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新颖视角,鲜明观点,强势平台,强大阵容,广播和网络的互动,传统和新兴(媒体)的结合,990评论……”从2005年9月5日开始,在每天早上的7点和8点、傍晚6点的黄金档时段里,打开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率,听众都能听到播音员这句清亮导语后的一篇精彩评论。这档由上广新闻频率和东方网联合打造的评论栏目,这些融合有广播、网络特点的新颖广播时评,很快受到听众欢迎,也为新闻界业内人士所关注。从开播以来的情况看,至少有两个明显的特色令人耳目一新。一是“990评论”既有电台评论的严肃、正确、权威的特点,又具网络评论的活跃、尖锐、泼辣的作风…  相似文献   

2.
周鼎安 《新闻知识》2004,(10):21-23
从一个资料上看到,2003年10月3日至4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主办了一期“新世纪首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来自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同济大学、兰州大学、广西大学、新疆财经学院等评论界、教育界和实践界的专家、教授和新闻工作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博士生、硕士生、新闻评论特长生等共计6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共收到与会代表提交的论33篇。  相似文献   

3.
新闻停滞不前时,时评则迂回进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国维 《青年记者》2004,(10):14-15
当越来越多的报纸、越来越多的版面变成时评时,我们为新闻感到悲哀。  相似文献   

4.
时评的写法     
杨军 《新闻记者》2003,(5):42-42
因为爱写时评,就与编辑有了些联系。有的稿子没改,发了;有的稿子遵照编辑的意见改了改,也发了;还有的稿子没改也没发;更有的稿子遵照编辑的意见改了又改,还是没发出来。时间久了,与编辑交流多了,渐渐就摸索出了写时评的“经验”。现不揣冒昧,总结如下,请教于方家。经验一:写时评要看地域。时评大抵是抨击时弊、激浊扬清的,所以写时就要选准地点、看准方向。如在本地的媒体上只能抨击外地的时弊,实在忍不住要抨击本地的时弊,一定要投给外地的媒体。如果不留神投给了本地的媒体,而那编辑又与你关系“铁”得不一般,乍着胆子给你发了出来。你想…  相似文献   

5.
最近尽是怪现象,所以暂时没有写时评。1、收到《湖北日报》刘老师的信,说是把我和XX的文章编成了一篇,署名两个人,并发给我了编好的文章,结果《湖北日报》还没登出来,那位“合作者”却已经在一报纸上公开单独发表了。我只能什么都不说。  相似文献   

6.
陈旭鑫 《新闻与写作》2004,(8):10-11,14
新闻评论是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影响引导舆论的“旗舰”。近年来,报刊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样式正大行其道。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众多媒体,都以各自的方式开办起了时评类栏目,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为什么?当前的报刊时评写作应如何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7.
艾君 《青年记者》2004,(9):21-22
因为时评的繁荣,也引发了人们(准确说也是一些时评人)对时评的各种议论,其中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对时评指责的多,褒扬的少,更有人对当前时评存在的问题拿了“放大镜”看,发出“不得了”的惊呼,忽略了近几年来时评对中国社会发展和政治明进步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施亚 《新闻战线》2012,(3):104-105
全面开放、互动参与,是当今网络时代新传媒的显著特点。新传媒的互动既有及时性,又有广泛性。这几年,越来越多的纸媒自己创办综合性门户网站并借助知名网站,让新闻上网,让受众参  相似文献   

9.
杨阳 《新闻知识》2004,(3):48-50
当前耳目之下,一种新闻样式不经意之间大行其道。热得烫手,这就是新闻时评。所谓新闻时评,是新闻的解读、评说与延伸,使新闻得以发挥更深的影响和更大的作用。据说,新闻时评可以提升媒体品位,成为新  相似文献   

10.
从目 前 情况 来看 ,时评 正在 成 为各 种媒体 树立 “社 会公 器 ”形 象、争夺 读 者的 有力武 器。不 仅我 国 传统 严肃 大报 开 设有 时评专 栏,如 人 民日 报》的 人民 论 坛”、“时 《 “代新 语”,《中国 青年 报 的 青 年 话题 、 》 “ ”“冰  相似文献   

11.
杨洪连 《传媒观察》2004,(11):58-59
《宿迁日报》于2003年12月,在全国地市党报中率先推出时评专版。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切合地市党报的办好时评版的路子。  相似文献   

12.
当下95%左右的时评已经沦落为“时事的牢骚”了(以下简称“时骚”)。这个“骚”不是《离骚》的“骚”,而是搔首弄姿的“搔”,隔靴搔痒的“搔”,臊气熏天的“臊”。说到时评,我更怀念的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甚至更靠前的光景,在那样的时代中,时评犹如锋芒毕露的匕首,刺向最需要解剖的地方,由此诞生了一批个性迥异、影响力巨大的时评家,诸如  相似文献   

13.
报纸评论的兴起,是社会环境宽松化、开放化、多元化、互动化条件下必然会出现的现象。言论的操作本身对报纸对意见信息的冲突性理解、宽容性接受都是一种考验,因此,需要有效地策划和组织言论,特别是系列言论更需要策划。  相似文献   

14.
看了今年第8期《青年记》刊发的关于时评的一组稿件,不由得感慨系之。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一名时评作,前两年也编过时评版面,我没有想到,时评、时评作、时评编辑现在在读中竟然成了这个模样。  相似文献   

15.
时评热的思考——晚报新闻时评版的基本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全国报纸出现了一股“时评热”,各家报纸纷纷拿出一定的版面空间给时评。一些晚报类报纸在注重深层次开发社会新闻的同时,也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时评的作用。《燕赵都市报》、《齐鲁晚报》、《南方都市报》等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也比较有成绩。  相似文献   

16.
时评散论     
理性的时评有两种写法的学术批评。一种是“指名道姓” ,有明确清楚的批评对象的 ;一种是把批评对象笼统地罩在所谓的“有的人”、“有的文章”等等虚名之下 ,然后开始发表宏论。前一种写法要求作者有深厚的功力 ,了解批评对象 ,能够对自己发表的批评负责 ,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对象。这个对象是不允许你来扭曲事实的。后一种写法 ,作者“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 ,可是哪怕批评做得再漂亮 ,总让人读来不过瘾 :这个对象是不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假想敌”呢?是不是批评者自己的莫须有的揣测呢?批评者对批评对象的概括是不是准确呢?因为…  相似文献   

17.
编读互动     
《新闻世界》2007,(3):3-3
看完第二期《新闻世界》,感觉编辑、记者们在可读性上面下了功夫。客观而言,现在的《新闻世界》比以前薄了,但内容却更有份量了,贴近热点,贴近生活,很有看头。这也映证着一句名言:浓缩的都是精品。——安庆读者王涛  相似文献   

18.
时评的复苏与勃兴是当前报纸文体演进中的一大特色,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断裂与沉寂之后,时评重又焕发生气,成为各报树立“社会公器”形象、争夺读者眼球的重地。如北京日报经常以“长安随笔”“北京晨语”等栏目发表时评文章,中国青年报更是一直把时评作为自己的“招牌”,就连一向走大众路线的南方都市报也把第二版辟为时评专版,宣称“德不高则行不远,站得高则看得远”,以此追求“高品格”。从各报的反映来看,时评越来越受到报界人士的青睐。经济时评作为时评的一种,更是异军突起,散发着自己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我是半个时评人,以写经济评论为主,偶尔也写点时政评论。时间久了,也认识了几位所谓的时评高人,他们的章也算是满天飞。但看这些激扬的字,除了指责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失误外,除了同情弱势群体外,往往只开两个药方,即在体制上要强化人大监督;在制度上,要立法跟上。  相似文献   

20.
严格地说,新闻时评就是作者对当前发生的新闻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来的甚至隐藏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作者由此新闻归纳、整理出新的观点。简单地说,它就是作者就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针对几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的评说,它是过去常说的新闻评论的分支或延伸。近几年,新闻时评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文体,备受国内诸媒体的追捧。有人甚至评价说,新闻时评的出现乃至当前的中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此,《江城日报·星期天》作为一张以报道社会新闻为主的综合性周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