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父母来说,让孩子拥有快乐性格的最佳方法就是:使家庭充满快乐和温馨。下面各种快乐秘方,您不妨在孩子身上试一试——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孩子需要认同自己是家庭  相似文献   

2.
訾非: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系主任,硕士生导师。父母关心孩子无可厚非。但过于密切的关注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是孩子更顺利的成长还是事与愿违阻碍了孩子的发展?为此我们采访了心理学家訾非老师。父母对孩子紧盯的做法最大的负面影响是孩子难以成为他们自己。他们长期在父母的关注、期待和控制之下,只知道别人期望他做什么,却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这些孩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很少往来,相互之间缺少交流.孩子如果缺少玩伴,就会变得漠然无情,自私自利.他们如果置身于"闭门自守"的家庭,就会形成与社会不和谐的人格,他们可能难以适应未来开放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要敢于把信任、友爱和关心给他人:打开自己的门户,以自己的真诚、友善接纳别人,建立一个开放、和谐的人际环境,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渐渐懂得怎样去关爱别人.  相似文献   

4.
陆娟娟 《考试周刊》2014,(11):185-186
<正>爱是人类一种伟大而高尚的情感,是人类借以维持自身发展和繁衍的基本力量。爱他人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家庭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有了爱他人的情感,才能为培养高级情感——爱人民、爱祖国奠定基础。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给幼儿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消极影响。不少孩子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私任性、攻击性行为、不尊重长辈、不关心他人、没有同情心等行为。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抱怨自己对孩子疼爱有加,而孩子却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父母、关爱他人。一位儿童教育家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已,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其实孩子并不是生来就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注意教育方式等,把孩子的爱心在不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很少往来,相互之间缺少交流。孩子如果缺少玩伴,就会变得漠然无情,自私自利。他们如果置身于闭门自守的家庭,就会形成与社会不和谐的人格,他们可能难以适应未来开放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要敢于把信任、友爱和关心给他人;打开自己的门户,以自己的真诚、友善接纳别人,建立一个开放、和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生活在当代社会的成年人。栽们对社会竞争给我们带来的压力感受得越来越强烈。然后。我们把这种对压力的感受间接地传导给了孩子,使孩子在机临社会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父母带给予的。他们不仅要学习成长及未来生存所需要的知识。他们还要在父母的指定下参加各种的才艺班。以发展自己的特长。 “ 才艺”的学习本应是出于兴趣的,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但是为什么我们的一些孩子在这种学习中却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学习本应如此令人不快乐吗? 《幸稿,从童年开始》一文中的被访者倪谷音老师。在80年代初提出了“愉快教育”的办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具有快乐性格的孩子是父母的至爱,是亲人的开心果,也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小主人。活泼开朗的性格可以使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微笑地面对他人,自信地与他人交往,乐观地承受必要的挫折,充满朝气地面对未来,从而使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幼儿期是孩子性格发展的敏感期,也是养成良好个性的关键期,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儿童呢?我想:我们年轻父母首先要做好孩子心目中的偶像,才能引导孩子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一、父母的关爱是孩子成长的源泉婴幼儿对眼前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探索欲望,他们通过自己的需求与周围环境发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同地域间的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近年来,来首都北京务工的外来人员急剧增多,其中有不少人还带着自己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是由爷爷奶奶在家乡抚养长大,快要上学时才被父母接到北京,他们必须面对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亲人,容易出现适应不良的问题。有的孩子父母已在北京奋斗多年,经济上比较富足但却离了婚,对于他们来说,家庭的温暖比什么都重要。还有的孩子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家长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他们,这类孩子往往比别的孩子更渴望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相似文献   

9.
现代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的中心,家里的大人都把全部的爱和关心给他们,但是,由于生活压力所迫和我国特殊的国情,现代年轻一代的父母主要是承担起抚养一个孩子,四个老人的负担。幼儿往往是由老年人带着,家里的每个人都护着小孩,把他们当作宝一样,含在嘴里怕融化了,放在手里怕丢了,这种充满溺爱的成长环境,也造就了幼儿自私、冷漠的性格,本篇文章主要是论述如何提高幼儿关爱他人,给身边人带来温暖。  相似文献   

10.
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生儿育女,为人父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顺理成章的平常事。尽管这样,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会把“爸爸”、“妈妈”看作一生最神圣不可替代的称号。新生的婴儿为父母带来了创造生命的巨大喜悦,也给他们带来了将幼小生命抚育成人的沉重而神圣的责任。●父母对子女的爱和照顾,是一种本能。没有谁不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愉快、成功。但是,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使为人父母者仅仅靠天性所赋予的爱去关心、照料下一代已远远不够。卢梭有一句名言:带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人类的父母与动物的父母有着本质的区…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校、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场所,家庭作为孩子重要以及时间最长的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无可比拟的作用。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首要因素。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的很多行为与心理是在父母的熏染下形成的。和睦的家庭给他们带来的是身体和心灵上的快乐。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通过几个简单的案例分析不良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家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写道:"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会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明明是出于关心,源自爱护,但说出的话却成了伤害孩子的利刃,给孩子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实际上,再深的舐犊之情也需要正确表达才能被孩子所接受.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多一点理解少一...  相似文献   

13.
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与广大家长探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问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如今,不知感恩、忘恩负义甚至恩将仇报的事例,却屡屡刺激着人们的人性与良知。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社会少了感恩之心?在感恩缺位的现实面前,家庭、学校、社会又该作何反思? 如果探究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源头,父母们难辞其咎。家庭是塑造孩子心灵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们往往一方面感慨现在的孩子自私.不懂事,心中只有自己,不会关心他人,另一方面自己却又在培养着孩子习惯于家庭对他们的“关怀备至”,从而造成孩子的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其实,孩子的感恩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年龄小,具有可塑性,很容易把感恩的种子埋在心底.并不断开花结果。但这个过程一定离不开父母的参与、指导,为人父母者,要“给”孩子一颗感恩之心。鉴于孩子对“被爱”的渐趋冷漠与麻木,进而导致孩子道德意识的弱化,并引发诸多家庭和社会问题,有的学校为学生布置了替父母洗脚、做饭等“感恩作业”。上海市教委在新版的《中学生守则》中增加了“学会感恩”条款,作为学生必须遵守和履行的基本行为规范。在此,也希望我们刊登的文章能引发家长一些理性的思考,并给家长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社会生活环境,父母最先向儿童传授社会行为规范。父母既是儿童的模仿对象.又是儿童行为的直接指导者。有关研究指出:冷淡、孤僻、不关心他人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往往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当前社会独生子女普遍存在以“我”为中心的现象.对学生进行“利他行为”的养成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社会生活环境.父母最先向儿童传授社会行为规范。父母既是儿童的模仿对象,又是儿童行为的直接指导者。有关研究指出:冷淡、孤僻、不关心他人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往往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当前社会独生子女普遍存在以“我”为中心的现象,对学生进行“利他行为”的养成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1.有时间享“受不受限制”的快乐父母希望孩子衣着整洁、举止文静,因此越来越少的家长允许孩子到家门以外的大自然中去活动;周围的邻居往往喜欢安静,因此哪怕家中的孩子只是喊上几声、跳上两下,父母都会想办法制止。面对这样的生活,孩子们只好无可奈何地越来越乖了。虽然这可以被视为父母管教有方,但由此带来的是孩子的热情和活力在一点点丧失,心灵也受到了压抑。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带着童真的想象力尽情地玩耍,需要有时间去抓小虫子、看蜘蛛结网、打水仗甚至无意义的奔跑或是喊叫——这些以孩子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的活动,更能给他们…  相似文献   

17.
家长如何培养独生子女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优良品德呢? 首先,从培养孩子关心家里人做起。家长应该让孩子懂得,家庭是一个小集体,自己是这个小集体中的一员,应该关心集体的事情,关心集体的每一个成员,不能光要求大人关心自己,自己也要关心父母、祖父母,并要尊敬照顾老人,在家庭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吃、穿、用等方面不能只想到自己,还要想到家里人。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有意识  相似文献   

18.
当孩子来到世上,他们首先感受到的就是父母之爱、家庭之爱,是成年人对他无数的奉献。正是在享受爱与奉献之中,孩子渐渐长大。与此同时,孩子也需要在对他人的关爱中,更深刻地了解爱的真谛、学会关爱,在帮助和服务他人的行动中凸显个体价值、完善自我。可是,社会现实告诉我们,许多父母给孩子的爱是不完整的,孩子只知道接受爱,却不懂得回报父母和他人之爱。不久前,多家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典型事例:青海农民陈邦顺有3个儿子,只有大儿子小良考上了大学。为了供小良完成学业,年近50岁的陈邦顺和病弱的老伴不得不卖血换钱,连续6年,卖出的血量能装满…  相似文献   

19.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一)育儿观的偏颇中国的一些家庭育儿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基于这种企盼,多数家长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好。孩子成长中能给他们多少幸福就给他们多少幸福。有的家长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孩子的身上,他们对孩子成长的期望近乎变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未竟事业的载体,想让孩子出人头地,那就必须好好读书、上大学,一句话,若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为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智育,为使孩子好…  相似文献   

20.
父母爱孩子固然不是为了得到孩子的报答,不是为了向孩子“索取”爱,但是我们应该尽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父母及其他长辈的辛勤劳动之上的,让孩子知道应该用自己的行动给父母长辈带来一些快乐。比如: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烦大人,帮助妈妈爸爸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有些事情看来虽小,例如妈妈摘菜时,孩子给妈妈搬个小板凳,爸爸下班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