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16,(5):80-88
体育大国的社会性成长就是社会化了的体育大国的成长.体育大国社会性成长内涵由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五部分组成包括社会内涵、文化内涵、典型内涵、根本内涵和直接内涵等.体育大国的社会化特征包括国际社会规范要求的普遍性特征、国际体育良性互动的认可性特征、世界体育文化多样化背景下的文明贡献特征、为国际体育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的国际责任特征、涉外体育活动中国家形象塑造特征.  相似文献   

2.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在大国成长的关键时刻向国内与国际社会展示的大战略方针,而要克服大国成长困境以及应对目前的国际新形势需要采取一种多元开放的整体性的和平发展观。其主要内容是,要把国际战略与国家战略统筹起来,把负责外交外事工作的各个职能机构统筹起来;不过分强调和平发展模式的独特性,而把中国的战略主张纳入到国际社会主流战略思想中去,并视之为国际社会长期和平运动在当代的结果;要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兼顾,软硬兼施,全方位介入,有限责任与普遍道义相结合,区域战略与全球战略相对接,由"平面外交战略"向"复合外交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3.
蒲俜 《教学与研究》2007,26(11):50-54
和平发展道路与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重大发展,通过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时代主题与世界秩序、大国复兴与国际责任等三方面的结合,和平发展道路与和谐世界理念向国际社会传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意愿和抱负.  相似文献   

4.
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日本根据本国国情以及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中小学道德教育策略与方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对国民下一代素质的需要,形成了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基本特色。 一、突出道德教育的主导地位 六十年代起,日本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逐步确立了工业大国、科技大国、金融大国及债权大国的国际地位。与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相比,道德教育却显得相对滞后,如,青少年精神空虚、拜金主义与利已主义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扫盲教育观的转变及其实现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文盲”新的内涵,文盲不仅仅是文字盲,更重要的是缺乏基本教育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要求我们重新厘定扫盲教育观念,认清扫盲教育的实质,采取相应的策略,真正实现扫盲教育的转型,使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  相似文献   

6.
国际秩序是国际社会中各行为体特别是大国依据一定的原则、制度与规范,在利益博弈基础上形成的动态稳定体系。大国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巨大,大国崛起必然冲击既有的国际秩序,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中国的和平崛起也必然成为现存国际秩序的变革性因素,并且其崛起也深深受到现存国际秩序的制约。面对国际秩序转变的契机,中国应该秉承其国际新秩序观,以积极的态度融入并推动现存国际秩序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赵金玲 《海南教育》2011,(12):26-27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进入人力资源强国是在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之后的第二个转变。实现这一转变,职业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实现这一转变,职业教育必须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而海南国际旅游岛战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共道德是要求全体公民一致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大学生是高文化的社会群体,但在他们身上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9.
毛晓刚 《留学生》2011,(9):36-36
中国是一个大国,而且已经从近代以来为民族兴亡的奋斗中脱胎换骨,成长为一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全面发展的大国.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大国.世界的解读却不尽相同。过去,人们对中国作为大国的印象.往往局限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发展迅速.共产党执政等浅层表述:而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影响世所罕见,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这些既令国际观察家和研究者们着迷,也令不少人迷惑。  相似文献   

10.
本课题研究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的互动之间的关系。其中既要考察20世纪主要大国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也要探讨大国之间的关系变化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以及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国际格局对大国关系形成的反作用。之所以选择研究这个课题,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其一,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密切相关。自近代民族国家产生以来,大国之间的关系始终是最重要的国际关系,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和各民族国家的命运,都产生过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20世纪以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极为严重的后果,分析了国际力量对比发生的重大变化,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大国整体崛起。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面前,中国有效应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帮助其他国家摆脱金融危机影响,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会威胁到现存大国的利益,现存大国会遏制新兴大国,而新兴大国势必要冲出这种遏制,在这个过程中,战争在所难免。中国作为世界上的新兴大国,正在崛起之中,而美国是现存的大国,人们习惯性地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逻辑“修昔底德陷阱”直接套用到中美关系之中。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中,中美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成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Summaries

English

Before constructing a new curriculum for any level in integrated‐science educat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 basic philosophy of science teaching which reflects a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 particular country of the world.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of integrated‐science education should broaden the basis of curricular decision and should be designated to follow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society in providing professional intellectual training so that education can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o‐economic growth of the country. This basic assumption which established a link between cultural and socio‐economic growth, involves a diversification of the cultural trends of science education which must become appropriate to the economic and historical context of each country in a fast changing world of work.

Therefore, by critically removing outside influences in the transmiss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there should be less uniformity in the context and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considerable restructuring of education for each country should occur. Thus, considering the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a new order in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 would come into being.

In such a hypothesis, a research‐oriented integrated curriculum in science education can play a central role (certainly a better one than in the traditional, discipline‐oriented scheme of science teaching) in obtaining an adequate interaction between scientific education and social problems; this is required for modern cultur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经济的竞争更加激烈,其中对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摆在头号位置的大事。我国作为科研的边缘国家,能否在21世纪世界竞争中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林,关键在于是否有一大批具有现代素质的各级各类人才。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在国际上的延伸,它同构建和谐社会一样涉及到两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即"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由于传统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注重基于国家这样的大集体里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全球的视域下如何进行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国与国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往往被忽视。因此,本文认为,在和谐世界的视域下应将"国与国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集体主义道德原则调整范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作为社会的高层次人才,它的培养模式深刻影响着本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但目前中国"严进宽出"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行教育改革。而"宽进严出"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正是世界经济实力排名前几名的国家不约而同的选择,对中国往"宽进严出"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迈进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家生命周期与中国崛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借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国家生命周期理论,并对几个大国崛起的历程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认为,从世界现代经济发展历史看,的确存在国家发展生命周期,大体有四个或五个阶段。一个国家的兴起可能是由于国家之间竞争,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响应,从模仿创新到主动创新;反之,一个国家的衰落可能是由于国家之间竞争,创新能力减弱,甚至消逝。这一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理论,既可以解释其他国家的发展历史轨迹,也可以解释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既可以解释中国为何从强大到衰落,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从衰落再到强大。作者指出,国家生命周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能否创新,能否持续创新、不断创新和鼓励创新是国家崛起的背后动因。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终身教育、学习社会、终身学习等教育理念在全球的风靡,如何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转换成为各国进一步关注的焦点。而社区作为不同地域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学习型社区的实现成为国家范围内建成学习社会的必由之路。纽约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典型,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改善社区教育管理等方面均凸显出自身特色,因此可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There is a great and longstanding divide in vis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Some assert that states are the most relevant actor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others emphasise the importance of non-state actors as vehicles through which shared ideas and identities are enacted. Typically, cross-national scholarship adopts one of these positions and seeks to support the attendant theoretical claims; our approach is entirely different. We treat these varied concep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not as antecedent explanatory frameworks, but rather as outcomes to be explained in their own right. To this end, we draw on data consisting of 539 high-school social science textbooks (history, civics, social studies, and geography) from 73 countries published between 1950 and 2011, coded to shed light on how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is discussed in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s. We use multilevel modelling to determine how characteristics of textbooks and countries are linked to different vis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Stronger national emphases in books promote a vision of the interstate system, as does a country’s level of democracy. Emphases on world society emerge particularly in recent decades and in books and countries most exposed to educational and social globalisation. Our findings provide initial support for arguments that world society and the interstate system are distinct, leading to multiple forms of inequality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不断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的信息化社会经济全球化,在语言这点也需要与时俱进,英语在世界上依旧有着"霸主"的地位,在国际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使用人群,所以英语语言在交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是运用英汉的对比语言学在当代我国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理论依据以及实际用途,旨在教学效果上取得更高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