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数字鸿沟研究的未来:境外数字不平等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从分析传统数字鸿沟研究的局限性出发,对国际学术界数字不平等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认为数字不平等的核心内涵是: ICT接入者和利用者的分层化和多样化;ICT接入和利用背后的动机、利用能力和效果的不平等及其所反映出的各类社会不平等;数字不平等是文化复制的结果;传统社会阶层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关系在ICT利用和接入中的表现等。数字不平等表现维度的研究有传统的ICT接入、利用、心理及技能视角,有从资本角度的研究,还有综合的衡量方法。表1。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2.
数字鸿沟自1989年出现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文本梳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将数字鸿沟研究划分为四代:第一代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拥有者和缺乏者在接入信息通讯技术(ICT)方面存在的鸿沟;第二代将ICT素养和培训方面的鸿沟、ICT利用水平方面的鸿沟纳入其话语;第三代研究重点放在ICT接入与利用活动之外的信息资源和知识上;最新一代的学术思想则是从社会分化、社会排斥及社会不平等的角度断定不能按照传统的数字鸿沟思维来对待本已在社会上处于劣势地位的群体。表2。参考文献86。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形成了信息社会,但信息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事实上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信息公平与平等问题。对信息公平与信息平等的概念、意义进行了论述,提出二者的缺失现状并就建设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数字不平等是信息社会的一种新的不平等.文章依循数字不平等这一概念框架从产生到发展的研究线索,回顾和讨论了社会科学领域的相关文献,认为数字不平等研究对数字鸿沟研究既有直接的继承性,又有其独特性.它依旧关注ICT带来的不平等,但它突破了数字鸿沟“二分法”的局限,深入分析互联网使用者在接入、使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及其产生机制与社会影响;并试图将互联网使用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新标准,提出数字社会分层,是对社会结构变化的深刻研判.文章最后讨论了数字不平等研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数字不平等是信息社会的一种新的不平等.文章依循数字不平等这一概念框架从产生到发展的研究线索,回顾和讨论了社会科学领域的相关文献,认为数字不平等研究对数字鸿沟研究既有直接的继承性,又有其独特性.它依旧关注ICT带来的不平等,但它突破了数字鸿沟“二分法”的局限,深入分析互联网使用者在接入、使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及其产生机制与社会影响;并试图将互联网使用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新标准,提出数字社会分层,是对社会结构变化的深刻研判.文章最后讨论了数字不平等研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我国信息公平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公平是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关乎国家的根本利益,但我国地区间及各社会层面的“数字鸿沟”却在不断加大。实现信息公平的对策是逐步实现全国文献信息资源的均衡配置;加强公益性公共信息资源及其利用平台建设;大力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努力扩大其开放性;加强对公民的信息权利意识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的信息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7.
冀威 《图书与情报》2023,(1):138-144
2021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了拨款总额过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案》。2022年10月26日,美国图书馆协会发布了《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以实现全民数字平等》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析了《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案》为图书馆带来的发展机会,展示了美国各级各类图书馆促进数字公平的具体做法,并为该法案背景下图书馆参与实现数字公平提供了建议。《报告》启示我国图书馆在促进数字公平过程中,有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发挥行业协会的引领和凝聚作用、从民生出发弥合数字鸿沟等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信息不公平主要表现为数字鸿沟和信息歧视。数字鸿沟和信息歧视现象为社会带来了诸多危害。为了消除信息不公平现象,应该采取的策略有: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大力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提高人们的信息能力、发展和普及公共信息服务业等。  相似文献   

9.
公平与效率视角下的数字鸿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鸿沟其实是经济鸿沟的产物,经济注重效率,经济的失衡产生了数字鸿沟,政府保证公平,因此消除数字鸿沟的重任必须由政府来完成。政府在制定消除数字鸿沟的政策时,要注重维护公平,但也要考虑效率。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网格技术的数字图书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卫宁 《图书馆学刊》2006,28(6):121-122
总结了2000年以来网格技术在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研究成果,跟踪了这一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与过程及过程方法相关的概念与原则,阐述信息安全与质量、信息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分析过程方法在信息安全管理及相关标准中的应用与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的实际,针对ISO 27000中的过程方法模式--PDCA,探讨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中的过程与过程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对照组设计,考察了新技术介入、信息分析任务的类型和资料的引入次序三个因素与用户的焦虑水平之间的关系。发现用户在完成数字信息分析任务的过程中,技术因素未造成其焦虑水平的显著变化;在引入技术因素背景下,资料安排次序和任务的性质都会引起用户焦虑水平的显著变化。研究为数字图书馆及网络搜索引擎等的优化及其设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参照。图1。表7。参考文献45。  相似文献   

14.
环境不确定因素给CDRS造成了巨大压力。论文从动态能力的概念和CDRS组织动态能力入手,构建了CDRS组织动态能力形成过程研究框架,详细地剖析该研究框架中诸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即知识吸收、知识整合、知识创新与知识应用四个阶段,依次循环,呈现螺旋上升发展趋势,并对CDRS组织创新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将为CDRS知识管理活动的实施与开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建议和实践指导。该研究框架也将用来解释CDRS获得持续竞争优势途径的最优理论之一。最后,给出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5.
我国信息公平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公平问题经历“信息分化”、“数字鸿沟”和 “信息公平”三个研究发展阶段。我国学者对信息公平问题的影响、信息公平的概念、信息公平/不公平的表现及障碍因素、实现信息公平的原则与保障途径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总体来看,研究尚处于初探阶段。对信息公平的内涵、信息公平的英文对应语、信息公平问题的话语体系以及实现信息公平的目标等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6.
整个数字出版过程涉及到信息的生产者、信息的组织者、信息的提供者和信息的使用者四大行为主体."信息四边形"是为描述四大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而采用的一个形象说法.其中"四边"指信息的生产者、信息的组织者、信息的提供者和信息的使用者,亦即知识产权拥有者、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开发商、图书馆和公众;而"形"则指四边之间的关系.根据"信息四边形"的运行过程,文中归纳出两条平衡原理,并由此原理出发,提出了平衡信息传播过程中四方利益的两条对策,以充分发挥数字出版的功能,达到更大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外部性、网络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分析信息消费的外部性问题;探讨信息消费外部性的含义、类型及其所具有的8个方面特性;根据福利经济学的思想,深入分析信息消费的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问题,并提出信息消费外部性的理论计量模型;最后就如何消除信息消费所产生的正、负外部性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有关缩微品法律认可性与档案数字化标准、数字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电子档案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与可用性保障要求,提出了促进纸质档案数字副本凭证效力的基本思路、方法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的过度消费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调查发现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中不同程度存在着资源过度消费现象,与高校图书馆经费紧缺的现状不相协调,从四个方面分析现象存在的原因,并对采取的解决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电子凝结成像(Electrocoagulation)技术由加拿大Elcorsy Technology公司的Castegnier在1971年构思成像工艺原型,并在1975年获得第一个电子凝结成像专利;从1984年起开始研制完整的电子凝结成像系统,为数字印刷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