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戴礼·夏小正>所用历法,迄今主要有"十月太阳历"、"殷历"和"夏历"等三种观点.比较<夏小正>与<礼记·月令>,它们记载的物候相一致的情况居多;测算星宿的距度.可推知<夏小正>与<月令>记载的正月、三月、五月、六月和八月的星象皆一致.可见,<夏小正>与<月令>使用的历法大体相同.另,<月令>与<淮南子·时则训>记载的星象亦一致,且<淮南子·时则训>中斗建寅这一星象为夏历的主要标志,可见<月令>使用的是夏历,而<夏小正>所用历法亦以夏历为主.  相似文献   

2.
建除体     
明代王骥德说:“古诗有离合、建除、人名、药名、州名、数目、集句等体.”什么是建除体,很多人不甚明白.建除体来源于夏历十二展的代号,夏历从正月至十二月为建寅、除卯、满辰、平巳、定午、执未、破申、危酉、成成、收亥、开子、闭丑等.诗作者把每个代号前边的字,隔句冠于诗句之首,人称这种诗体为建除体.  相似文献   

3.
《大戴礼&#183;夏小正》所用历法,迄今主要有“十月太阳历”、“殷历”和“夏历”等三种观点。比较《夏小正》与《礼记&#183;月令》,它们记载的物候相一致的情况居多;测算星宿的距度,可推知《夏小正》与《月令》记载的正月、三月、五月、六月和八月的星象皆一致。可见,《夏小正》与《月令》使用的历法大体相同。另,《月令》与《淮南子&#183;时则训》记载的星象亦一致,且《淮南子&#183;时则训》中斗建寅这一星象为夏历的主要标志,可见《月令》使用的是夏历,而《夏小正》所用历法亦以夏历为主。  相似文献   

4.
一、夏历月日误用阿拉伯数字 "8月15,圆月当空。天上月圆,地上人圆。让我们为新人举杯……" "8月15"应为"八月十五"。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为了准确地反映历史面貌,《国家标准》规定:凡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均应使用汉字。"八月十五"即中秋节,这是按夏历计算的,故不能用阿拉伯数字。"大年三十"当然也不能写成"大年30"。同  相似文献   

5.
秦至汉初以夏历十月为岁首,纪年以十月为始,但月次之名仍沿用夏历不改。因此,这个时期一年的时间段,是从夏历上一年的十月开始,到下一年的九月结束,月份的名称仍然沿用夏历旧称,一年中月份的排序及名称为: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改行太初历,建寅为正,并以正月为岁首,才改以夏历一月为每年的开始。文献中对于秦末汉初这一段史事发生时间的记录,亦是按照这个顺序及名称进行。现代史家在对这些史事发生时间进行公历注释之时,往往习惯于简单地将帝王年号注释为公历纪年,甚至直接以公元纪年替代相应的帝王年号,而忽视了岁首始于夏历上一年十月这一事实,由此造成了叙事过程中,史事发生的时间往往前后颠倒,彼此相悖的失误。此外,由于存在阴阳历法的差异,中国古历的月份与公历月份在时间上并不完全对应,两者间相差往往在一个月左右,如果不加细察,就容易简单地将文献记载的阴历月份视为公历月份,这是我们为史事注释公历时间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举世混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论屈原的生平及创作高学栋公元前340年夏历正月初七,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降临人间。按古代历法,这一天正好是寅年、寅月、寅日。父亲一看,儿子气宇轩昂,生辰不凡,于是精思慎取,赐子名平、字原,希望他将来为人公正(平),永远...  相似文献   

7.
正《诗经·七月》描写全年岁时活动,其中一段文字颇俏皮:"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时令的变化依蟋蟀的活动而展开,而叙述的主角却衔着推移时令的游丝隐在最后。周历七月正是夏历五月,八月即夏历六月,此时暑热渐起,逼得蟋蟀从野外藏到庭院里避暑来了。"八月在宇"后来被化用到小暑节气,用以描述第二候,即"蟋蟀居宇"。  相似文献   

8.
在民间,农历第一个月,为什么叫“正月”?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相配的六十甲子来记载月份,这叫干支记月法。由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十二个,而农历每年又是十二个月,所以一年中各月份的纪月地支是固定的,这叫做“建”。我国古代以哪一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相同:夏代以建寅的月份——现在的农历正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建丑的月份——现在的农历十二月为第一月:周朝以建子的月份——现在的农历十一月为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改正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直到汉武帝时,再次确定以建寅的月份,作为农历的第一个月——正月,并一直通行到现在。“正”是改正的意思。读作zhèng(音政)。因秦始皇名嬴政,为避讳,改读为zhēng(音征),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9.
孔子生年问题是完全有条件研究清楚的。旧说中,"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的说法,一方面系由实岁与虚岁转换所致误,另一方面系由周正与夏正转换所致误。孔子生于夏历八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七日皆不可信。孔子当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夏历十二月二十三日。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农历每年的五月五日,是传统人文节日——端午节。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也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是日,与夏至同。"从《说文解字》看:"端,物初生之题也。""端"有开头、初始的意思,而我们祖先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到五月恰好为午,因此五  相似文献   

11.
寅爹的心事     
岳阳县甘田乡五星村,有一位67岁的老头,大家都尊称他"寅爹"."寅爹"叫方寅初,1951年入党,当了27年的大队党支部书记.粉碎"四人帮"以后,寅爹经常想:我快退休了,但村里学校至今还破破烂烂,这件事不办好,我是不好意思"交班"的.从此,寅爹拼命为大队存钱.每次出差,他都尽量"搭铺",不住旅社,回来也只报车票,不要补助;上县、社开会,会议给他开的回大队领取误工工资的证明,他偷偷撕掉;不管什么人到大队来借钱,他都不批.有一次他孙子住院,急用钱,有人劝他先  相似文献   

12.
填空: 1994年春节是甲戌年,1995年春节是_年。 答:乙亥。 说明:这是考查文化常识的题。回答这道题,要理解干支相配的基本道理。应该知道,农历(又称夏历)纪年采用天干与地支相配的办法。天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既可以单独表示序数,又可以配合起来表示序数。10或12以内的序数可以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如甲班、乙班、丙班、丁班;子类、丑类、寅类、卯类。大于12的序数如果用天干地支表示,就要把天干与地支结合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同时推移…  相似文献   

13.
凡是研究近代小说或研究鲁迅的,大概都知道,鲁迅曾经批评过一个发表《读<迦因小传>两译本书后》一文以攻击全译本《迦因小传》的人物,即“寅半生”。这个“寅半生”到底是谁?1983年11月26日的《光明日报》所载尉迟葵《“寅半生”是谁?》一文认为,应是包天笑。然而,尉迟葵搞错了。“寅半生”并非包天笑,而是钟骏文。笔者的根据是:  相似文献   

14.
春节     
《历史学习》2006,(1):35-35
春节,古称元旦,指一年的第一天。自汉武帝起正月初一为元旦便被固定下来,辛亥革命后,公历引进中国,这样中国便有了两个"新年"。1949年正式确定公历1月1日为新年,夏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起源于原始先民们的"腊祭"。夏历称十二月为腊月,而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要腊祭百神,天子于正月元日向上帝祈祷五谷丰登,并祭祀祖先,其仪式十分隆重。后来,春节便成为了我国人民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一个。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2015,(7)
唐伯虎即唐寅,生于1470年,卒于1523年.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据说,他于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取名为“寅”.唐寅诗文擅名,为“吴中四才子”(即民间所说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画名更著,为“吴门四家”(即“明四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现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于非主编)对<诗经·豳风·七月>中"七月流火"的解释在月份和时间上不完备,确切的是每年夏历六月"初昏"."七月流火"作为一种天文现象,从古人关于北斗柄不同季节和夜晚不同时间方位变化和现代天文学太阳在天球上视运动的角度来解说,更为形象直观.  相似文献   

17.
有一年端午节,明代大画家文征明路遇一书生,书生吟一上联要求作对,"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夏历每月的朔日、望日分  相似文献   

18.
"生肖"也就是俗话说的"属相",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表示出生时间的方式。"生肖"代替十二地支,用来表示人们出生的12种动物,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如寅年出生的人属虎,卯年出生的人属兔。当询问一个人出生的属相时,英语表达为  相似文献   

19.
春节与年     
年的概念,最初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解字》:年,谷熟也。据说,夏朝时已产生了夏历(又称农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炎帝的历法,宋.罗泌在《路史》中记载:"三朝具于摄提,七曜起于天关,所谓太初历也。"这里,"三朝"指年月日;"摄提"即摄提格,是指地支中的寅,"七曜"为日月五星。这说明炎帝创制的《太初历》起始日那天,为寅年寅月寅日,日月五星会聚在一起,并且是从"天关"星开始。通过天文年代学的计算和分析,可以确定公元前4 951年3月28日为炎帝《太初历》的起始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