格式之繁已臻于极致.及至民国,复杂的称谓格式却逆转而下:渐趋简化,甚至解体.这个演变过程折射出我国公文"礼仪"让位于"效率"的现代化精神.公文称谓格式的演变,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公文称谓词语的简化,二是公文署衔程式的进化.下文试作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四部"称谓最早见于东汉末年,专指集部文献。东汉末期至南朝梁,校雠工作中使用"五经""四部""史汉""诸子"代称甲乙丙丁四部图书。南朝梁至唐朝初期,校雠工作中使用"经部""史部""子部""集部"替代"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的称谓。但是,从东汉末期至唐朝初期,编制的四部图书目录始终以"甲乙丙丁"命名,直到显庆年间,《隋书·经籍志》使用校雠术语替换四部目录的称谓(甲乙丙丁),"经史子集"才由校雠工作中的专业术语嬗变为四部目录的称谓。唐宋时期,称引四部书时,依然以"甲乙丙丁"命名,抑或结合校雠学"经史子集"的称谓和目录学"甲乙丙丁"的称谓,采用目录次序加校雠内容的混合称引方式。  相似文献   

5.
"特约评论员",是指新闻机构约请有关权威人士、专家、学者就某一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发表重要评论时所使用的称谓.较一般评论更为显著,是新闻机构对外发言的一种灵活方式,往往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反响.最近,两会报道中,央视新闻节目"杨禹快评"受到了大家关注,这是央视两会报道中首次以"特约评论员"为品牌的节目.随着节目的热播,"特约评论员"重新获得大家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导"者的称谓,时下使用频率极高.海空航行有"导航",高等院校有"导师",戏剧排练、影视拍摄有"导演",广播电视播映有"导播",阅读报刊有"导读",商厦购物有"导购",旅游观光有"导游",学者论著有"导言",等等.  相似文献   

7.
"软文"是业界的术语,用以称谓大众媒体中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发布的广告信息."软文"最早起源于西方,始自"有偿新闻",是企业或相关组织为了提升自己的形象和知名度,更好地与公众沟通而通过报纸等媒体发布的付费文章.  相似文献   

8.
请用"标志",免用"标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远 《编辑学报》2008,20(1):78-78
在图书、报纸、期刊、电视屏幕乃至不少标准、规范、文件中,频频可见"标识"一词,如"期刊出版标识""文章标识码""商品标识""标识方法""用连续的阿拉伯数字标识各个分册"等等,这些都是不规范的.很多人还把"标识"读成"biāoshi",这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企业家"的称谓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但改革开放多年了,"传媒企业家"的概念在官方文件中迟迟未出现.在传媒走市场的步子越来越大的背景下,"传媒企业家"的概念早于官方文件,在业界已经悄悄流行,在某些民间或半官方的论坛中,常会将一些具有复合型素养、有传媒运营能力的传媒领军人物称为"传媒企业家".但在官方文件中没有这些提法,直至最近<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出来之后才看到"培养企业家"的提法.  相似文献   

10.
据目前新史料表明,古代"采访"一词,最早出现于<人物志>之中,比学界公认的<搜神记·序>提前了近半个世纪.在近代,"采访"一词与新闻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采访"的称谓逐渐被新闻学界认可,特别是1928年周孝庵著<最新实验新闻学>出版后,"采访"一词始成为新闻学专业术语,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1.
海军是一个古老的军种,中国古代海军至少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产生.多年以来,中国古代海军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出版了不少专著.发表了不少论文,但尚有一些基本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试就目前史学界存在争议的中国古代海战发生和"海军"这一军种称谓出现的最早记载问题,谈些浅见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2.
今天被我们称作档案的事物,最初却被冠以别的名称,"商代叫'册',周代叫'中',秦汉叫'典籍',汉魏以后叫'文书'、'文案'、'案牍'、'案卷'、'簿书'等",[1]近代被称作"文件"、"图书"、"照片"等.对于这一现象,我认为不仅仅是称谓的不同,而档案和以上的称谓是不同概念,不同称谓表示其是不同类别的事物.  相似文献   

13.
林硕 《北京档案》2021,(2):47-50
每逢元宵佳节,火树银花不夜天,分外热闹.然而,许多人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正月十五的声声爆竹、灯影婆娑是为了庆祝春节的圆满结束,实则不然."元宵节"的正式称谓是"上元节",和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十五的"下元节"合称"三元".只是由于上元之期与春节相隔仅半月,兼有赏花灯、吃元宵、打灯谜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故而在百姓心中拥有特殊地位,人气也直线飙升,逐渐将中元、下元两节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由是可知,元宵节并非春节的附属,而是与新春、端午、中秋并列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起源可以上溯至汉代.  相似文献   

14.
"红头文件"不是一个严格的规范意义的术语,但却是近些年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术语,也是广大群众约定俗成的习惯上的说法.到底"红头文件"概念所指的是什么,有值得辨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最近10年中,我国辞书以"规范"二字冠名已成为一种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市面上冠以"规范"的词典、字典多达40余种,一些已造成了应用上的混淆现象.对此,在刚结束的全国政协会议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与11位委员共同联名提交提案,指出辞书应慎用"规范"冠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以存在于英汉文化中的"马"这一寻常事物作为剖析对象,比较英汉语中有关于"马"的种种表示法,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基本异同点.马年折射出英汉民族习俗的差异,马的称谓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字和词语体系范畴中的不同特点,有关"马"的词汇及习语反映了"马"在不同文化中人文意义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嬷嬷"是古代戏曲小说常见的称谓,通常用于指称年长妇女.该词<辞源>失收,而<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二书在义项排列、书证的使用上均有不当.本文考证了"嬷嬷"称谓从元代以来数百年间所经历的由泛称到尊称,直至贱称的演变,并讨论了该称谓从获得亲嫡尊贵义到使用范围下移、亲嫡含义淡化,直至用于称妓院老鸨,称女仆等低贱称谓在文化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应重视"总目次"和"索引"的规范编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德培 《编辑学报》2002,14(1):45-46
鉴于部分学报编辑对"总目次"和"索引"编排规范执行得不够严格,作者查阅了全国50种学报,并对照有关标准和规范,就各项内容做了量化统计分析,发现这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建议学报编辑重视并认真做好末期学报"总目次"和"索引"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档案执法监督"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执法监督"是沿用至今的传统说法,但不准确不规范.本文认为,所谓的档案执法监督主要是指档案行政执法,也包括部分档案行政执法监督.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既是档案行政执法主体,也是档案行政执法监督的重要主体,同时还是档案行政执法监督的客体.相对而言,目前当紧的是大力开展档案行政执法,因为档案行政执法监督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和改善档案行政执法,规范档案行政执法行为,使档案法律法规得到更好的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20.
"规范之争"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生命在于传播,得传播则生,不得传播则亡.坚持"大一统"的逐步完善的同国际接轨的编排规范,是学术期刊编排规范化的必由之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