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人才培养问题己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众多对未来的展望、研究、分析中,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塑造未来法学教育模式?这是中国法学教育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法律人才类型的基础上,对11世纪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问题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2.
基于民族高等院校办学宗旨、生源及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特点,民族高等院校应当以国家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指引和契机,改革现有的法学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一批具有奉献精神、较强实践能力,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3.
章分析影响高师法学实践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确定了培养模式,以此力求确立实践教学在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完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发展迅速,却仍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要解决好当前法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方式。促进法律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法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法律人才职业道德素质,完善我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推动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结合本枚法律专业20多年的办学经验,论述了对我国现行的法学人才封闭式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藏语基地班"是在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兼顾通识教育与专(职)业教育、理论素养与实务技能,而又有所侧重的功能定位下,民族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量身定制的法学专业课、藏族历史文化课、藏汉语言课三大课程群,将有效解决"学分爆炸"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精通民族语言、掌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民族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上海交大法学院院长郑成良教授认为,我国法学人才培养存在明显的缺点,就是课堂教学与法律实务联系不紧密,一个法学院毕业的学生要用2~3年时间过渡才能胜任法律工作。有的法律系毕业生连起草合同也不会.因为他们在学校期间根本就没有做过这方面的事.甚至连正式合同也没看过。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实际严重脱节。这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要.是法律人才培养的通病。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进步来推进,软件产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软件人才培养与软件市场亟需的人才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软件人才培养过程中自身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进步来推进,软件产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软件人才培养与软件市场亟需的人才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软件人才培养过程中自身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培养高素质和高质量的法律和法学人才,卓越法律人才的标准应当是稳定的基本标准和变化中的特殊标准的统一;同时作为新事物,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现有的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与指导理念、具体制度和教育模式上冲突;针对这些冲突,我们需要进行理念、具体制度和教育模式上的创新,从而保障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构建新型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系统分析我国现行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法学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方法,准确定位法学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科学设置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的层次和水平,建立科学的法学教育评估体系。只有这样.我国的法学教育才能随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才能与国际法律文化接轨,才能有利于依法治国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要求,应改革通才式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介绍了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概念,分析了我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学术型、实务型、综合型法律人才的分类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胡乙 《教育评论》2014,(3):30-32
本文认为,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应立足中国法学教育的现状。由此,从我国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中师资队伍的配备、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实习基地的选择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合理建构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从高素质法律人才应具备的条件入手,探讨了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认为,高素质法律人才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宽厚的多学科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必须从学制,课堂设置,实践教育,学术教育和高教师资等方面彻底革新,形成适应司法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新型的法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法学教育是高等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文在分析我国高职法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职学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构建高职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该文结合本校法律专业 2 0多年的办学经验 ,论述了对我国现行的法学人才封闭式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提出了构建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法学教育是高等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文在分析我国高职法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职学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构建高职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司法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必将对法学教育产生直接的影响并提出更高的要求。法学教育必须适应司法改革和法律职业的发展需要,改革现行不合理的教育体系,构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需要的法学教育体制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级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我国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要规范司法考试制度,将司法考试与法律硕士入学考试融为一体,使法律硕士制度真正成为高级法律人才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有效制度,也就是"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获取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司法考试(法律硕士入学考试) 法律职业素质培养(法律硕士教育)"的三段式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法律辅助人才是指在公、检、法机关或法律服务部门等从事专业法律辅助性工作的人员。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法律辅助人才在法治进程中维护法律权威、降低司法成本和塑造民众的法律信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法律辅助人才的培养模式在课程内容设置、培养途径和淘汰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基于此,应改革专业设置模式、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现有的淘汰模式以及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