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干涉图样局部习题的一般解法孙爱群(安徽省宿州师专附属实验中学234000)⒇所谓干涉图样局部习题,就是求在干涉图样中某一给定点是振动加强点还是振动减弱点,某一直线或曲线上有几个加强区域或减弱区域.由于多数学生认为必修教材第一册给出的干涉图样极其简单,...  相似文献   

2.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发生干涉时,某些区域振动加强,某些区域振动减弱·如何判断这些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分布呢?一、条件判断法  相似文献   

3.
郭霞 《中学物理》2012,(8):46-48
新课程标准中对“波的干涉”这一知识点的要求是:知道什么是波的叠加,什么是波的干涉,其条件是什么,如何判断某个点是振动加强还是减弱,如何确定一段区域内有多少个振动加强点或减弱点.而对于涉及这五点内容的题目,学生往往容易出错,尤其是有关振动加强点或减弱点个数的判断问题,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各个突破.  相似文献   

4.
光的干涉中两个疑难问题的解释上海市高行中学潘群德两列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的光波相遇时,在其相遇区域里某些点处,振动始终加强,在另一些点处,振动始终减弱,从而呈现稳定的明暗相间条纹,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教学中有人对光波干涉的成立条件和光波...  相似文献   

5.
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与减弱点的判定,一般采用解析的方法:两列相干波叠加区域内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质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Δx.对同步调相干波源,若Δx=kλ(k=0,1,2,…),即Δx为波长的整数倍,则该质点振动加强;若Δx=(2k+1)λ/2(k=0,1,2,…),即Δx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则该质点减弱.对步调相反的相干波源,以上结论正好相反.教学实践发现,用解析法寻找两相干波源连线上的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不符合学生初学干涉时的认知水平.实际上,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在《波的干涉》一节是用示意图的方法形象展示干涉图样的,用上述解析法求解干涉…  相似文献   

6.
在发生波的干涉现象时,两个振源相当于数学意义上的两个定点,加强区(或减弱区)上的点相当于数学意义上的动点,由物理知识知,这些动点到两定点的路程差是一系列不同的定值.而由数学知识又知,若动点与两定点的距离的差为定值,则该动点的轨迹为双曲线,故干涉图样中加强区(或减弱区)所在的线是一系列双曲线,从而如果较好地掌握了双曲线的知识,对研究波的干涉会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邵霖 《物理教师》2002,23(7):39-40
历来各种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都用音叉来演示声波的干涉现象 .由于这个实验正好是在水波的干涉实验之后 ,一些学生和教师很自然地把它和水波的干涉条件联系起来 ,研究音叉干涉的条件 ,由此出现了一些疑问和争议 .本刊也曾发表过有关文章 ,对音叉的干涉现象作了探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但我认为 ,疑问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还需继续进行讨论 .那末 ,用音叉演示声波的干涉究竟有什么疑问呢 ?难道它演示的不是声波的干涉而只是音叉发声的方向性吗 ?1 疑问的提出疑问是在讨论音叉的双叉股发出的两列声波的相干条件和讨论振动的加强点和减弱点…  相似文献   

8.
一、波的干涉示意图在学习波的干涉时,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56面中有一幅"波的干涉的示意图",用以说明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如图1所示).在图1中,我们看到,在相干波源 S_1、S_2的中垂线上,各点到两波源的距离相等,振动都得到加强;而在其他位置,加强或减弱区的形状就不再是直线而是曲线,如果沿 S_1、S_2方向建立  相似文献   

9.
谈等倾干涉和等厚干涉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等倾干涉和等厚干涉的干涉条纹作了比较归纳出等倾干涉和等厚干涉条纹的主要异同点  相似文献   

10.
张飞 《物理教师》2008,29(8):33-33
现行教材中“波的干涉”一节的知识是通过发波水槽实验获得的,而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存在如下问题:(1)该实验现象受环境(光线)限制,效果不佳;(2)该实验只能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很难直接观察到介质中某质点(如加强点或减弱点)的振动(如位移变化)情况;(3)波的干涉理论的基础实验——波的叠加(绳波)实验(在常规情况下)几乎不能做成功,而且实验现象转瞬即逝,学生很难观察清楚.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光的干涉问题,计算要求不高,但对光的干涉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有关应用等问题的判断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我们对光的干涉现象、产生干涉的条件及有关应用等内容必须熟悉例1 从点光源L发出的白光,经过透镜后成一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到挡光板 P上,板上开有两条靠得很近的平行狭缝 S1、S2,如图所示,在屏 Q上可以看到干涉条纹,图中O点是屏上与两狭缝等距离的一点,则(  ).A.干涉条纹是黑白的,O点是亮点B.干涉条纹是黑白的,O点是暗点C.干涉条纹是彩色的,O点是亮点D.干涉条纹是彩色的,O点是暗点答案为C.点光源经透镜成平行光束,通过S1…  相似文献   

12.
学习波的干涉后,同学们对教材中的几个问题还是弄不清.问题一:为什么在干涉现象中要求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问题二:加强点为什么永远加强?减弱点为什么永远减弱?问题三:若两波源振动情况完全相同且到某点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则该点振动加强,若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则该点振动减弱等.针对这些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设计了用波形图去解释,发现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3.
双缝干涉:两个独立的光源发出的光不是相干光,双缝干涉的装置使一束光通过双缝后变为两束相干光,在光屏上相干形成稳定的干涉条纹.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时,该点出现亮条纹;光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该点出现暗条纹.A.对干涉图样的研究可知:相邻两条明条纹(暗条纹)中心距离与屏到双缝的距离L成正比;与双缝间距离d成反比;  相似文献   

14.
检查精密零件表面是否有凸凹的方法是利用薄膜干涉法。薄膜干涉又称为等厚干涉 ,原因是厚度相等的地方 ,光程差一样、干涉情况一样 ,即某一处反射回来的两列波叠加 ,光振动加强 ,产生亮点 ,那些与这处厚度相等的地方都是亮点 ,它们连起来组成亮条纹。在其它厚度处两列波叠加 ,光振动减弱 ,产生暗条纹 ,因此厚度变化情况决定了条纹的形状。如果被测表面是平整的 ,它与标准样板间形成一个厚度均匀变化的“楔形”空气薄膜 ,薄膜上与交线平行的任一条直线上各点的厚度相同 ,干涉的明暗情况一样。由于其厚度是均匀变化的 ,所以它的单色光干涉条纹…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2册(选修)第10章第5节的一幅插图,它形象地描述了波的干涉图样,仔细研究这幅插图不难看出,如图1所示,所有的加强点和所有的减弱点连接后在平面图中好像都是双曲线,那它到底是否是双曲线呢?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物理重点知识》(王溢然、朱从礼编,百家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有这样一题:在宽阔的静水面上同时扔两粒石子,激起了水波.已知两落点A、B相距4λ(λ为波长),则水面产生的不连续的振动加强线共计有____根;在A、B外垂直于A、B连线的直线MN上,振动的加强点有____个(图1).大部分学生面对这一道题不知如何下手.分析原因有:学生对波的干涉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仅着眼于记住几个结论,对波的干涉图样认识肤浅,特别是对波干涉问题的定量研究尤为缺乏.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抓住上述典型问题作比较详细的讨论,力求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效果.下面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和解.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日本和欧美列强对朝鲜入侵,中朝传统的宗藩体制受到冲击,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加强对朝鲜的干涉。在此情况下,“精明能干”的袁世凯就被清政府选为对朝鲜干涉的代理人。本文就清廷加强对朝鲜干涉的原因、袁世凯对朝鲜的干涉及朝清宗藩关系的瓦解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罗强 《培训与研究》2009,26(5):58-60
随着日本和欧美列强对朝鲜入侵,中朝传统的宗藩体制受到冲击,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加强对朝鲜的干涉。在此情况下,“精明能干”的袁世凯就被清政府选为对朝鲜干涉的代理人。本文就清廷加强对朝鲜干涉的原因、袁世凯对朝鲜的干涉及朝清宗藩关系的瓦解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佐峰 《物理教师》2002,23(7):56-56
在讲波的干涉时有这么一道题 (以下加强点和减弱点均指振动最强点和最弱点 ) :在x轴上x =2m和x =-2m处有两个振动完全相同的相干波源 ,它们激发的波的波长λ =1m ,那么在 y =3m的直线上有多少个振动加强点 ?在x =3m的直线上有多少个加强点 ?分析这类题目时 ,应从两波源连线的中垂线入手 ,当两波源同步时 ,中垂线上的点一定为振动加强点 ,当两波源振动总是相反时 (相位差为π) ,中垂线上的点一定为振动减弱点 .在波源连线上相邻振动加强点的距离为λ/2 ,相邻振动减弱点的距离也是λ/2 .并且加强点和减弱点相间等距出现 .实际上若两…  相似文献   

20.
声波干涉实验难点主要在于实验中利用听觉很难辨别两单一、高频率声波干涉形成的振动加强和减弱的变化.借助其他工具显示出振动加强与减弱的变化特点也不具有直观性,特别是无法产生可视、稳定的干涉图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