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辉 《生物学教学》2005,30(3):64-64
农田蜘蛛一般以农业害虫为食,而且食量大,食性杂,繁殖快。利用农田蜘蛛治理农业害虫,可以避免化学药剂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农田里蜘蛛的大量涌现.又是农业丰收的征兆。为谋求人与自然协调共存,和谐发展,走以虫治虫的自然生态之路,我校学生科技小组着重考察了农田蜘蛛的捕食方式,探究了由此带来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稻田中的蟏蛸(又名长脚蛛、四颚蛛)类,是稻田蜘蛛的一个组成部分。据我们今年在湖南沅陵调查,这类蜘蛛约占稻田蜘蛛总数的10%,它们和其他蜘蛛类一样,捕食害虫,对抑制水稻害虫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为了利用蜘蛛资源,达到以蛛治虫的目的,特将我们近年来所调查的稻田蟏蛸类初步整理如下,以供各地战斗在农业笫一线的同志们参考。 蟏蛸类属蜘蛛目蟏蛸科(Family Tetragnathidae),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和步足一般  相似文献   

3.
稻田蜘蛛是水稻害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通过观察和综合有关文献,探讨稻田蜘蛛的灭虫特性,为了发挥天敌灭虫作用,提出保护利用稻田蜘蛛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 最近10年,由于害虫猖獗,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农业生产。防治农业害虫,目前主要是利用化学杀虫剂进行毒杀。化学杀虫剂不仅使害虫产生抗药性(据资料介绍,在冀、鲁、豫棉区,棉铃虫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可达60倍~80倍,棉蚜的抗药性高达3200倍以上),而且良莠不分地杀灭了大量害虫灭敌,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危害人体的健康。那么生物科学对此有哪些对策呢? 1.大力发展以虫治虫 以虫治虫就是利用天敌昆虫消灭害虫。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5.
《科学课》1988,(3)
蜘蛛以昆虫为食,其中包括那些害虫。自然界里所有食虫动物所食昆虫的总数,也只是蜘蛛食量的一个零头。有人估计,在英国一年被蜘蛛消灭的昆虫总重量,将比这个国家所有人的体重还要大。倘若缺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河北山区枣园蜘蛛的调查,发现有13科53种蜘蛛.优势科为蟹蛛科(Thomisidae)、园蛛科(Araneidae)、狼蛛科(Lycosidae)和皿蛛科(Linyphiidae).优势种为:三突艾奇蛛(Ebrechtella tricuspidata)、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和六痣蛛(Araniella displicata).分析了蜘蛛生物学特点、植被情况、人事活动对蜘蛛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群消长变化的影响,分析的结果可为枣园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物防治是智能炸弹? "生物防治"正被宣传为一种廉价高效的灭虫之道.生物防治,简单地说,就是以虫治虫,以一种生物治另一种生物.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生物防治的方法有很多,利用天敌防治就是其中一种.因为每种害虫都有一种或几种天敌.  相似文献   

8.
蜘蛛     
蜘蛛,在人们眼中是不起眼的小东西,也是大家厌恶的小动物。它总在没有一丝风的晴朗的夏夜,趁大家都坐在院子里乘凉时搭起“天桥”。蜘蛛虽然其貌不扬,却有一套除害虫的本领,是苍蝇、蚊子的天敌。蜘蛛为什么是捕杀这些害虫的能手呢?原来,蜘蛛的体内含有黏液,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沙打旺种植地的调查,发现有11科25属37种蜘蛛.7月上、中旬出现的优势种为印痕球蛛(Theridion impressum),7月下旬出现的有条纹花蟹蛛(Xysticus striatipes)和黑侏儒蛛(Meioneta nigra),8月下旬偶见有田野豹蛛(Pardosa agrestis),但在4块样地内,自8月初到9月初,优势种基本上为条纹花蟹蛛.分析了蜘蛛生物学特性、植被情况、土壤情况和人事活动对蜘蛛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群消长变化的影响,分析的结果可为草地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动物界中,昆虫是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和与人类关系极其密切的一个类群。其中一部分对人类有益,一部分对人类有害。长期以来,人类在与有害昆虫作斗争的过程中,曾采用过多种手段,诸如物理治虫、化学治虫、绝育除虫、性外激素引诱治虫和生物治虫(包括动物治虫、以虫治虫、细菌治虫、真菌治虫和病毒治虫)等,其中病毒治虫由于具有致病力强、专一性强、抗逆性强和生产简便等优点,故发展极快,前景诱人。据记载,当前国际上已报道过的昆虫病毒有1671种(1990),我国为290余种(1990)。在昆虫病毒中.80%以上是农、林业中常见的鳞翅目害虫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11.
玩转蛛丝     
张冲 《少年月刊》2022,(24):22-25
<正>“小小诸葛(zhūg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猜一种动物。没错,这是蜘蛛(zhīzhū)。蜘蛛是许多害虫的天敌,保护和利用蜘蛛已成为生物防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小的蜘蛛一般喜欢单打独斗,靠自己独特的生存智慧“行走”在动物世界里。各种形状的蜘蛛网是它们的武器。除了吐丝织网,有些蜘蛛还有其他“绝技”,如“黑寡(guǎ)妇”的毒液便让人望而生畏。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柑桔害虫发生和消长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观察研究结果和资料的汇集整理,将江西省柑桔害虫发生消长动态归纳为9类,并对害虫动态变动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旦苍蝇、蚊子等害虫闯入蜘蛛的领地,必定会成为蜘蛛的美食。蜘蛛先用蜘蛛丝构成的网粘住这些害虫,然后悄悄地爬过去,用毒液将害虫毒死,再注入一种消化液,将害虫的内部组织全部变成汁液,这样做完后它才慢慢地享用。对蜘蛛来说它的丝确实是非同小可。殊不知,科学家也正在设法寻找大量制造蜘蛛丝的方法呢。  相似文献   

14.
巴县一中配合铜贯公社积极开展“生防”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绩。过去,果树病虫害的防治,全靠施用化学农药,成本高,毒性大,果品食用会影响人们身体健康。而且化学农药使用多了。病虫产生了抗药性,虫害愈趋严重。学校配合公社采用“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的方法,利用“灭敌”杀灭害虫。从七七年起,开始繁放赤眼蜂,当年治虫效果达  相似文献   

15.
一、听读测试(5分)(先看一下题目要求,再认真听老师把听读内容读一遍,边听边记住要点,也可以在草纸上记一下,听完后再做题。听读内容附后。)1.填空:一只青蛙每天要吃只虫子,一年可消灭只害虫。利用青蛙治虫的好处是。2.应当怎样保护青蛙,简要写出你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的病虫害,严重地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而大量的使用农药灭虫,又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还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针对这种情况,人们正不断研究和使用新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治虫方法,除了生物防治(包括以虫治虫、微生物治虫等)外,本文再介绍二种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全世界害虫生物防治的历史,以我国最早。远在公元340年左右的晋代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书中有“蚁赤黄色、大于常蚁。南方柑桔若无此蚁,则其实皆为群蠹所伤,无复一完者矣”。据专家考证,这些记载所说的以,很可能是广州附近地区一向为劳动人民所用来防治柑桔害虫的“黄凉蚁”。“以虫治虫”这项生物防治措施,虽然一千多年来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可是在长期封建统治下,一直未得到发展。解放以前,我国在生产实践上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工作,除了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几种措施外(如广东省利用“黄惊以”防治柑桔长吻好象、…  相似文献   

18.
刘德明 《生物学教学》2002,27(10):41-42
多种生物均能在体内或向体外散发多种化学物质 ,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信息素”这一现象已被人们利用来进行生态治虫 ,在不少地方取得了一定成效。科学家们研究发现 ,植物在遭受害虫吞食时会予以反击 ,一方面植物会分泌一些化学物质来杀灭或驱逐害虫。例如 1981年 ,一种叫舞毒蛾的森林害虫在美国东北部的橡树林大肆蔓延 ,把 4 4平方千米林区内的橡树叶啃食精光 ,橡树林受到严重危害 ,可是到 1982年 ,当地的舞毒蛾突然消声匿迹 ,而橡树林则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这使森林学家们感到非常奇怪 ,因为舞毒蛾是一种极难扑灭的森林害虫 ,大面积的虫…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表明,凤阳县玉米田苗期常见有害生物有6科6种,害虫天敌有4科4种,其中麦二叉蚜和黄呆蓟马为主要害虫;龟纹瓢虫是害虫的重要天敌,对控制害虫的种群增长作用明显。其次,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越大,稳定性指数亦越大,5月下旬是群落抵抗外界干扰和恢复原状态的最佳时期。通过数学分析得知,麦二叉蚜和黄呆蓟马呈聚集分布时,常见天敌在田间水平分布格局也为聚集分布,从而提高了对害虫的综合控制作用。通过建立黄呆蓟马、龟纹瓢虫种群增长模型,揭示其种群消长与时间变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蚧虫是农林业上一种重要的害虫,了解蚧虫生活史对于蚧虫的预测预报以及害虫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仅由于蚧虫世代重叠,难于辨别世代顺序,且体被蜡质,不显昆虫特征,用肉眼只能看到体表的蚧壳,给生活史观察带来了很大困难,有时由于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以及缺乏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往往有些偏差,不够准确。笔者在教学之余,带领林业班学生对竹秆红链蚧、卫予矢尖蚧、蠕须盾蚧、密竹链蚧进行了观察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就如何观察蚧虫生活史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