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谣是孩子始于摇篮的教育,它承载着优秀的文化和道德观念,以其韵律节奏的独特美感吸引着儿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养料,是浸润心灵的鸡汤,是孩子们的精神食粮.海州童谣是连云港市地方传统文化,词句押韵顺口,有天然的音乐性,非常适合传唱,大致可分为游戏类、劳动类、仪式类、生活类,也可细分为摇篮曲(催眠曲)、数数歌、问答歌、游戏歌、连锁调、绕口令、颠倒歌、时序歌、喜话歌等等,是地方性音乐文化的一个映照.然而,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富有地方特色的海州童谣已淡出儿童的世界,甚至面临“生存危机”,现在我们大多数的孩子海州话都不会讲,就更谈不上对本地的童谣文化的了解与学习了.为了让音乐教育回归生活,重新建立与生活的联系,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教师要有文化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倡导每个学生对区域文化的关注,音乐教学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可激发的兴趣点,有效的运用海州童谣资源,让学生在喜闻乐学的氛围中,得到地方性音乐文化熏陶,使得学生文化心灵具有区域性维度.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这一概念在科技日益发达、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应运而生。同时,多元文化的意识也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逐渐反映出来,而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是以民族和平等的理念为基础的,将非西方音乐文化遗产纳入到教育体系中,并以世界各地区民族音乐文化为教学内容的音乐教育,体现的是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和理解多元文化的概念,所以,如何将多元文化切实融入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了。基于此,采用文献资料、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了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渗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审美”与“相关文化”观念在我国音乐教育中越来越引起音乐教师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李莎莎 《教师》2019,(7):78-79
学生们接触音乐的机会越来越多,可谓“见多识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在音乐教育理念上、内容上、形式上积极借鉴,勇于创新,学会做个有趣的音乐教师,让学生们的音乐课堂有趣起来,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们从接触音乐开始就体会到音乐的美好,慢慢爱上音乐,慢慢学会欣赏美。  相似文献   

5.
谢琳 《山东教育》2008,(5):22-24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早巳衍变成“地球村”。频繁的跨文化交流成为“地球村”的特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也已经开始出现在世界大、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成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今,音乐教育的主流观点开始脱离“欧洲中心论”而转向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上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所谓“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指教会学生在多种音乐文化社会中懂得音乐,也指民族音乐和其他的文化内容。还可以指“仅仅针对少数几种音乐文化做深入研究”,可包括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在1994年发表的两个文件《促进全球音乐教育的信仰宣言》和《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中,阐明了在全球实施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作用、意义、政策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性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小学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地位尤为突出,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创造性很难被挖掘出来。笔者认为,在小学音乐课堂上,音乐教育要将人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激发出来;音乐教学仅为一种手段,教育人才才是音乐教育的目的 ;只有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才能开展创造,将音乐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7.
在全社会部提倡“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仍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可以说,音乐教育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为了适应世界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变化,我们的音乐教学是否也应该发生某些变化呢?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们针对弊病作何改进?作为一位战斗在第一线的老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往往比较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和音乐技能的学习.忽视音乐文化的学习,忽视人文精神的培育、人文素养的提升。音乐新课程性质定位在“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强调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对音乐课程性质认识的正本清源和价值回归。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我从歌、乐、舞、戏入手,注重发挥音乐教育在传承文化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努力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审美教育”与“教育理论”这两个概念在音乐教育的实践中越来越引起老师们的重视.那么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他们在音乐教育改革实践中的意义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自然越来越引起老师们的关注.本文先从“审美教育”这个概念谈起.解读音乐教学理论中以审美教育为依托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产生了多样化的形势。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教育工作者们将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这一教学目标放在了首位。学生除了需要提高文化知识水平,还需要加强身心方面的发展,音乐教育在这方面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为缓解学生们在繁忙的文化知识学习当中的压力,通过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来调节小学生的情绪,维持学生们心理状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何素英 《考试周刊》2023,(30):145-149
音乐教育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对学生积极人格与心理情绪发展也有独特作用。当前基础教育中,音乐教育美育与学生全面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状态,为了更好地拓展音乐课作业设计,广东佛山南海中学做出了积极探索,推出了“每周一歌”音乐作业课外活动,并产生了广泛影响力。对学生而言,“每周一歌”是动听的作业,能够促进他们快乐成长。在具体实践推广方面,可遵循如下策略: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师生共同推进;教研推动,文化构建,在校园中形成音乐教学文化;文化传承,素养引领,让音乐在社会文化传承与个人成长方面发挥作用;技术发展,资源拓展,充分结合信息技术时代发展特点来丰富拓展音乐课外作业资源;方式灵活,合理安排,要求每一所学校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独特的“每周一歌”教学方式,合理安排音乐课外作业设计与落实,促进音乐教学进步,引领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2.
随着音乐人类学的发展,其主要理念现已渗透到国际音乐教育中,但在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中,人们对音乐人类学这一学科还比较陌生。音乐人类学主张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它既研究音乐的“声音、概念、行为”(梅里亚姆),也研究与此相关的各种文化。其对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启示是:树立音乐价值平等观,注重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发展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13.
我的音乐新课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给学校的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春天。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施”、“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新课程深入细致的学习,使我深化了对音乐教育新理念的理解,明确了音乐教育的新方向。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欢迎音乐教育界的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音乐教育浏览祖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史,就能领略到我国源远流长的音乐文化,就会荡漾在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音乐海洋中,沉浸在具有丰富内涵的民族民间音乐中。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对乐器的各种发音原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周代,孔子编辑的歌曲总集《诗经》,使305首精选的古代歌辞传承至今,而且当时这些歌辞都是配乐演唱的,从歌辞结构分析其音乐曲式结构,已有十余种不同的曲式结构布局模式。1978年在湖北省隋县(今隋州市)发掘的战国初期曾候乙墓出土的编钟,已经是十二律俱全,可…  相似文献   

15.
当今,教育和关心孩子们的成长究竟到什么程度,真可谓是一门大学问,这是每位家长和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其教育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下面仅就美育教育加以探讨。一、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对孩子身心培养的重要意义。古今中外的学者、名人、大师们,都十分重视音乐的启蒙教育。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年轻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掌握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有思维能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实现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因此,从幼儿起就注重用音符启迪孩子,将对幼儿今后的成长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任德平 《学周刊C版》2014,(4):194-194
在农村音乐教学中,音乐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如果音乐教师能善于挖掘和利用,结合本地的人文文化、地方文化。就能够丰富音乐课堂,让农村小学学生做到“人人享受音乐教育、个个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音乐专家许卓娅说:“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离开了可以使你激昂、感动的东西,音乐教育就失去了最有效的感染力。”音乐教学是以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为目的的,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要以情感人,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师生间有了融洽的关系,才能在教学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师努力创设一种民主、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教学中做到静中有动,动静交融,使学生们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之中,切身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音乐教学才会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才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原汁原味的本土民族音乐严重减少。中国音乐教育协会会长谢嘉辛在2001年撰写的《寻找家乡的歌》中提出“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的命题,但这一命题的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学生们“不知道”、“没兴趣”的现象很严重。这一答案使音乐教育工作者们认识到本土民族音乐教育的抢救与发展迫在眉睫,但都没有针对性地提出一套关于本土民族音乐教育如何发展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文化资源对于音乐课程而言,是一种母亲与孩子的关系.事实上,任何的艺术形式都是人们文化与情感的一种表达,于是音乐就成了民族文化得以表现的具体形式之一.学习不同的音乐,其实是在学习不同的文化,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不同民族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世界的认识等方面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在这些少数民族中,藏族的文化以喜歌好酒和能歌善舞著称.这些文化在音乐的教学中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本文中,作者对藏族文化在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中的表现方法进行了阐释和举例,希望能对音乐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倡导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音乐教学,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一股潮流。“任何音乐教育体系都应接受由多元文化形成的音乐世界的存在事实,以及对其学习和理解的价值,并把这一观点作为音乐教育的新的起点。”这一观点是国际音乐教育在促进全球音乐教育信仰宣言中提出的,它为各国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理念。当今,走在世界教育发展前列的美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使这一观点显得越来越清晰,在颁布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其要求学生能够不断地加深对音乐与其他艺术、及非艺术学科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理解世界与西方音乐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