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1世纪的今天,伴随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伟大目标的提出,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社区内的教育资源、促进社区教育的快速发展成为成人教育学者和社区教育管理者不得不关注的焦点之一。义乌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各类教育培训迅速跟进,社区教育也开展了大量工作,广大市民的总体素质不断有所提高。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国际性商贸城市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外来创业人员文化程度和知法守法的水平较低;国际商业贸易知识和外语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掌握不多,市场经济的观念比较欠缺,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前,义乌市提出了打造“人文义乌”的目标,更需要全体市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文章对义乌扎实地开展经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经商人员的诚信品质;根据从事商贸经济不同群体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壮大商贸队伍提供教育服务;广泛开展经商人员社会文化休闲活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张琳琳 《成人教育》2016,(11):57-59
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已经成为必须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目前,教育领域已经明确了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这一目标定位,但是市民化教育与培训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还尚未明晰.文章从分析市民化教育与培训的内容指向,即培养现代市民应具备的“市民性”和“现代性”入手,进而从意识、知识、能力三个维度构建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教育与培训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3.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该理念为我国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直以来,我国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着社区居民观念相对陈旧,社区劳动力文化素质、就业技能普遍较低,农村社区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鉴于此,开展农村新型社区教育是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途径。农村新型社区教育要做到:更新社区居民观念,构建学习型农村社区;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提高其就业技能;开展社区环保教育,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城镇化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失去土地的农民。由于失地农民学历低、技能水平低、高技能培训基础弱,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素质的需求。把失地农民变成城镇市民,农业劳动者转变为具备多项技能的、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的人力资源,是失地农民社区教育开展的基本目标。通过对失地农民进行社区教育,可帮助失地农民获得再就业技能,促进劳动力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5.
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培训能够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技能,从而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进而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在探讨农村富余劳动力生存现状及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基础上,对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教育》2010,(2):25-26
近年来,煤山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中心功能作用,统筹辖区内教育资源,集成人业余学历培训、农村党员干部教育(镇党校)、乡镇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社区老年教育及青少年素质提升教育于一体,常年开展社区各类群体培训教育活动,为服务新农村建设;创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振兴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范国谦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3):188+196-188,196
在文化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义乌的市场外向度不断提升。在这个大背景下,本论文意在比较客观地了解、反映在义乌独特的多元文化环境下常驻义乌外籍经商人员的社区体育活动,同时针对现阶段的种种问题和障碍,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案,提高义乌外商在义乌的生活品质,促进义乌多元文化下外商与义乌本土文化的交流,创建义乌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实践证明,“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农民问题关键是农民的致富本领及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解决农民致富本领问题的治本之策是抓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在各地政府的引导下,大力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开展农民科学技术教育、技能培训和科普宣传。探索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模式,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教育与培训是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促进其市民化的重要手段。要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与培训高质量开展,科学确定教育与培训的目标定位是前提和基础。确定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与培训的目标定位时,必须从方法论的视角处理好教育与培训目标定位的发展性和终极性、适应性和超越性、人本位和社会本位、工具性和人文性、必要性和可能性、抽象化和具体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的人数不断增加,致使一部分在校学生的家长离家别子,进入了外出务工族、经商族的行列.  相似文献   

11.
张琳琳 《成人教育》2011,31(2):19-20
通过教育与培训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只是教育功能发挥的一个层面,从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个体发展需要来看,实现该群体的市民化,使其成为城市新市民,才是教育与培训在更高层次的目标定位。为了实现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市民化发展,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优势,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全面提升,推进其成为新市民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的本质及教育培训的缺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本质的正确认识是对该群体实施有效教育培训的前提.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其群体实现现代化、价值实现途径多元化、主动适应社会文化"变迁"、教育需求与"唯上发展"得到满足的过程.基于此,其教育培训实施的应然功能是促进该群体的和谐、自由发展.比较而言,当前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存在目标异化、内容选择狭隘及供需错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陆秋 《文教资料》2013,(21):104-105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基于高职院校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要根据其主体特殊的知识文化背景及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能力目标等要求,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即满足企业岗位需要的生产和经营技能,适应城市和企业管理的生活技能,促进转移人员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发展技能等,使他们尽早了解、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生活和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4.
近来,各地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就业致富的能力,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走上依靠提高劳动素质的正确轨道,这十分必要。但与此同时,也不能放松对务农青壮年的教育和培训,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两方面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15.
为各行业岗上或岗下人员提供再培训、再就业的机会,不断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继续学习的需求,使市民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日前,设立在长春市广播电视大学的“长春市第一社区教育学院”揭牌仪式,标志具有这一功能的长春市社区教育工程正式启动。据了解,社区教育工程启动后,长春市将建立起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别的培训体系,今后,将继续创建2所至3所社区教育学院,同时建设50个社区教育基地,建立起市、区、街道三级社区教育培训网络。继续推行“教育亮灯工程”,完成各类培训20万人次以上,为2万下岗和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培训。为适应这一需要,长春市…  相似文献   

16.
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民的职业素质,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有效地转移,而且有助于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教育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以城乡社区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培训模式,构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与就业。  相似文献   

17.
闫朝余 《考试周刊》2011,(66):232-233
柘汪镇成人教育中心为农民工搭建就业平台.让农民工尽快致富: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加快推进教育富民工程;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农民工的就业竞争能力;有效开展具有引导性的技术培训。促进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就业的空间和选择余地更加广泛,对提高农民工的经济收入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科教兴农,农村人口素质是关键。同样,在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众多因素中,劳动力素质是关键。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观念落后、素质低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要变沉重的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教育和培训是根本。从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看,由于各种条件、因素的限制,培训的组织管理、基地建设、规模层次等,都还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还不能满足从业者日益增长的教育、培训需求,还存在诸如管理体制不顺、统筹协调不力、发展不平衡、条件和…  相似文献   

19.
刘维俭  杨燕 《职教通讯》2015,(1):40-43,51
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推进,促进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并使其更好更快得融入城镇生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以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为基本目标、突破城乡二元体制、提高吸引力,并要求兼有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多方办学的多元化培训主体;覆盖职业技能、创业理念、城市文化、心理健康的多样化培训内容;集散、长短、远近相结合的灵活化培训形式;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分担的合理化培训经费。  相似文献   

20.
1.面对农村加快城市化进程,开拓农村职教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加快了农村城市化进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据统计,1999年在城镇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达6 000多万人."十五"期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就目前而言,进城创业、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还较低,这不仅制约了他们自身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广大农村进城务工和即将进城务工的人员,尤其是青年人对接受更多的教育和培训有强烈的要求和愿望,从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所受教育情况来看,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是比较现实和可行的.因此,中职教育应面向广大农村,开拓农村职教市场,一手抓为农村和农业产业化服务.通过外联市场和企业、内联基地和农户,把一家一户与大市场连接起来,形成新的产业链.一手抓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贯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原则,推动国家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制度的实施,全面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