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适应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全面实行一级学科的培养。文章以集美大学为例,从研究生招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对比,提出了按一级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按一级学科授权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按一级学科授权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王亚杰刘桔今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了按一级学科行使博士学位授予权的试点单位及其授权学科名单,引起学位和研究生教育战线的广泛关注。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1996[16]号文件,按一级学科行使博士...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防科技大学首次按一级学科制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过程中的改革思路和方案的特点.方案凝炼了一级学科研究方向,整合了课程体系,规定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和论文研究等环节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例,梳理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点设立以来的培养模式,解析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思考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对符合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规律的模式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5.
按一级学科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产生多元化趋势,培养既有扎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又有广阔的相关领域知识的毕业研究生受到社会的欢迎。针对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如何制订出合理、科学的培养体系,已成为本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点。笔者从社会对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的需求、原有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不足以及完善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按一级学科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思路,并进行了实施;初步实施的效果表明了这一方案是切实可行的,为培养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和创新能力强的硕士研究生探索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随着一级学科代替二级学科成为研究生教育新的学科所带来的环境改变,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论文简要分析了当前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提出了在一级学科基础上进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项措施,并对一级学科基础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势进行了概述,以期对高校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赞成按一级学科的划分来招收和培养研究生,同时建议和讨论以下几点。第一,专业与学科的关系。现在的专业目录又是学科目录,“专业”与“学科”是同义词。或许只是咬文嚼字,我主张对专业、学科作一定区分或界定。当然这两者常常是统一的、一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任何场合都全等和全同。至少它们是两个词,且我们常说“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分支学科”,而几乎不用“一级专业”、“二级专业”、“分支专业”的说法。或许,一类专业需要几门学科的知识,一门学科可以成为多种专业的基础。第二,培养研究生的目录与培养大学生的目录的同异。对大学生、研究生都要按学科和专业进行培养,如强调其重点,我认为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推进“按一级学科招收培养研究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回顾 根据国家教委1989年的调查,当时博士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宽广不够,创新不够”。分析原因,这与学科专业目录中,学科划分过细、过窄,同时国家又直接管理二级学科的状况有直接关系。因此,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修订学科专业目录和按一级学科授权招收培养博士生的建议。这些建议经过论证,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采纳,开始了新一轮研究生培养学科专业目录的修订工作,并于1996年下达了试行一级学科授予权首批试点的通知。在数学、化学、力学、电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五个一级学科全国选优评估的基础上,首批批准14所高校…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学科硕士生的培养方案应按一级学科制订蒋宗礼张晓霞计算机学科硕士生的自从我国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1981年实施学位制度以来,各学科都已培养出了一大批硕士,他们在各行各业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有的甚至已成长为一方面的带头人。为了进一步适应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一级学科授权扩大了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学位授予权,客观上有利于培养单位进一步端正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思想,采取措施积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随着一级学科授予权的进一步推广,学科建设的重点也要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如何调整学科结构,提升学科内涵,探讨切实可行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就成为研究生教育最为迫切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徐建波  彭理 《教师》2008,(6):64-66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计算机学科表现尤为明显。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学科本身的特点、研究生的生源结构、现有培养方案中有关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对硕士研究生的知识、能力、质量三个培养方面入手,将三者融会贯通于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系统地提出一种以质量为导向、针对硕士研究生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培养模式,并就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若干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一级学科授权后研究生工作的新特点,主要针对一级学科授权后的学科建设以及研究生招生、培养等方面阐述了作者的一些观点。在学科建设方面,提出以学科群为主体促进学科发展、促进二级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避免重复性的学科建设;在招生方面,提出硕士生的招生从二级学科逐步过渡到一级学科,博士生的招生立足三级学科淡化二级学科;在培养方面,提出了分层次重组研究生课程,注重硕士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培养及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伟  彭林 《零陵学院学报》2002,23(4):131-133
分析课程在硕士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硕士生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力求站在研究生的角度审视问题发表看法,主张以“加强基础理论,拓宽知识面”为总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基础课,对硕士生实行多学科综合培养,建立开放性的课程体系等,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论研究生课程的连贯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课程是研究生教育之本,课程对研究生培养的作用是通过一个完整和科学的课程体系来综合地实现的。指出研究生课程的连贯性设计旨在打通本科生课程、硕士生课程、博士生课程之间的封闭与隔阂,建设贯通式的硕—博课程或本—硕—博课程体系。设计连贯性的研究生课程,一是要按一级学科制订课程计划,实施本—硕—博课程一体化;二是要改革培养方式,实施深层次、贯通式博士生培养;三是要拓展课程功能,促进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的全面贯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事记(1996年)1月6~2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郑州、北京两地分别召开文理、农医及五个一级学科(数学、化学、力学、电工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会议,审核通过了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和按一级学科行使博士学位授...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实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最基本的质量标准。通过分析历年培养方案存在的不足,从药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地位与作用、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体系、培养质量等5方面总结了我院2013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按一级学科招生和按自设二级学科招生的博导数量达到总数的19.36%。在国家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中已经达到39.20%。此种现象说明现有研究生专业目录有必要适时修改。在修改之前,公布研究生二级学科排名时,应加注说明。  相似文献   

18.
构建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实践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生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研究生实验教学是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研究生实验教学环节中,建立了跨一级学科的研究生公共实验课和一级学科框架下的研究生专业实验课,建成了一批先进的研究生实验教学平台,确立了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研究生实验教学内容,建设了高素质的研究生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9.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未来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已经成为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一级学科发展的基础,因此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能力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研究生培养出发,讨论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的培养方法,并根据自身的研究课题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本文的成果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保障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实现研究生教育在发展中提高质量,北航研究生院近两年来采取了若干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实践措施,即制定新版培养方案,建设由校级基础理论课、一级学科基础课、二级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的三级平台课程体系,开展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加强工程实践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培养环节过程管理,注重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