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路杰 《华章》2012,(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使之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支撑.现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几点做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赵燕萍 《教育》2014,(5):70-70
《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这样表述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最为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是语文课堂训练活动的重点。但事实上,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运用这个层面,还应关注其它四大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陈小曲 《广东教育》2006,(12):35-35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较为枯燥无味、了无生趣,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这砦艺术带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其效果是迥然不同的,那将会是充满了活力和情趣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和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地选择运用教学策略,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情趣,焕发生命活力。那么,如何创造性地选择运用教学策略呢?我认为,“活”是其关键,是其灵魂。  相似文献   

6.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科技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尤其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这也使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我们结合自己的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下认识。  相似文献   

7.
蔡则宝 《甘肃教育》2008,(23):31-31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语文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通俗来说就是把信息技术悄然融合到语文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并处理信息,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新颖、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给抽象的知识和形象的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之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其学习动机,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主要让学生对语文课堂更有兴趣,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已经普遍使用多媒体技术,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往往可以满足具体教学环境的需要,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谈到“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时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提倡跨学科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是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品读,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文本语言的神韵,让语文课堂散发“美味”。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谭素杰 《考试周刊》2012,(40):38-3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工具。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各科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面对这种数字化生活环境的挑战,我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和我校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课本剧”.它是语文教学联系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并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地激发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健全学生的人格,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激情飞扬,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回归。我们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的两个语文课堂教学片段中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也就是说,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围绕“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门实践性课程”这一核心来开展教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开展多种教学实践的基础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