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姚珺 《新闻传播》2012,(1):61-62
中国传统文化饱含丰富的哲理,一直受到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赞赏。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理想,甚至有人认为出现了文化断层的不良现象。因此,传统文化需要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传播途径。本文根据大众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关注于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试图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相联系,通过实例分析"使用与满足"理论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艺杰 《视听》2022,(9):67-69
文化类节目以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为依托,建构其内容价值,唤起受众的文化意识,提升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娱乐节目霸屏的今天,文化类节目宛如一股清流,深受观众喜爱。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文化类节目不仅凝聚文化共识,让观众汲取精神滋养,还不断拓展传播渠道,打造多维体验,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4.
网络传播中“使用与满足”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既有形态,也颠覆了过去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方式,在网络传播模式下,传播者的霸权地位减弱,网络受众的主体地位凸显。"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从受者出发,把受众看成是有特定需要的个人,把人的媒介接触活动看成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因而在网络传播中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5.
借鉴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了读者接触和使用图书馆的类型及其对图书馆印象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改进工作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广告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对它的研究也逐步成熟。基于网络广告的特点分析,可以看出“使用与满足”理论对网络广告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文章试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来谈谈网络广告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8.
新中国对外开放以来,各种外来文化从他国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在增强文化氛围、丰富国人文化生活的同时,这些外来文化也对中国的本土文化造成冲击。本文主要从受众的多元化需求以及本土传媒机构对此类需求的挖掘和满足程度的角度,分析文化帝国主义在中国大陆扩张的必然性,希望引起国内传媒业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10.
唐浙 《新闻前哨》2022,(4):60-61
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以和平精英的部分受众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探究青年玩家使用该手游的需求动机,探析青年人对"和平精英"的使用与满足过程,认为"和平精英"手游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心理释放、成就激励、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11.
12.
继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占据互联网大半流量之后,vlog作为一种舶来品传入国内后,以其特有的个性化、真实性等特点,也吸引了大批用户,成为赛博空间中新的媒介产品,并引走了短视频平台的许多流量.本文将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来分析vlog视频在国内的流行现象.  相似文献   

13.
天津卫视职场服务类节目《非你莫属》作为"大学生最受欢迎电视节目",2012年5月份因为"晕倒哥"事件饱受争议,再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电视求职作为很多卫视节目的主打品牌,都取得了成功。本文试从"使用与满足"理论来分析《非你莫属》走红的原因,除了它最初的目的是为应聘者搭建求职平台,获得求职机会等服务性需求外,还满足了受众的"心绪转换"、"人际关系确认"、"自我调节"和"社会环境监测"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使用与满足”理论与科学的受众研究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与满足”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研究从考察受众对不同媒介的使用开始,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来加以解释。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为“使用与满足”理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一种受众观,“使用与满足”理论依然有许多缺陷。麦考姆斯和韦弗曾提出,将议程设置和使用与满足学说协同起来,构建一种综合了受众中心和媒介中心的新取向。本文认为这才是比较全面、科学的受众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15.
吴沙沙 《新闻世界》2011,(10):102-103
江苏卫视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自2010年1月15日正式开播以来,获得了巨大成功。本文从受众接触媒介的"使用与满足"这一理论视角来分析《非诚勿扰》热播的原因,发现该节目除满足了受众观看电视娱乐节目的初衷——获得消遣娱乐外,还满足了受众诸多其他方面的需求,如获得新知、自我确认、环境监测等。但是《非诚勿扰》节目中还存在着某些问题,影响受众这些需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16.
围绕新媒介的使用,会生成一种与基于传统媒介文化迥异的新型媒介文化形态,即新媒介文化,网络文化和手机文化是其代表性形态.新媒介文化的特征,可以从技术处理、文本呈现方式、社会属性等角度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7.
马骁 《今传媒》2015,(3):65-66
媒介技术的发展,让我们面临着一个多屏幕传播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受众的消费行为也随着发生很大的改变,媒介的使用行为也在改变着媒介文化的形成,媒介社会的文化生态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研究媒介生态文化,媒介和媒体人的责任意识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注重引导,认清所处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更好的适应这个变化着的媒介社会。  相似文献   

18.
周莉 《新闻世界》2012,(9):238-239
浙江卫视的热播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自开播以来,第二期便跃居收视榜首。本文从"使用与满足"视角分析认为其心绪转换效用,自我确认效用和人际关系效用等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但它也存在选手身份造假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9.
央视羊年春晚落下帷幕,本届春晚各方反应平平,收视率亦同比有所下降,春晚在"年年办春晚,年年有争议"的困境中挣扎许久,并且还有持续办下去的趋势。本文基于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以羊年春晚为样本着重研究以下问题:春晚能够满足受众的哪些需求,当下在满足受众期待中春晚存在哪些问题及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20.
罗京 《新闻传播》2021,(3):41-42
本研究以听障群体为研究对象,了解听障人智能手机的使用与满足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和量化研究发现,手机易用性以及教育程度显著影响听障人智能手机的使用满足感。根据实证结论,结合听障群体智能手机使用现状,对提高听障群体使用智能手机的满足感,加强听障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注重媒介表达,重塑听障群体的媒介身份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