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相似文献   

2.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这是编者对古诗进行的"再创作",课文对古诗的解说虽有合情合理之处,但是过于片面和单线性。这篇课文仅仅是学习这首千古名诗的一个参考而已,但绝不是全部。这样一篇文包诗课文,为教师"用教材教"提供了  相似文献   

3.
《纪晓岚吟诗》是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古代历史故事,记叙了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在江边陪乾隆皇帝散步时,乾隆皇帝突然要他当场作一首七言绝句,且诗巾必须用上十个“一”字,纪晓岚就地取材,在很短时间里吟唱出绝妙的“秋泣独钓”古诗,表现出他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4.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这类课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有时也选入一些“词”或古文名句)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它既不同于一般课文,又不同于诗歌,而是根据那些千古名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的一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蒋凯 《文学教育(上)》2011,(18):136-136
为了准备公开课,我选择了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五册的一篇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一篇典型的文包诗。苏教版“文包诗”课文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也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创举,作为一种新的课文结构形式,要求教师在此类课文的教学中运用新观点、新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古诗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冯丽媛 《教师》2013,(30):54-55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教材编写者独创的课型,这类课文的显著特征就是:将一首小学生较难理解的古诗包含在一篇浅显易懂的短文中。“文包诗”课文的教学,不同于一般课文的教学,它需要借助短文研读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同时还需要“诗”“文”互照,寻找诗与文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的来龙去脉,感悟古诗的丰富内涵,以进一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并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伟 《山东教育》2011,(1):51-53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一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组元形式,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从内容方面看,四篇课文从动物、植物、景物几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大自然是美好的:从形式方面看,有名家经典散文,有古诗,不同的形式具有共同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8.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这类文章大多是在通俗易懂的故事叙述中揭示古诗词的创作经历、背景、内涵等,将诗词名句包含其中,文质兼美,故事生动,容易使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就是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文章以送别为线索,文中有诗,诗文互照,  相似文献   

9.
正"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特有的一种课文类型,它根据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的故事,将古诗融于其中,从而形成一篇课文。笔者以《黄鹤楼送别》一文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谈一谈"文包诗"类课文"扣诗学文,诵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一、入题,引读古诗  相似文献   

10.
<正>【设计思路】统编二下第一单元围绕“春天”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体裁各异,有古诗、散文,还有童话故事,表现了早春时节的美景美事,尽显春天的美好。前两篇课文《古诗两首》《找春天》,虽然体裁不同,但是都侧重于对春景的描写。进入这两篇课文,犹如叩开了春之大门,扑面而来的是多姿多彩的春天。这一内容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一学段学习内容“诵读表现自然之美的短小诗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与变化”高度契合。因此,创设“轻叩春之门”这一学习情境,带领学生在“寻春”“品春”“颂春”中体会春之美好。  相似文献   

11.
陈青 《小学语文》2009,(1):36-37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快乐的夏天”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由一篇识字和五篇课文组成,课文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夏天情形的儿歌,也有描写夏天美景的古诗,有体现夏天情趣的故事,还有介绍相关科普知识的童话。学习本组教材,学生除了要完成既定的识字写字任务,还要通过对不同课文的朗读体验,感受夏天的美,夏天的乐,并由此激发他们对夏天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12.
<正>在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课标要求,推进呈螺旋式上升梯度发展序列的语文要素,需要每位教师的思考。青岛永宁路小学方雪萍老师执教的《古诗三首》,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方老师执教的《古诗三首》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和“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要着眼于“性格描写”的主线─—五年制第九册第6组课文的备课思考安徽省望江县教委教研室胡月南这组课文,以“抓住人物的特点”为重点训练项目。全组教材有5篇课文,一类课文有《古诗三首》、《将相和》和《少年闰土》,二类课文有《一分试验田》,三类课文有《一张珍...  相似文献   

14.
"文包诗"这种文体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独创,她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名篇作为创作基础,把这些古诗的创作背景或诗人的创作经历经过合理的想象编写成一个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即"诗"是"文"的话题由头和故事中心,<黄鹤楼送别>(五年级上册)是一篇"文诗兼美"的"文包诗"课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这首诗的创作情境.  相似文献   

15.
赵莉 《学周刊C版》2010,(9):114-114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围绕“自然的奥秘”这一主题选编了4篇课文。教学要落实“让学生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人物内心世界”这一目标。这篇课文是叙事写人的文章,通过记叙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迷恋昆虫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到执着痴迷是法布尔成功的秘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裴德花 《山东教育》2009,(10):22-23
【教材简析】 《纸船和风筝》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是松鼠和小熊友谊的纽带。故事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内心的失落感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教育学生学会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相似文献   

17.
明确教学目的深入理解课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吉林省教育学院李莉这组教材由两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一个基础训练和说话、写话教材组成,讲读课文中有一篇古诗《春晓》,一篇新课文《丑小鸭》。阅读课文《春雨》是一首儿童诗歌。《春晓》是一首古诗,作...  相似文献   

18.
参考资料两则说明:《〈咏柳〉赏析》是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的一篇课文,是讲如何欣赏古诗的,作者是北大中文系教授。之所以摘编这篇文章,主要是想让教师从中领会如何对学生进行古诗讲解。在这篇文章之前,第十三课《诗词五首》的“阅读提示”,对古诗教学会有帮助,故一...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第十册阅读课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一首童话诗,虽然篇幅较长,但故事内容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指导阅读这篇课文要注意围绕“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一训练重点,指导学法,放扶结合,让学生学懂课文。  相似文献   

20.
本组教材包括两首描写景物的古诗,一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篇“读写例话”和一个“积累运用”。本组教材的两首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菊花》浅近平白,流畅明白;三篇课文《爬天都峰》、《动手做做看》、《一次成功的实验》都是写小朋友生活的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根据本组教材的特点和重点训练项目“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本组教材的教学应重点指导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多读读,多想想,以读感知,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读悟理,养成边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