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常听大人们说,有个诸葛亮通天文,晓地理。我想,这个诸葛亮是谁呢?能耐有多大呢?后来,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才知道诸葛亮真的有非凡本领呢。  相似文献   

2.
向孩子学习     
耶稣说:“你们如果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子,就一定不得进天国。”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几乎一切伟人都用敬佩的眼光看孩子。在他们眼中,孩子的心智尚未被岁月扭曲,保存着最宝贵的品质,值得大人们学习。  相似文献   

3.
《家教世界》2008,(1):51-51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三国时蜀国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这句俗语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相似文献   

4.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一特点而言。由于“皮”与“屁”谐音,屁为污浊之物,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贬之,意思更为鲜明。后来人们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将“狗皮不通”变成了“狗屁不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一俗语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为一…  相似文献   

5.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三国时蜀国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这句俗语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     
日本相传有一句谚语,说“三个人凑在一起,聪明智慧就抵一个文殊菩萨。”在中国,我们说“三个皮匠抵一个诸葛亮”。日本把以智慧著名的文殊菩萨作为聪明智慧的象征,而在中国,聪明智慧的象征是诸葛亮。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其意思是指群众的智慧可以抵得上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那么臭皮匠与诸葛亮之间又是怎样扯到一起的呢?  相似文献   

8.
<正>大人们常跟我们小朋友说:“做事要专心,不能一心二用。”“一心二用”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成语是说在同一个时间段进行两件事。人的注意力是有一定范围的,如果不够专注,就可能会影响做事的效果。比如科学家牛顿,在煮鸡蛋的时候思考问题,为此错把贵重的怀表当鸡蛋煮了。  相似文献   

9.
学会倾听     
《赤壁怀古》一文快学完时,我让学生们随意谈谈“三国”中的人物与故事。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讲开了,如:关云长单刀赴会、赵子龙单骑救主、张飞大闹长坂桥等。这时有个学生说:“三国”中,我最钦佩孔明的才智,特别是他巧设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这一回,显示了他卓越的胆量与智慧。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都说诸葛亮的才智司马懿难以望其项背。这时另一个学生说:我认为司马懿的谋略不在诸葛亮之下,空城计中司马懿也许早已识破诸葛亮的计策而故意放了他……此言一出,立即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我虽觉得这个说法颇为新鲜,但对孔明三尺瑶琴吓退司马…  相似文献   

10.
大人总是羡慕小孩儿无忧无虑。唉!其实当个小孩儿也不容易。小孩儿在大人心中永远是小孩儿,永远长不大,永远都要被大人们管着。大人们可以做自己乐意做的事,做错了,小孩儿不能批评他们,要不就骂你不孝顺,说你讲话没大没小。小孩儿就不一样了,处处受大人管教,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错了事,大人又是批评又是教育,唠叨个没完,甚至采取“武力措施”。难道大人就可以做错事,我们小孩子就不能做错事?小孩儿在大人心中永远是“不懂事的孩子”。大人们说话的时候,小孩儿要是插嘴,他们会说“:去,去,去,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一边玩儿去。”其实,…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的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的见解,不仅他的子孙可以从中获得教益,就是今天我们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诸葛亮的《诫子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细细品味,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和慈爱之语的家训。作者于篇首开宗明义,告诫子孙:人生在世,首先要“修身”、“养德”。“德”是做人之根基,诸葛亮自然也就把“立德”放在了首位,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德”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那么,如何才能“立德”呢芽答案是“静”与“俭”。曾子在所著《大学》中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说:思想清静,然…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和旧剧把诸葛亮描绘成了一个有“夺天地造化之工,鬼神不测之机”的半人半神的人物,民间传说则把诸葛亮当成了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确实有智慧,他的智慧来自哪里呢?不是来自他的“神机”,而是来自他的求实精神。“治实”,是诸葛亮从事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是他获得成功的“秘诀”。  相似文献   

13.
要用智慧     
一次,卡尔和马勒一同骑车出去玩,突然,卡尔惊叫起来:“哎呀,已经八点钟了,快回家吧。”“不,慢一点好,”马勒说,“如果现在就回家的话,一定会遭到大人们的痛骂,说我们回去迟了;而如果等到10点钟才回家的话,他们则会拥抱我们,为我们终于安全到家而高兴。”要用智慧  相似文献   

14.
看着大人们总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可羡慕了,老盼着自己快快长大,可大人们总是笑着说:“你还小!”前几天,我当了一回“大人”,其中的滋味可真说不清。“我姐姐要做新娘了!”我到处和我的伙伴说。姐姐结婚的日子终于到了。家里来了很多客人,热闹极了。正当我玩得不知东西南北  相似文献   

15.
"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这句话已经听过无数遍了,其意思自然是众人集思广益,远比一个高才来得强,因为个人总有想不到的地方,众人脑袋多,想的方法自然就多。这算是一正解,而  相似文献   

16.
0岁~3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而其中在1.5岁~3岁之间又是孩子尝试“说话”行为最为活跃的阶段——不管音调是否准确、词义是否恰当、意图是否能表达完全,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尝试着说上几句。因为是在这样一个“大胆发言”“大胆失误”的阶段,孩子们说出来的话有的时候会让大人感到非常有趣,比如,他们会把“小狗狗”说成“小斗斗”,把“三”说成“塞”,或者把“快来吃饭”简化为“来饭”。但有的时候他们的话又令人非常难以理解,往往是孩子“咕噜咕噜”说了一大串儿、又重复了好几遍,大人们却怎么也没法弄明白他的意思。每每遇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北京邮电大学博士赵玉平先生在主讲《向诸葛亮借智慧之五·信任的诀窍》系列讲座(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百家讲坛”2011.6.12.播出)时说,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诚惶诚恐,立即“泣涕”表示忠心。接着,赵先生解释说,“泣,是哭泣;涕,是流鼻涕。”“泣涕”的“涕”真的是流鼻涕吗?  相似文献   

18.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现在三个班主任凑到了一起,简直个个都是诸葛亮。这不,一谈起怎样把“三十六计”中的谋略运用到日常与学生的交道中这个话题,“主任”们口若悬河,说得真叫精彩。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其中尤以诸葛亮最让人津津乐道.诸葛亮,字孔明,由于《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而使其名声大噪.在人们的心目中,诸葛亮被作为“忠贞”与“智慧”的化身,尤其是对“智慧”,简直神话到了先知先觉的超人地步,即所谓“三绝”之“智绝”,对此,后世史论家有人更多地强调其玩弄权术,诡计多端,如苏轼《诸葛亮证》中就谈到诸葛亮“仁义诈力之杂用”的问题,即使是把诸葛亮塑为智绝贤相的毛宗岗,也在一些杂注中对诸葛亮略自微词,鲁迅更是批评作者“状诸葛之多智慧而近妖”(《中国小说史略》).然而,这些观点无法改变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诸葛亮的智绝贤能的形象,也无法改变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典型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20.
公元 2 2 6年 ,魏文帝曹丕病死 ,子曹睿即位为明帝。消息传到成都 ,诸葛亮认为北伐时机到来了 ,决定北伐 ,《出师表》是其出师北伐前写给后主刘禅的 ,这年为公元 2 2 7年。因为数年后他又上一表 ,为区别起见 ,称为前、后《出师表》。自古以来读者莫不感叹诸葛亮在其中表达出来的誓死伐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尽忠精神。古人云 :读《出师表》而不泣者 ,非人也。然而 ,众人却不知这前后《出师表》实乃诸葛亮心病的流露 !(刘备白帝托孤时曾对诸葛亮说 ,刘禅要是“不才” ,你可以“自为成都之主”。这话与其说是对诸葛亮的信任 ,不如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