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回鹘是我国古老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 840年鄂尔浑回鹘汗国灭亡 ,部众大部分向西迁徙。西迁后由于地理、民族、宗教等诸因素的影响 ,对回鹘民族经济、文化及民族性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回鹘文是维吾尔族先民—回鹘人于公元8世纪前半叶以古代粟特人使用的草体粟特文为基础创制的音素文字。回鹘文产生后,不仅在回鹘文化历史上,而且也在北方诸民族文化历史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北方的许多民族以回鹘文为基础创制了自己的文字。本文以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回鹘文研究的新成果为依据,结合汉文史籍的有关记载,初步推定从公元10世纪起至今,回鹘文一直广泛传播在西起阿尔泰山,东至辽河流域一带的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中。契丹小字,蒙古文以及后来的满文、锡伯文之创立皆受到回鹘文的影响。回鹘文、契丹小字、回鹘式蒙古文、满文和锡伯文具有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由四部分组成,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根据有关文献资料阐述了公元七世纪中叶至九世纪中叶鄂尔回鹘汗国瓦解之前的七河流域,准噶尔和塔卫木河流域的历史及民族状况;在第二部分探讨了所旧的“回鹘西迁”的问题以及史料中所记载的回鹘的一支“西奔葛逻禄”的说法,根据相关史料指出,七河流域、准噶尔和塔里木河流域实际上归鄂尔浑唱回鹘汗国统辖,叫鹘人是迁往本民族自古以来生活的地区。第三部分中.描述了庞特勤率回鹘人翻越阿勒泰山,从别失八里向南推进,先至库车地区,后在焉耆建立西回鹘汗国的过程。在第四部分,探讨了庞特勤与仆固俊的关系、西回鹘汗国与唐朝的关系以及西回鹘汗国为仆固俊所灭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回鹘文的字形与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之一。古代维吾尔文化在中亚各民族文化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并且曾给其邻居民族的文化以深远的影响。回鹘文的使用与流传就是一例。据史料记载:公元1204年成吉思汗灭乃蛮后,曾命乃蛮部大阳汗傅塔塔统阿教太子诸王以畏兀字(即回鹘文)书蒙古语,这是蒙古族接受回鹘  相似文献   

5.
粟特人是古代中亚文化水平比较高的民族之一。他们不仅以经商著称,在文化方面也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回鹘人使用的回鹘文、摩尼文和亚述文(即古叙利亚文)借自粟特人使用的相应的文字;背景各异的几种文化通过粟特人的媒介传播于回鹘中。根据回鹘语文献中存在的一些借词,探讨粟特语及其对回鹘产生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6.
回鹘是敦煌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古代民族之一,其历史活动上通隋唐,下贯宋元,一直延续到明代中期裕固族的东迁,不仅以瓜沙为中心建立了沙州回鹘政权,而且留下了一定数量的沙州回鹘洞窟,为裕固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回鹘与敦煌》一书系统地论述了敦煌回鹘的来龙去脉与历史文化情况,堪称回鹘学、裕固学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7.
杨富学著《回鹘文献与回鹘文化》已于2 0 0 3年9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前面由兰州大学郑炳林先生撰写《〈敦煌学博士文库〉缘起》,耿世民、齐陈骏先生分别为之作序。该书分绪论、上篇(回鹘文献———回鹘文化的基本载体)、中篇(回鹘文化研究)、下篇(回鹘与周边民族的文化交流)等4部分,书后还有附录———(回鹘文《折叱王的故事》译释)、附录2 (回鹘文《杂病医疗百方》译释)等。作为该书正文,上篇概述了回鹘语文献的发现、收藏与研究、刊布状况;中篇是全文的核心,重点研究了回鹘语文、宗教、文学和科学技术4个方面的内容;下篇论述了回鹘文…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敦煌莫高窟北区洞窟历年来发现的西夏文、回鹘文、藏文、梵文、蒙古文、八思巴文、叙利亚文、婆罗迷文等多种民族文字文献的数量、收藏单位、研究情况以及回鹘文木活字发现经过、数量、收藏单位等进行了概述,并对莫高窟北区洞窟新发现的、现存敦煌研究院的多种民族文字文献和回鹘文木活字的学术价值和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甘州回鹘政权一直非常注意与周边民族和政权的交往,佛教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曾扮演过相当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史籍及敦煌文献中有关甘州回鹘与中原王朝及沙州归义军、金山国交往关系的史料及敦煌石窟中相关题记资料的梳理,论述了佛教僧侣在甘州回鹘政权的外交活动中充当了重要角色,指出佛教在沟通甘州回鹘与中原王朝及沙州归义军、金山国政权的关系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及周边国家、地区、民族间的宗教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沙州回鹘洞窟共有23个,其中有22个洞窟是在前代基础上重绘,莫高窟第409窟是23个沙州回鹘洞窟中唯一一个整窟重绘且绘有可汗可敦供养画像的洞窟,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莫高窟第409窟回鹘可汗可敦供养画像既体现回鹘本民族特征,又具有浓烈的汉文化风格,通过分析其中的仪仗队伍、团龙纹样等汉文化因素,联系现有历史材料,推测回鹘可汗可敦为沙州镇国王子夫妇。  相似文献   

11.
维吾尔谚语既是维吾尔族智慧的结晶,又是维吾尔族民间文学宝库中一串璀璨的明珠。文章从对维吾尔谚语中反映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事、宗教、婚嫁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在解读维吾尔谚语的基础上,总结了这些谚语折射出的维吾尔族的礼俗文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维吾尔当代著名诗人穆罕穆德江·沙德克诗歌创作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并其特色与维吾尔古典诗歌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在此研究论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诗人在当代维吾尔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中专门探讨了回鹘与契丹的历史关系,回鹘职官制度对契丹的影响和契丹人的部分回鹘官号。  相似文献   

14.
基于语言类型学相关知识对汉维差比句的构成要素及基本语序特点进行分析,确定汉维比较标记的标注方向,找出汉维基准短语的位置差异,并探讨汉维差比句的否定形式的不同之处。通过对比分析后发现,汉维差比句语序特点的不同是决定汉维差比句表达差异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论述维吾尔民歌在民俗学中所处的位置,与此同时,阐明维吾尔民问歇谣对每一种维吾尔族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渗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对英、维吾尔两种语言陈述语气范畴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力图揭示出其在语义结构、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异同,从维吾尔语陈述语气体现行为的"我方"与"他方"的行为观念中去认识维吾尔人"以行追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由此还可以体会到维吾尔人的生存理念。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是人类生活中的事实和主体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维吾尔文化是维吾尔民族群体的集体表象,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转型对维吾尔文化带来一种新的机遇与挑战,对维吾尔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知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新的传承与创新,才能使维吾尔文化适应现代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维吾尔族现代文学阶段对俄罗斯著名诗人酱希金的大量介绍、维吾尔族文学家们受其有力影响、学习和研究此种影响和关系对维吾尔文学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维吾尔族人民开创的灿烂的文化范例中有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现象,这就是生态文明。维吾尔族人民较早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并且始终保持对这种关系的传承来保证自己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就是本文探讨的主要话题。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汉维多重定语语序的相异之处。指出维语中数词通常和核心词距离较近,而汉语中数词位置则比较灵活;维语中指示代词通常后置于谓词性短语,而汉语中指示代词可以位于谓词性短语之后,也可以位于谓词性短语之前。此外词语组合的紧密程度也会导致两种语言多重定语语序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