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语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作修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7)评价建议的写作评价中把“重视对作修改的评价”单列一条,并对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作了具体阐释。然而,只给学生作以一次性评价,而不注重要求学生对其作做反复修改、重作,仍是当前多数中学语教师在作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作训练的有效运作,切实提高中学生作能力和水平,我们提倡中学生作的“重作”。  相似文献   

2.
我在《学生作的情感疏导》一(见《语学习》1999年第6期)中说道:“学生作是一架钢琴,当你触动它的琴键的时候,总会发出叮咚的声音。但愿我们语老师能深谙乐理,把它弹起来,奏出和美的旋律!”章发表后,全国不少语界同仁写信给我,要我“快弹数曲”。我自知才低识浅,遂终日苦干勤练,今斗胆借《中学语教学》向诸位“考级”:  相似文献   

3.
姚英  姚良峰 《现代语文》2006,(10):120-120
作教学是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水平是语水平和素质的衡量尺度和综合表现。然而农村中学由于经济化等诸方面的原因,作教学水平比城市中学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学生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在写作时,经常显露捉襟见肘之窘,饱受搜肠刮肚之苦。由于素材的缺乏、学生作时痛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2006,(2):F0003-F0003
2004年9月,广东省博罗中学育英学校与惠州学院中系合作,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总课题“语学习素质研究与人的发展研究”的子课题——“初中生作能力开放性培养”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高考语试卷作的“增值”虽不是首例,但也引来各界广泛关注。对于高考作“增值”这一新的变化,专家称这是语教学的重大突破。福建师大学院教授孙绍振指出,语教学应强调培养学生语素质,包括语言、思维、情感、想象以及富有个性化的表达能力。比重偏大的客观题使得素质教育成为空谈,也钳制了中学语教学,高考作“增值”是我省语教学改革16年来的重大突破,令人“欢欣鼓舞”。在当前教育形势下,高考作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写作教学:让规矩与才情共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一直被为中学语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这“半壁江山”在实际教学中却几乎成为“残山剩水”;学生的作能力低下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一再惊呼,作教学的无序与随意正日益成为语教师无可奈何的选择,而教师在作教学上的“不作为”也早已不是个别现象。其间固然不乏作本身所具有的高度的综合性、创造性等原因,但毋庸置疑,教师对作教学规律的认识模糊、教学方法的不当也是作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缘由。  相似文献   

7.
“作教学是中学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基础知识教学,听说教学和阅读教学共同构成了现代语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而作教学是语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语学习水平的体现。在我们广大的农村乡镇中学,写作水平差一些的学生“谈色变”,无话可说,无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绝大多数写作水平一般性的同学,也只会人云亦云,落入俗套。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我想我们语教师在作教学中应该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相似文献   

9.
农村中学一些语教师时常喟叹:当语教师难;当农村语教师更难。究其缘由,一致认为是作教学拖其后腿,为此笔在全镇四所中学中对作现状进行一次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相似文献   

10.
从事语教学和研究的人都知道,“写作是运用语言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素养的综合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中学语中,作占了半壁江山,师生在写作方面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然而与客观要求相比,目前作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  相似文献   

11.
作批改是作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小学语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时都是十分精细的。但现在有些人反对这样的“精批细改”,认为“教师积极性很高,学生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低了。学生看到‘满堂红’就皱眉头,看见惹人注目的大叉叉就反感……”笔并不赞成语教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式的批改,更反对“少批”或“不批”就是对学生最民主的教育。后显然缺乏辨证地思考:教师的批改,无论精细或粗略,只要能促使学生主动修改,那就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我们不应忽视,小学作评改面向的是练习作的孩子,他们学习语言需要课这个范本,那么学习修改岂能离开范例,老师怎能可以随他们自己改去?叶圣陶先生曾“亲自逐字逐句地批改”了肖复兴初三时写的一篇作。使复兴感到在“写作道路上迈出的脚步方才比较扎实一些”。因此在他的儿子写作时,肖复兴也“觉得应该像长辈待我一样,将一份诚心、耐心给予孩子”。给学生做个样子,让他们有法可依,我想小学语教师是应该精批略改的。  相似文献   

12.
立意三板斧     
钟益忠 《新作文》2004,(7):22-22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写作能力”是语素养的综合体现。”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所以作的份额占语试卷的半壁江山也就成了必然。在语界素有“得作得天下”之说,那么怎样才能“得作”呢?《红楼梦》里林黛玉教香菱写诗时说:“词句究竟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  相似文献   

13.
曾几何时,有人说中国近几十年之所以没有诺贝尔奖获得,就是因为中学语教学的失误。此话几乎让所有的中学语教师不能接受,觉得是“耸人听闻”。可仔细认真地看一看目前自己正在从事的语教学的现状,不免有些“齿寒”:就像“球擦边”,道理似乎真有那么一点!因为语  相似文献   

14.
中考作是中考语试卷中的重头戏,历来受到广大教师和考生的高度重视。纵观2005年中考作的走势。可以发现:话题作依旧占据半壁江山,命题作已有重新崛起之势.半命题作东山再起,选题作成为新宠,一“大”一“小”的命题形式备受青睐。针对目前学生中考作的考场实际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组织一批中学语一线的作研究高手.立足《语课程标准》对写作部分的要求,从写作技术、写作技巧、写作体、写作实践等多个角度.对目前作训练和作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写作理念,以有助于广大老师和考生备战2006年高考。  相似文献   

15.
厦门市“速印宝”杯中学语教师现场作比赛,在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圆满地落下了帷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的作教学思想是其语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求诚”、“写自己的话”是其作教学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本从转变作教学思想、改进作训练方法、培养学生写作习惯等方向阐述了学习叶圣陶作教学思想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事各行各业工作的人,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然而,学生的作写出来以后,批改却是中学语教师的沉重负担。家长、学生乃至社会舆论,都要求教师“精批细改”,认为这样的教师才是最负责、最优秀的教师。这一切,就像锁链一样紧紧捆住了教师的手脚。语教师加班加点,拼死拼活批改出来的作,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大多是只看看总批和分数,至于批改的道理,却很少有人认真琢磨,教师有点白费工夫。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当过语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  相似文献   

18.
我曾经多年从事中学语教学,现在仍然从事培养中学语教师的工作,所以在阅读有同样经历的作创作的反映中学语教师先进事迹的长篇报告学时,感慨良多,倍觉亲切。漓江出版社出版的魏洪华的《杨初春快速作之谜》仿佛又把我带到了中学语教学的课堂和批改作的案头.重温当年教学中的艰辛与欢乐。  相似文献   

19.
李志斌 《现代语文》2006,(12):118-119
笔从事中学语教学几十年,在作教学方面采用了一些方法,从教学实践效果上看,这些方法对提升学生的作能力颇为有效,较大程度地解决了学生在写作时“皱眉头”、“啃笔头”的“老大难”问题,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些方法,大多是笔自己的创新,也有一些是通过教学杂志和网络媒体等途径学习、借鉴并结合教学实际做些改进而来的。笔现将自己的作教学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更期望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学》2006,(9):79-79
由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叶圣陶研究会、《中学语教学》杂志与开明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中华圣陶杯中学生作大赛”,迄今已成功举办12届,在广大中学师生中深受好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学生倾诉内心感受、展示写作才华的园地。在语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创造精神的改革浪潮中.为继续宣传叶圣陶先生的作教学思想,推动作教改.我们决定自2006年9月起继续举办“中华第13届圣陶杯中学生作大赛”。热诚欢迎各中学以及各类中专、中技、职高的师生朋友参加竞赛,创出佳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