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接上期) 【1】整个自我强迫过程,乃至最后形成强迫人格,概括起来可以说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倾向。 你追求到校第一名,那是追求零落后的“领先完美”。 你几年如一日在课堂上背着手坐得笔直,是追求零犯规的“遵纪完美”。  相似文献   

2.
用日本心理学家森田的话讲,自然是有“疑病素质”的人。  相似文献   

3.
自我调整方案一:如何走出神经症。如果你确认自己已经患有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等任何一种神经症,情况严重,建议你去找心理医生,情况较轻,可以考虑自疗。  相似文献   

4.
柯云路 《健身科学》2011,(10):27-28
[1]-位部门经理忧心忡忡地说,他因为得了焦虑症,所以每天焦虑不堪。心理咨询师却对他说,你是因为每天焦虑不堪,所以才得了焦虑症。经理问什么意思?咨询师让他回顾一下自己得焦虑症以前是什么样子?经理一回顾,发现自己早在患焦虑症之前的两三年中,就是一个每日焦虑太多的人。别人眼里很正常的事情,比如住高楼、坐飞机,他都看着危险丛生而焦虑不堪。  相似文献   

5.
捕风捉影的疑病症 (接上期) [1]恐怖症大致有几种: 一、特定物体恐怖。如怕某种动物,猫狗蛇虫之类;如怕闪电雷击水火,也即恐电恐雷恐水恐火;又如怕某种植物;还如,怕某种奇形怪状的物体,譬如怕尖锐的刀子。  相似文献   

6.
捕风捉影的疑病症 (接上期) [1]恐怖症大致有几种: 一、特定物体恐怖。如怕某种动物,猫狗蛇虫之类;如怕闪电雷击水火,也即恐电恐雷恐水恐火;又如怕某种植物;还如,怕某种奇形怪状的物体,譬如怕尖锐的刀子。  相似文献   

7.
柯云路 《健身科学》2011,(11):27-28
(接上期)【1】中国心理学界现在大致把神经症分为七八个亚种,那就是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癔病。但对这七八个亚种的定义也是大致的,它们之间的分界不是机械的,而是相互渗透的,或者说,它们只是神经症这种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8.
自我调整方案八:关于我们的内心冲突 一、我们的全部焦虑、痛苦都源于内心冲突。 冲突越多越大,焦虑、痛苦越多、越强烈。  相似文献   

9.
(接上期) [1]对于人类来讲,有两个最根本的对立倾向。一种倾向,就是对现实生活的投入,到了最极端你也可以说它是最积极,也可以说它是最狂热,还可以说它是最贪心。有一大批人成为这个极限的探险者,成功和失败都可能等待着他们。而另一种倾向,就是恬淡虚无。到了最极端的程度,就像禅宗这样超然度外不计得失。这显然是对人类又一个精神极限的探求。  相似文献   

10.
自我调整方案四:当你觉得精力今不如昔时怎么办? 一、承认人生的自然规律。 人从二十岁到三十岁到四十岁到五十岁乃至到更大年龄,精力总是有其自然发展变化规律的。某一时期出现今不如昔的情况,有的纯属自然规律,大可不必为之焦虑。焦虑只会增加精神负担,使精力更衰退。  相似文献   

11.
(接上期) [1]对于人类来讲,有两个最根本的对立倾向。一种倾向,就是对现实生活的投入,到了最极端你也可以说它是最积极,也可以说它是最狂热,还可以说它是最贪心。有一大批人成为这个极限的探险者,成功和失败都可能等待着他们。而另一种倾向,就是恬淡虚无。到了最极端的程度,就像禅宗这样超然度外不计得失。这显然是对人类又一个精神极限的探求。  相似文献   

12.
自我调整方案四:当你觉得精力今不如昔时怎么办? 一、承认人生的自然规律。 人从二十岁到三十岁到四十岁到五十岁乃至到更大年龄,精力总是有其自然发展变化规律的。某一时期出现今不如昔的情况,有的纯属自然规律,大可不必为之焦虑。焦虑只会增加精神负担,使精力更衰退。  相似文献   

13.
柯云路 《健身科学》2011,(12):27-28
【1】强迫症就表现为这样两方面的症状。所谓"强迫观念",就是不必要的、重复出现的、非常想摆脱又非常难摆脱的思想、恐惧或心理冲突,它们常常导致患者焦虑、不安、自责和忧郁。所谓"强迫行为",是指不必要的、重复出现的、想要抗拒又难以抗拒的动作和行为。譬如反复拉门,睡前反复查看煤气阀等。【2】关于强迫观念,常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1】第五个例子是吃饭。吃饭是绝大多数人都具有的正常功能,但对于厌食症患者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果当时有另外一个人影响你,让你更增加对厌食症的恐惧,吃不下硬吃,心理逆反律就会起作用,结果可能真成厌食症了。  相似文献   

15.
【1】第五个例子是吃饭。吃饭是绝大多数人都具有的正常功能,但对于厌食症患者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果当时有另外一个人影响你,让你更增加对厌食症的恐惧,吃不下硬吃,心理逆反律就会起作用,结果可能真成厌食症了。  相似文献   

16.
人生如书     
《新体育》2005,(1):6-6
中国人对书,有一种天生的敬畏感。著作之人,被另眼相看。即使是粗墨陋简,也是抱定决心,要用几张素纸伪饰自己的假崇高。 由于敬畏,便有这样的观念,不是随便谁,就有资格写书的。赵忠祥老人家开了名人写书的先河,他写自己的”岁月”的时候,用坏的麦克风,比别人吃过的羊肉串都多了。后来跟风者,年龄一个比一个小,也还是七大姑八大舅的年龄,不算老,也不能说很小,加上是名人,披露的都是些陈谷子烂芝麻,不耽误市井里一边啃着麦当劳一边翻书,所以,没有引起多大争议。 刘翔前不久也出了一本书,名字不错,《我是刘翔》,很符合他的风格。当然,按照…  相似文献   

17.
感悟人生     
雨水 《健身科学》2008,(6):58-58
~~感悟人生@雨水~~  相似文献   

18.
感悟人生     
《健身科学》2008,(10):60-60
~~感悟人生~~  相似文献   

19.
感悟人生     
鱼水 《健身科学》2008,(1):59-59
~~感悟人生@鱼水~~  相似文献   

20.
感悟人生     
雨水 《健身科学》2008,(8):59-59
~~感悟人生@雨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