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党中央提出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背景,认为中国图书出版IP象征着中国出版产业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筹码和议价能力.我国出版业要构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图书出版IP,通过提升中国图书出版IP在双循环中的流通,突破西方文化霸权的阻碍,提升中国出版业及出版物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能力.构建中国图书IP的文化创新路径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内核、附加中国故事的外延、精选文化符号串联起中国特色文化表述.我国出版产业需依托数字出版、"出版+"、跨界衍生品、IP生态圈等助推中国图书出版IP在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流通,推动中国出版业在新发展格局中一盘棋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图书贸易文化是中国古代图书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原古代图书贸易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中国图书贸易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原古代图书贸易文化经历了先秦至汉代的萌芽、曹魏至唐朝的发展、五代至北宋的繁荣和南宋至清代的缓慢发展四个阶段,与中原古代政治、经济、学术、教育等因素相互影响,具有根源性、正统性、开放性和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分析中国图书出版产业规模状况以及图书出版单位扩张规模的市场行为特征,利用前10家图书出版单位的相关数据分析2004--2006年图书出版产业总收益的影响因子,发现资产规模对总收益的影响明显,但是通过对收益规模弹性系数的分析,发现图书出版产业规模经济性不强.  相似文献   

4.
图书版权贸易已成为我国图书出版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桥梁。逐渐增长的图书版权贸易额和十年的图书版权贸易总额均显示出我国图书出版产业正稳步走向世界,对外图书版权贸易已初具规模。但是,从图书版权贸易中成功获取出版资源,还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全面配合,严格准确的市场分析、完备的营销策划和高效的生产安排对于图书版权贸易的成功运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刘忠波  李贞玉 《出版科学》2016,24(6):98-101
韩国出版业的显著特点是本土出版产品单一,主要依靠引进国外图书补充国内市场,因此中国图书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中国图书所占韩国引进图书比例不高,有一定增长空间,缺乏市场判断是影响韩国出版业引进中国图书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专业翻译和中文编辑的紧缺也制约中国图书在韩国的发展。中国图书所贯彻的中国文化软实力“走出去”战略,要政策推行和市场自觉结合,把握韩国读者需求,才能建立产业国际化模式,进而释放中国图书的内在价值力量。  相似文献   

6.
杨琪 《出版广角》2012,(12):39-40
以品质赢得尊重,以专业获得认同,中国图书在国际市场的活跃度和知名度还将进一步提高,走出国门,融入世界,中国文化会让世界为之喝彩。和家电行业、房地产行业、汽车行业等支柱性产业相比,出版行业显然算不上国家的中坚产业,力量还有待壮大,但就日常文化生活和海外文化推广而言,这个行业的地位却举足轻重。虽然我们承认在图书的输送和引进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通过一年中各种国际性图书展的参展和BIBF的举办以及各种外向型交流活动,我们还是欣喜地看到,在这个"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走出去"的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而工作成绩更是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图书出版产业与IT产业之间的市场融合程度进行的量化分析表明,中国传统图书出版产业与IT产业之间虽处于融合初期,但已表现出加速融合的趋势。在当前的融合过程中,IT产业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传统图书出版产业还需提高对未来数字出版产业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图书的历史非常久远,图书市场流通的历史也很长。在古代,书是雅品,读书是雅行,藏书是雅事,破家藏书更是历来佳话。但是,我们古人似乎对于图书的市场流通并不重视,关于图书方面的知识历代文献有很多记载,而提及图书的市场流通,记载则寥寥无几,且很不系统。甚至直到今天,好象还是如此,研究图书史、出版史、藏书史的论文专著很多,而对于图书的市场流通却视若无物,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图书的市场流通不重要吗?不是的。本文试图论述一下中国古代图书的市场流通。图书流通有多种形式。有非商业目的的流通,这主要是指图书…  相似文献   

9.
缪立平 《出版参考》2007,(1S):21-21
在12月举办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作为北京市最大的出版机构,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以8个特装展位规模,数百余种精品图书亮相,展示首都出版产业的崭新面貌。2006年正值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建社50周年,博览会期间,京版集团着重展示建社50周年发展成就、历年优秀图书、文化创意活动的开展以及筹备建立“新六感”首都出版创意与国民阅读促进中心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了图书流通产业概念的基础之上,根据市场结构类型和特点,重点分析了图书流通产业的市场结构,最后,提出了促进图书流通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秉承“把世界图书引进中国,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宗旨,第十二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于9月1日至5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此届博览会正值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和谐社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有利时机,为博览会的举办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博览会围绕版权贸易  相似文献   

12.
文史古籍图书走向境外市场的大趋势中国书店沈望舒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主动地拥抱世界,华夏子孙生活在大陆境外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于是了解、研究中国的热浪冲击着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多彩多姿的中华传统文化被中国文史古籍图书负载着走向四面八方。大陆文史...  相似文献   

13.
&#  &# 《出版与印刷》2015,(2):2-3
近几年,小众图书出版日益受到很多出版社的青睐。著名出版理论家陈昕在其《中国出版产业论稿》中提到,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差异化,将形成越来越多的细分市场。分众服务市场的潜在规模将日益增大,并逐步超过一般大众市场。小众图书出版现已成为我国出版业一种全新的出版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所认可。但单一的出版模式并不能形成规模,更不用谈长久的发展。小众图书的出版要想走出一片新天地,必须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试析"入世"与中国图书出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漫长的谈判历程,中国终于看到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曙光.加入WTO以后中国将逐步全面开放,出版业也不例外.外国图书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将逐步取消,那时中国政府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保护中国的出版业.中国出版溶入世界经济将成为必然的趋势.中国图书加快走向海外市场已成为出版界的当务之急.本文试对中国图书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作一次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纵横谈刘克琦在改革大潮冲击下,我国的出版业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发展着,图书种数及发行量都已跻身于世界出版大国的行列,且出版了一批如《中国大百科全书》那样的好书。遗憾的是大潮奔流,泥沙俱下,平庸书、质量低劣的图书大量充斥市场,近年来图书质...  相似文献   

16.
对王余光的《中国新图书出版业初探》及《中国新图书出版业的文化贡献》两本新著,从多角度进行评介。  相似文献   

17.
正在图书出版产业领域的全球价值链中,以英美为首的跨国图书出版集团为维护其文化产业巨头的国际地位,通过并购、合资等各种手段在加拿大大肆扩展其产业链条。对于加拿大来说,图书出版产业作为政府生产文化认同的重要工具,必须对图书出版产业实行积极干预的文化保护政策。因此,在文化保护和市场逻辑的博弈中寻求平衡就成为加拿大图书出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图书的当代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图书在中国漫长的发展历史上,承栽了丰富的文化成果,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当代文化构建与文明进程中,中国古代图书依然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实证价值、史鉴意义、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出版与传播价值、文化产业价值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图书流通体制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图书流通体制改革,降低交易成本,关系到中国出版产业整体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出版业要做强做大,走出国门,必须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出版业发展方式;积极培育市场流通主体,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图书市场立法工作,规范图书流通市场行为;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流通现代化;改革流通模式,发展连锁经营;加快图书流通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实现图书流通现代化是建设出版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我们已经进入了"融媒时代",但只是从理念上感知它,尚没有专论。较过去的媒体而言,新时代媒体容量大,技术要求高。出版业处于高科技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边界处,产业融合成为当今图书出版业的新趋势。高科技的发展,使得原来的传统出版业的产业链得以自然延伸,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型高科技产业间的功能互补。有鉴于此,随着图书出版的市场需求、市场结构、市场绩效的转变,旧的组织形式已不再能适应新的国际国内环境,当今新的产业融合趋势对市场环境下的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组织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