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曾经听到许多老师这样说:“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让老师不知道怎么教了,他们的心根本无法靠近。”甚至有的班主任老师也说:“做了这么多年的班主任,感觉越来越难当,学生怎么不肯接受我呢?是学生难教育还是我不会教育了呢?”  相似文献   

2.
某小学一位班主任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希望做的是什么”,没想到一位同学说的是:“老师,我最想犯错误。”这句话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笑,却引起了这位班主任的深思:为什么这个孩子想犯错误呢?难道他是非不分?还是心理上有毛病?这位平时不显眼的学生,怎么竟表达了这样的一个愿望呢?此时,这位班主任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是制止了大家的哄笑,随即把话题转向其他方面。为了弄清学生的真实想法,这位班主任抽空找他谈心。起初他怎么也不肯说,经过老师的耐心启发和诱导,才吐露真言。他说,想犯错误为的是让老师狠狠地批评一顿,并由此…  相似文献   

3.
那年,我初任班主任,接手的是一个问题学生集中的班级。全班50人,1/3是单亲家庭,相当一部分男生在初中就曾因旷课、打架屡受处分。如何令这些“顽劣少年”“改邪归正”呢?这一问题无时不困扰着我。一日,翻看《青年文摘》,有篇名为《刀爱》的文章吸引了我。文中讲到:每年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鼓楼区一位读者来电话问:我的女儿因为老师批评她几句,她就闷闷不乐,不愿意听这位老师的课,连这位老师留的作业也马马虎虎地对付。请问,有没有方法帮助孩子缓解和老师的对立情绪呢?主持:老师在对待学生的问题时,无论宽、严,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进步。但同一种方法,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孩子会在心里产生对立情绪。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听听南京市部分家长的建议吧。观点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的孩子有一次对我说,他不喜欢班主任老师,因为老师对他们的要求太严格。乍听孩子说这话,我心里一惊,因为我知道,他们的班主任老师是位很优秀的…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2021,(3):48-60
担任班主任以来,我曾數次遇到有自残甚至自杀倾向的学生,他们轻则拿拳头砸墙、扇自己耳光,重则用小刀划手腕,有的学生划得胳膊上伤痕累累,令人触目惊心,甚至有个学生写遗书说要跳楼,幸亏老师和家长发现得早,及时制止了。面对这样的学生,我苦口婆心地劝解过,言辞犀利地批评过,推心置腹地谈心过,但效果总体不佳,我十分担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却找不到什么好的教育引导方法,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6.
蚊子的创新     
作文课,我要求同学们以《假如……》为题,写一篇想像作文,要求要有情节和细节而且必须有创新。我把要求一说,同学们都很奇怪地看着我,因为大约一周前,我们刚写过这篇作文。而后,我问他们:“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生活,可你们的生活都一样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一样!”我又问:“请同学们再好好想想,我们是从同一个家门出来的吗?就说上学,有的步行,有的坐车,还有的让爸爸送,是不?”下边只听见笔和纸交织出来的“沙沙”声,我突然叫停,问:“你们都在写什么?”有的说,我在写《假如我是市长》;有的说,我写《假如我是老师》……我摇了摇头,怎么…  相似文献   

7.
不仅是学生,老师在生活中也会迟到,有的是有意为之,有的是客观情况无法避免。面对经常迟到的孩子,我们可否把他们的这种行为别太当回事呢?不久前,我在"人教论坛"上看到一篇叫《"糊涂"艺术》的帖子,意思是说:有一个平时不曾迟到的学生迟到了,老师没"按惯例"批评他,而是让学生主动向老师认错。就这种教育方法来说,这位老师能因材施教,说明比较讲究教育艺术。但一个"按惯例"却让我有一股想为迟到  相似文献   

8.
一次课间操后,一位女学生怯生生地对我说:“老师,向您借本书可以吗?”“借什么书?”“《班主任之友》!”她的回答令我吃惊不小。“你借这书干什么?这本书不适合你们读,你们也看不懂,看这干吗?”没想到她说:“我看得懂,这本杂志很好,我们都喜欢看。”“好?怎么个好法?”“我们都喜欢里面的班主任,喜欢里面的做法,如果都是这样的班主任,那多好!”她马上意识到说漏了嘴,便不好意思地补充说,“其实,你也是很好的班主任。”我当时无语。这件事对我震动很大,事后,我问学生为什么都喜欢《班主任之友》。他们说,我们喜爱《班主任之友》,是喜欢里面的…  相似文献   

9.
今年寒假开学,我接任五年级最差的一个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上课时,我让同学们回答问题,他们一个个傻呆呆地坐着,嘴巴紧闭,就是不举手。课堂死气沉沉,成了我的独角戏。于是,我坐下来和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原因。原来大多数同学因为学习成绩差、自信心不强,再加上我是新任老师,恐怕答错了挨我批评。怎么办呢?课堂上,我郑重其事地表示:“同学们不要怕,答错问题,老师绝对不批评你们。你们尽管大胆发言好了。”但有的同学仍心存疑虑地胆怯嘀咕道:“口说无凭。”我笑着说:“那好,我给同学们写个保证书,怎么样?”只见同学们现出惊讶的神色,议论…  相似文献   

10.
有位老师在教《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时,运用直观教学的手段,具体、形象地帮助学生解决了课文中的疑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加深了。具体做法是:当讲到课文第三小节时,老师问“一纵一纵”的“纵”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纵,猛然向前或向上。”有个学生举手反对,他说:“有时候我也看见过日出,太阳不是一纵一纵的。”其他学生也都睁大了眼睛望着老师,等待着老师的答复,那神情仿佛在说:是啊,太阳出来怎么会一纵一纵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老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你们虽然没有亲眼看到过大海,但是一定看过描写大海的书,那些文章里所描绘的海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有的说:“波浪滔天”,有的说“一浪赶一浪”,有的说“波涛汹涌”。这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下了一起一伏的海面。老师模仿波浪,打着手势问学生:“从远处望去,这一起一伏的海面是不是‘一纵一纵’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点头回答。老  相似文献   

11.
智慧酌教育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学生的一篇日记作文:“……哼!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一个老师吗!每次批评总是会说:我是为了你好!我是为了这个班好!为我好?我才不稀罕呢!……”在这篇作文里,老师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辛勤培育的学生竟来指责老师。很显然,对老师这样的批评,学生并不接受,也不领情。  相似文献   

12.
唐诗人杜甫在《春夜喜雨》一诗中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面对新时代的学生,班主任对他们的教育应似和风,象细雨,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得到共产主义的熏陶。我的体会可概括为“润物细无声”。一、主题班会引起的震动我自1987年担任班主任以来,坚持在每周六课外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开始有的老师也说:“你的调子唱  相似文献   

13.
他立志要做一名人民教师;他好像不适宜做教师;他真的当上了教师,而且是全区“希望杯”竞赛获得一等奖的青年教师。一1986年。四十中学高中三年级六班教室里,即将毕业的学生们畅谈着自己的理想。团支部委员赵毅说:“我立志报考师范学院,将来做一名人民教师……”话音未落,同学们就议论纷纷。有的赞同,有的响应,也有的提出不同看法。“你神经性耳聋,听不清学生说话,能当老师吗?”“你学习不错,为什么非要报考师范院校呢?”赵毅深沉地回答:“正是由于我耳聋,从小就得到老师们加倍的爱。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当我烦躁时他们安慰我,当我苦恼时他们体贴我,12年的学习生活是在老师们的爱河中度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上学自认为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可有时候也会犯错误,毕竟“人无完人”嘛!当老师批评自己的时候,心里有时候很不服气,老师为什么就不能原谅自己这一次呢?现在自己也成了一名老师,才深深地理解老师当时的做法。老师说过的话是对于全班同学而言的,并不是针对哪个同学而定。当你犯了错误的时候,如果老师批评别的同学而不批评你的话,那其他同学就会觉得不公平。当我碰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心里也很犯难,从内心讲我真不想批评那些平时表现特别好的同学,怕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只要是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何况是自制力比较差的学生呢?  相似文献   

15.
我在备课时发现,《落花生》一文的第一段最后一句话“……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没过几个月”不妥,当时在办公室提出来和几位老师讨论。有的老师说:“《落花生》是名作家许地山写的,没错。”也有的说:“‘没过几个月’,就是‘过了几个月’的意思。”我想:“没过几个月”和“过了几个月”根本就是相反的,怎能互相代替呢?还有一位老师说:“没过几个月就是时间不长的意思,谁都能懂,何必吹毛求疵?”再有,“没过几个月”,到底过了多长时间?时间概念不清。  相似文献   

16.
程丽华 《学语文》2006,(4):51-51
教《失街亭》前,我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与《失街亭》相关的两集内容。同学们对之热情很高,特别是男同学,边看边议论。我突然想起前一阶段练笔中有几个学生围绕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言论虽有偏激之处,但的确也引发了我们的几番思考。想到这里,一个灵感在脑海中闪现:能不能放权给学生,让他们自教自学呢?令我没想到的是,我刚把我的想法说出来,一个叫许信的男生立刻站起来说:“老师,我想教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7.
上午第二节课,我们年级组的语文老师要集中在五(4)班听课,由于安排不过来,(1)班没有老师去上课,班主任临时布置学生自习。快下课前,(1)班教室里传来了吵闹声,原来是徐小明和汤红建两个同学吵了起来。下课后,班主任把汤红建叫到办公室进行批评。老师苦口婆心,汤红建却气哼哼地不服。他说:“徐小明也闹了,你为什么只批评我,不批评他?”“人家闹,可人家学习好呀!你呢?”班主任威严地提高了嗓门,将汤红建的反驳顶了回去。汤红建知道自己是个“差”  相似文献   

18.
王维惠 《课外阅读》2011,(9):327-328
担任低年级班的妈,他们午休我在教室。我的汗水没有白撒。我要继续当好这妈。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低年班主任。切身体会到班级管理的难。“当一名班主任难,当一名好的低年级班主任更难!”许多老师都感慨地这样说。是啊,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下子从幼童变成了一个小学生,对学校“紧张”的学习生活往往会不适应。有的入学前父母就说:“开学后让老师来收拾你。”家长管不了的,就告诉老师,使学生见到老师就害怕。还有的干脆不愿上学。那么,如何去教育这些孩子们呢?  相似文献   

19.
善于偷招     
作文课之后,有的学生说:“我表姐的老师,叫他们班每个学生都背十几篇作文,结果他们考试的时候,作文都考得很好。老师,我们是不是也应当背几篇作文呢?”背作文来应试,我早听过此类的传言,却从来没有提倡和实验过。不要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这是大道理了,仅从应试的角度来说,范文要是能真的起到“芝麻开门”的咒语效果,我觉得难度相当大。一次用了不灵,一批人用  相似文献   

20.
松鼠     
今天上《松鼠》一课时,我问道:“你们喜欢松鼠吗?为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喜欢松鼠美丽的外形,有的说喜欢松鼠吃东西时可爱的样子,有的说喜欢松鼠毛茸茸的模样……正在这时,李冰赫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喜欢松鼠,因为它顽皮捣蛋!”啊,他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我问学生们:“你们觉得,用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